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巍巍北岭 红旗漫卷
——晋安区革命烽火纪事

2018-04-16林思翔

红土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先遣队猪蹄福州

林思翔

位于福州市东北部的晋安区,面积550多平方公里,比市中心四个区总和的一半还多,成了市区新兴的繁华商圈,而山区则青山绿水,被誉为省会的“后花园”。革命战争年代,这片地域烽火迭起,人才辈出,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雄浑壮美的赞歌。

革命火种悄然点燃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福州传播。具有进步思想萌芽的陈应中(象园雁塔人)与同学们争相传阅《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他带领同学们捣毁了东门外的“泰山神像”,用朴素行动表达反对为专制政治服务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决心。竹屿乡人邓拓1923年在三牧坊福州初级中学以“左海”笔名发表文章,1926年在省立第一高级中学读书时阅读了《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并参加时事演讲比赛。鼓山后屿青年郭寿山1916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五四运动期间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10月由邓中夏、王荷波介绍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夏转为中共党员,为烟台党小组负责人。

以陈任民、方尔灏为首的一批福州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在党、团中央的指导下,筹组进步社团,创办进步刊物,1926年底成立中共鼓山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晋安境内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大革命失败后,晋安一批革命青年不畏艰险,积极投身革命。后屿青年叶凯,1927年底在城里鞋店当学徒时,认识了中共福州市委执行委员黄孝敏,在经常接触中接受教育,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于192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进行秘密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他的影响下,先后有王则炎等五位青年农民加入党组织,并建立了党支部,使后屿乡成为党的秘密联络点。

北峰激战 英烈不朽

80多年前,在大北岭的宦溪降虎村周围山地,我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1934年7月,在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前夕,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决定以寻淮洲为军团长、乐少华为政治委员、粟裕为参谋长的红七军团6000多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闽浙皖赣四省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而配合中央红军即将举行的战略转移。

先遣队于7月6日晚从瑞金出发,经长汀、连城、永安县境,于29日攻下樟湖坂渡过闽江,8月1日进占水口。先遣队突然出现在闽中,引起当局的极大震惊。为加强对福州防备,国民党下令部署在闽东宁德、福安、霞浦和闽南泉州等地的八十七师集中到福州,并向闽江上游堵截红军。

水口至福州沿江的交通干道被国民党军控制。为避开沿江敌军阻击和敌机轰炸骚扰,先遣队绕道闽侯北部山区,从雪峰、大湖、江洋向福州西北部挺进。8月7日,先遣队主力进抵北峰岭头、前洋、叶洋地区。当夜23时即从里洋、笔架山一线向福州发起进攻。由于战前对敌情、地形侦察了解不够,突击方向选在守军重点防御阵地上,先遣队从午夜至次日凌晨3时,几次猛烈冲击均未突破,被阻于隐士山坡之前。敌军不断出动飞机轰炸先遣队阵地,使先遣队再次受挫。先遣队见已不可能攻进福州城区,便将部队撤回小北岭,准备向闽东转进。

8月9日,先遣队护送一二百名伤病员,由岭头经“江南竹”地方向连江县桃源、潘渡转移。当天下午,敌八十七师五二二团从宦溪向桃源进行侧面追击,企图封锁桃源通往潘渡的路。10日上午,五二二团前卫第三营窜到宦溪降虎村与桃源之间的梧桐山,与先遣队的侦察警戒部队发生遭遇战,粟裕当即率领第二师予以迎头痛击。敌五二二团主力随后赶到,先遣队又以第二师攻击其左翼第一营,令第一师迂回敌侧后,断其后路。

敌五二二团被先遣队猛烈攻击,频向福州求援。敌八十七师师长王敬久急令二五九旅旅长沈发藻率领直属部队和五一七团一部,携带10门火炮驰援,并派飞机助战。先遣队乘敌援兵未到,以密集部队向敌五二二团中央阵地猛攻,一部突入阵地,与敌肉搏。双方混战时,先遣队旗手冲上山头,将红旗插上山顶。敌机误以为是先遣队阵地,进行滥炸,炸死不少国民党军,先遣队也有伤亡。此时,迂回敌后的先遣队第一师也遭敌机轰炸扫射,损失较大,师长、政委都受伤。

