电力通讯系统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思考分析
2018-04-16李丽欢
李丽欢
(国网安康供电公司信通分公司,陕西安康,725000)
1 当前电力企业信息通讯运维管理状态
(1)资源分配管理不科学
就当前电网通讯信息网络运行状况而言,由于资源的欠缺和分配方式的不合理,导致通信网络之间的融合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导致其稳定性在逐渐降低,提供的信息资源也不够精确,在管理效率上无法实现与整个电网系统相匹配,这就导致运维管理效率受到了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
(2)通讯模式管理方式单一
通讯设备种类繁多,通讯发发不统一,通讯方式、各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兼容性不强,导致运维管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加大,通讯资源和信息网络为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资源利用率不高,电力运维和管理系统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发展空间受限。
(3)监测与监控面过窄
虽然信息通讯和监控系统已经开始全面融合,但是在实际运行时,二者仍是孤立运行,数据监测、收集以及检测评估系统在其局部或分支部分仍然不具备足够的可擦考星,监测管理所涉及的方面不全,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弱,一旦出现故障,故障部位部位、故障原因以及发生类型无法确保时效性,后期维护和维修受到了影响。
2 电力通讯系统实现一体化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的探讨
(1)资源模型调整优化
首先在全面对通讯信息资源的定义以及分类规则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在相关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将物理条件和业务方面的工作进行分类,进而促进资源信息模型的优化。虽然在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电力企业一直致力于优化建设,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在明确原因并深入分析的同时,探讨数据模型建立方式的基础上深入研讨资源模型对整个信息系统发展方面的意义,并将切入重点放置于信息模型的优化上。第一,就目前所建立起来的信息模型展开分析,就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对资源进行初步整合;第二,对信息系统运行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多次校验符合和调试,模型与实际系统贴合程度不断提高,使其能够实时准确的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显示;第三,分析和总结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提高对资源模型的利用率,拓展模型功能系统效用。
(2)检测数据加速融合
由于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和通信检测数据都是孤立运行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体数据融合难度提升,此外,当主体传感器整体数量不断增加时,其主控制程序因此也会日趋复杂化。因此,为了或缺更加可靠且准确的数据监测信息,监测数据实习那融合势在必行。起作用在与警报数量虽然减少但是原始警报数据并未丢失,数据资料全面且更具针对性,同时,数据处理和融合规则需要多样化。在此情况下,可以就此研发一些技术手段辅助,例如接口实现集成的技术、数据实时显示及检测技术、信息推送技术以及互联网条件下的高效智能介入技术等实现搭接和兼容,有利于通讯系统内信息标识和准确定位,快速掌握数据源。由此可见,通过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某一段时间内通信网络信息的特征,并结合其地域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典型特征,可以实现数据不足问题的改善,为实现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提供高品质信息,使整个网络信息可视化、可检测和可管理这一建设目标。
(3)预警系统设备配置
在电力通讯的系统中,不同的设备又不同的系统进行管理,且分散于不同位置和空间,对于故障发现以及隐患排除工作难度增加,调度系统也无法统一进行资源配置,宏观管理受限。在此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就要从报警检测装置规则、各类警报信息关联系以及各个接口之间的兼容性等多方面入手对预警系统的设备以及设施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及时预警对隐患进行处理。举例来说,可以以模拟代理等技术为辅助手段将必要代码添加系统当中,对内部结构体系进行调整,同时对新增加或者扩充之后的内容进行管理。实现测评方式在不同系统以及地理位置下的适用性提升。
(4)全面监控系统的建立
电力通讯系统信息和运行维护实现一体化发展离不开高精度技术支持,当前云空间技术、虚拟技术等在电力通讯领域的实用性逐渐凸显。电力系统已经开始由分布部署的管理模式向统一部署这种集约化管理模式转变,其实现远程操控从而已经开始呈现替代人工进行作业的趋势。信息管理和监管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受局限的,已经开始建立纵向以及横向之间全方位覆盖并具备统领全局功能的综合信息利用以及监管平台,实现控制、操作系统上下联通以及横向集成的运行、维护及管理结构。主要是因为综合式基础架构以主机、通讯网络、设备以及应用软件为一体,统一运行规则及标准下的监控系统能够实现精细全面、实时到位的监控。
(5)运维面与管理面融合
实现运维面与管理面相融合,就要在技术层面上入手,应用后深入研究并同步改进。具体来说,就是将原有的安全管理网络、智能监测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将已经成型的信息集成化管理技术应用于软件和设备实体中,以信息业务和用户需求作为主导,加大对资源、安全性能以及故障分析等效率较高的管理手段的开发和研究,将资源利用率、业务承载力以及实体设备运行情况都纳入到整个的管理架构体系中。除此之外,系统的集成度高,其对外开放接口其标注度就高。因此,需预先进行接口留设,后续如果实际需求加大扩充方便,也能够顺利实现与外部其他系统之间对接功能,让系统一体化精度提升,保证系统发挥科学评估和数据分析功能。
3 结语
本文就电力通讯一体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式提出了参考意见,希望后续可以深入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