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
2018-04-16王晓林
王晓林
(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湖北 黄石 435000)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肠道疾病的防控在养殖生产中是最为重要。肠道疾病由于其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可控性低、死亡率高导致很多养殖户损失颇为严重,是养殖过程中的“痛点”,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常见的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单独或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引起,但是从多地区检测机构发现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其他病种比例相对较低。笔者走访大量猪场发现,很多猪场在健康管理及保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防控方面只有依据猪发病特点、依据感染特性进行防控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对该病的防控能力,最终提高养殖效益。
1 病原学特性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疾病,该病毒属冠状病毒科,无不同血清型。本病毒在低温下可以长期存活,多存在于猪粪中,季铵盐类、氢氧化钠、含氯或碘消毒剂等化合物均易使其失活。
2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繁殖母猪及哺乳仔猪,其中哺乳仔猪损失最为严重,繁殖母猪发病期伤亡较小,但易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发病阶段猪群带毒严重,通过粪便排出进而污染环境、饲料、水源等。
在寒冷冬季、春季常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哺乳期仔猪出生后三日内发病率高达80%~100%,死亡率达50%~100%;常规药物基本无效果,多有混合感染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生;架子猪和成年猪常取良性经过,并产生免疫力。
主要感染猪肠道、损伤肠道绒毛及黏膜,最终脱水死亡。
3 临床症状
3.1 哺乳仔猪
主要表现为3 d内呕吐、腹泻、精神不振;起初1~2头出现呕吐腹泻,12 h开始扩散整窝并开始出现脱水,后肢无力;24 h脱水消瘦、躺卧无力、死亡。粪便主要表现为流水样、黄白色或灰色、恶臭难闻偏酸味;呕吐表现在采食乳汁后最为明显,体温正常或偏低。在圈舍仔猪主要体现在其背表污浊、污物结块,共济失调、扎堆发抖。腹泻开始24 h死亡率高达40%~50%,严重者达到100%。
图1 哺乳仔猪呕吐物
图2 哺乳仔猪腹泻消瘦
图3 哺乳仔猪胃内凝乳块物质
3.2 繁殖母猪
怀孕母猪或哺乳期母猪不明原因体温降低0.5~2 ℃,精神不振、采食量降低或不食、突然水样腹泻,持续时间3~4 d,严重者持续1周以上。同时,怀孕后期母猪容易出现流产、产死胎与木乃伊胎等情况。
图4 限位栏母猪腹泻
3.3 断奶仔猪
断奶仔猪发病期间采食量降低、精神不振、水样偏绿色或绿色腹泻、咳嗽或抽搐伴随腹泻、体表脏污、扎堆发抖。一周内死亡率在10%左右。及时治疗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耐过仔猪消瘦、精神不振、生长速度慢、眼睛泪斑、被毛粗乱,形成“僵猪”。
4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脱水严重,消瘦,被毛杂乱。该病变主要表现为小肠肠道扩张、膨胀、充满黄色泡沫样液体或空气,内容物为淡黄色恶臭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肠道黏膜绒毛受损严重。胃部多见充满黄白色凝乳块,黏膜充血或黏膜脱落。
图5 肠管膨胀充气、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5 诊断要点
目前疾病诊断对于中小型养殖户来讲主要在于兽医对疾病的流行情况了解、临床症状掌握、病理解剖三个方面来进行判定。其对于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意识相对较弱,和规模化猪场相比观念落后,寄希望于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二联或三联疫苗的免疫,且很多猪场由于成本因素并不免疫,造成疾病防控比较困难。
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技术已用于哺乳仔猪小肠切片的检测,适用于腹泻后1 d内处死、小肠上皮尚未完全脱落的组织诊断。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ELISA方法,通过多抗或者单抗检测粪中的PEDV抗原。对于在急性期腹泻收集的粪便样本,ELISA是可靠的诊断方法。粪便和小肠样本中PEDV的检测以及与TGEV鉴别的方法还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RT-PCR)。PEDV感染的诊断必须与TGE相鉴别,在所有日龄猪急性腹泻时仅可通过实验室诊断而确诊。
6 综合防控