敌五二二团得知援兵将到,又有飞机助战,便占守几个山头抵抗,双方遂成对峙状态。这次战斗歼敌二百人。当晚先遣队向连(江)罗(源)苏区转移。11日国民党军援兵和五二二团扑空后分路尾追,但先遣队已在连罗中共组织、游击队和群众的接应下,安抵罗源凤坂、百丈一带。

先遣队在北峰一带活动,日溪井后的朱鸿、宦溪桂湖的张荫明、张荫海兄弟等积极担任向导引路。先遣队在降虎村一带伤亡将士600多人,因死亡人数多,来不及挖坟,当地群众就将烈士遗体就地掩埋在战壕里,后又把找到的部分遗骸收集起来,在当年战斗过的山头坪岗顶修建了红军烈士墓,以寄托缅怀之情。

“二三”革命 风起云涌

从福州市中心区向北眺望,一座状似莲花盛开的山峰,便是莲花峰。莲花峰山麓散布着宦溪镇的十来个村落,统称桂湖地区。80多年前一场革命风暴席卷这片山地。1934年8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向连江转移途中,桂湖垄头的张荫明兄弟俩给先遣队当向导,一直带到连江县境。先遣队领导见他俩倾向革命,便向他们进行革命教育,赠送革命书刊。张氏兄弟回乡后,积极向农友宣传革命道理。不久,中共连罗县委派来几位工作组同志到桂湖一带工作,又派游击队十多人前来发动群众。

先遣队播下的革命种子,加上闽东苏区革命形势的影响,经过张荫明、林犬妹等人的串连发动,当年9月桂湖地区十三个乡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并发展武装力量。

各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组织农民展开减租抗债斗争。对胆敢违抗的土豪恶霸,苏维埃政府即派出武装力量予以镇压,刹住了他们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农民群众斗志。红色政权还趁热打铁,烧毁了部分土豪恶霸的田契、帐簿,着手土地分配工作。

这被称之为“二三”革命(指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的红色狂飚席卷北岭地区,各乡苏维埃政府组织农民自卫队,并从坏分子手中收缴武器装备自己,还组织游击队和肃反队与反动势力展开斗争。

在桂湖西面不远的寿山九峰乡有一支反动民团,威逼农民缴款,增购枪弹,对付革命武装。桂湖游击队与连江武装队伍配合,夜袭九峰民团,捣毁了匪窟,缴获步枪18支、子弹300多发。游击队又转战连江,配合连江武装力量,攻克了仁山乡反动民团,之后又攻打陈田乡反动民团。当得知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一个营兵力正向松岭苏区进犯时,游击队即掉头直奔松岭,配合连江游击队击溃敌军。

红色政权的节节胜利,令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1934年10月以后,国民党调兵遣将,对闽东苏区实行残酷的轮番“清剿”,土豪恶霸也卷土重来,趁势向苏区群众反攻倒算。桂湖湖中乡苏维埃主席汤成木及文书陈德银、游击队员陈佺佺、山坑乡苏维埃干部林天志、林宝志等均被捕。溪湾乡苏维埃交通员陈伍弟、芙蓉乡苏维埃交通员熊元榕、芹草洋乡苏维埃主席阮三弟等均被杀害。峨嵋乡苏维埃主席何海仁、大洋乡苏维埃文书池喜官、交通员池伙官等七人相继被投入福州国民党特种监狱,七位同志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宁死不屈,先后就义于福州西门外鸡角弄。1935年4月,国民党军与保安团先后洗劫了罗汉、南边、中楼等乡村,罗汉乡苏维埃主席、文书和一部分游击队员相继被捕,有的死于狱中。南边乡苏维埃主席雷则洪也被杀害。