本病需要综合性防控,由于无特效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发病后要及时给予大剂量的口服补液盐,在确保为原则的前提下,适当给予止泻剂和降低肠蠕动的药物,有利于治疗;群体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可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1]。同时要注意该病从母体垂直传播造成乳汁带毒传染的问题。
6.1 管理措施
首先,在疾病高发期间及时做好消毒工作,特别选择季铵盐类、碘类制剂进行2次/周的空气及地面消毒,对过道进行生石灰涂撒,保持舍内干燥;对畜舍转栏前充分消毒,达到初次清洗(地面、墙壁、器皿等)后2%氢氧化钠浸泡3~5 d,聚维酮碘制剂清洗后保持干燥方可猪群进栏,严重猪场可增加一项熏蒸消毒,坚持全进全出使病原微生物对猪群感染降低到最小程度。
其次,做好怀孕母猪、妊娠母猪及哺乳期、保育期仔猪保温工作,要求达到母猪舍温度在20~25 ℃。保育猪以22~25 ℃为宜。湿度以50%~55%为宜,初生仔猪32~33 ℃,以后每周可下降2 ℃,21 d仔猪断奶时需要27 ℃,28 d断奶的仔猪不低于25 ℃。以猪群不扎堆为舒适温度,夜间最好开保温灯。
6.2 预防措施
易感染猪群(繁殖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做好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工作。最重要是做好疫苗免疫工作。如经产母猪产前40 d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TP)二联灭活苗(WH-1株+AJ1102株)1头份/头,产前20 d免疫TP二联灭活苗(WH-1株+AJ1102株)1头份/头,效果更佳。同时对妊娠期母猪使用板青颗粒、扶正解毒散、柠檬酸等配合微生态制剂益生源使用,从而提高抗病毒能力和免疫能力,同时提高肠道抗病能力。
PEDV的免疫效果依赖于SIgA,而非IgG,只有活毒才能刺激母猪肠道黏膜产生SIgA。活毒可以通过返饲也可以是弱毒疫苗。母猪通过口服途径感染活毒后,肠道黏膜只能产生一定量的SIgA。因此如果没有活毒首先刺激肠道黏膜,启动黏膜免疫,仅免疫灭活苗是不能产生SIgA抗体的。但有了活毒的基础免疫后再免疫灭活疫苗,则可以产生大量的SIgA抗体。高含量的SIgA抗体,通过泌乳来保护哺乳小猪。所以,单一的免疫效力很差。当前普遍采用活苗+灭活苗联合模式[2]。
6.3 治疗措施
6.3.1 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
目前没有非常好的方法,主要通过活苗+灭活苗进行疫苗免疫。但是发生疾病后,一些猪场采取返饲进行控制,由于其风险不可控,可依据猪场实际情况而定。返饲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用发病仔猪的肠道粉碎匀浆加牛奶抗生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等)给怀孕母猪返饲(产房和产前14 d母猪不返饲)。二是用定位栏发病母猪粪便返饲。前者风险极大,如果采集病料的仔猪存在伪狂犬野毒、猪蓝耳病野毒感染,会造成母猪流产、高热不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泛滥。所以返饲所用病料要检测一下,防止伪狂犬病毒及猪蓝耳病毒或其他病毒散毒。
6.3.1 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
发病后及时治疗,避免脱水严重而死亡。一般已发病24 h基本无治疗价值可以直接淘汰。
发病期12 h内可以采用优质复合奶粉配合电解多维、庆大霉素、抗腹泻型蒙脱石粉温水调剂口服至仔猪,5 g/头,每天3次。肌肉注射猪用转移因子以提高抗病毒能力。
发病期12~24 h可以继续采取上述方案,剂量增加至10 g/头,每天3次。发病严重者及时淘汰。
6.3.2 育肥阶段
育肥阶段猪群抵抗力较强,发病并不严重,通过上述断奶仔猪方案即可进行有效治疗。重点在于做好预防保健。建议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中药、中药止痢散、恩诺沙星等产品来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注重肠道营养,保护肠道健康,可以添加益生源效果更佳。
7 小结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猪场冬季疾病的顽疾,多年来一直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大猪场,是防控难度较大的疾病。因此,我们在做好防控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猪场科学免疫方案,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及时检测,合理保健方能提高猪场的综合防控能力。在疾病防控方面才能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1] 瞿佳铭.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其综合防治策略[J].中国猪业,2017,12(9):63-65.
[2] 郭承建,包付银,赵勤辉,等.猪流行性腹泻为什么难以控制[J].猪业科学 ,2017,34(12):74-75.
[3] 王晓林.断奶仔猪常见的问题及预防策略[J].中国猪业,2017(9):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