在敌人“清剿”与血洗中,桂湖地区持续八个多月的农民土地革命归于失败,但没有屈服。桂湖游击队转战闽东、闽中一带,后来编入闽东红军独立师,一部分编入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

抗日救亡 文武双雄

抗日战争期间的1938年12月,桂湖红军战士江国荣受组织委派到尚干兰圃乡,建立中共兰圃支部,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在日军北撤前后领导游击队积极围歼逃窜日军,还在大顶山歼灭12名日军。

晋安区抗日武装除桂湖红军外,还有韩南耕率领的武装抗日队伍、鼓山游击队等,其中声名最显赫的要数黄性贤大刀队。

前屿乡爱国汉子黄性贤,曾在市区台江茶亭祖庙任国术社总教练,馆里有200多名练武大刀队员。1937年8月淞沪战役时,黄性贤就率领64名大刀队员奔赴上海支援抗战。1941年4月福州沦陷后,黄性贤被委任为北鼓台抗日特务队长,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大队,队员都是他的武术门生。他们经常化装成农民进城送菜,渡过乌龙江,在方村洲尾山边埋伏,袭击到这里搜抢粮食的日军。黄性贤带领游击队夜袭新店猫头山日军哨所,打死日军6名,炸毁了敌哨所。黄性贤还单枪匹马切断敌电话线,生擒前来修电话线的日本兵。黄性贤机智擒“活口”的故事在当地一度传为美谈。1944年10月,福州再度沦陷后,黄性贤又率国术社100多人开展游击战争。曾率部向驻守仓前山的日军进攻,沿途市民手持刀枪、木棍加入助战,与日军展开肉搏,首先占领望北台制高点,掩护后续队伍前进。他还化装成捕鱼人,只身潜到王庄,用猛拳击毙日军哨兵,夺得一挺重机枪。之后又召集青年参加闽侯县民众抗敌自卫团。

在晋安这片红色沃土上,还走出了一位我军著名的儒将郭化若,他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郭化若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黄性贤机智勇敢,为杀敌赴汤蹈火。两人地位不同,爱国同心,堪称晋安抗战双雄。

解放先锋 青史留芳

福州市区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街道817路,是为了纪念福州1949年8月17日解放。打响福州解放第一枪的地点就在福州北部山区寿山乡的猪蹄峰。

猪蹄峰因状似猪蹄而得名,海拔524.4米,三面悬崖峭壁,只有一条临渊的石阶古道盘山而上,可谓军事要地。1949年8月上旬,解放军第十兵团二十八军八二师于14日21时进至小北岭以北地带,16日向守军发起攻击。把守小北岭猪蹄峰的国民党一○六军五十师,在山前设置木桩和铁丝网构成鹿砦,扼住通往福州的咽喉要道。

承担此战役攻坚任务的八二师二四五团三营,经过激烈战斗,夺取了猪蹄峰北侧的两个山头。当天傍晚,三营八连在进攻主峰猪蹄峰时受阻,于是攻击部队改变战术,拟以正面火力压制,两翼进攻突破。8月17日凌晨,八连一排排长刘新堂在部队屡攻不克的紧要关头,带领4位战士前去炸鹿砦,均壮烈牺牲。九班长李云才、副班长孙立文、战士杨家寿、孙德俊等数十名战士,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终于占领高地,用鲜血夺得了猪蹄峰战斗的最后胜利,为解放福州市区扫清了障碍。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认晋安区宦溪镇、日溪乡为革命老区乡镇;寿山乡、新店镇为老区分布乡镇,辖有老区建制村26个(其中峨媚、党洋为老区畲族村)。

为纪念福州解放,缅怀革命先烈,在福州解放50周年时,晋安区委、区人民政府在猪蹄峰附近的岭头村,建造了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和八一七革命烈士纪念碑及墓园。墓园中安眠着在猪蹄峰战斗时牺牲已找到的9位烈士遗骸。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烈士墓(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先遣队猪蹄福州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猪蹄原理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韩国兴奋玄松月率先遣队来访
挑选健康猪蹄小窍门
抗日先遣队最近的胜利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酱猪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