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当代史研究的重镇:慕尼黑—柏林当代史研究所*

2018-04-15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联邦德国纳粹研究所

陈 弢

在德国,“当代史”(Zeitgeschichte)研究被看作是研究“同时代人”(Die Epoche der Mitlebenden)的历史。*Hans Rothfels, “Zeitgeschichte als Aufgabe,” Vierteljahrshefte für Zeitgeschichte,1.Jahrg., 1.H.(Jan.,1953), S.1-8这一研究时段,主要囊括了从一战结束后到21世纪初的历史。在当代史研究主题下,众多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都设立了有关研究团体。而在所有这些机构中,位于慕尼黑和柏林的德国当代史研究所(Institut für Zeitgeschichte,IfZ),连同它所办的著名学术杂志《当代史季刊》一起,是当今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史和当今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之一。

一、研究所的缘起

作为一个发源于前西德地区的当代史研究机构,当代史研究所几乎见证了冷战的整个过程。早在1947年,德国的美占区内就出现了建立国家社会主义研究机构的呼声。它于1949年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历史研究所”的名字成立于慕尼黑,最初是由西德黑森州、巴伐利亚州及巴登符腾堡州提议而建立,是第一家用历史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纳粹党国家社会主义专制的科研机构。1950年,联邦德国政府开始全面负责对当代史研究所的财政资助。*参见当代史研究所主页上的自我介绍:http://www.ifz-muenchen.de/das-institut/ueber-das-institut/geschichte/, 访问时间:2017年12月29日。当代历史研究所因此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所属机构。同时也是莱布尼茨基金会的成员单位。1952年,研究所改名为“当代史研究所”。成立初期的当代史研究所主要研究主题是自一战结束后,纳粹德国的前(即魏玛德国)后(即四国占领时期)期的历史,而且相对于其他研究机构,更加强调从国际史角度对上述历史进行研究。此外,还对20世纪的欧洲各国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因此,当代史研究所可以称得上是全德国 “最注意从国际史角度,全面研究自一战以来的德国当代史”的历史研究机构。*同上。尽管研究人员的具体研究内容各有不同,但都围绕着“20世纪的民主和专制”这一在德国学界存在着巨大争论的话题展开。*同上。

1989年11月9日,经历了长达28年的隔离后,柏林墙不再成为阻碍东西德人民交流的障碍。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总部位于慕尼黑的当代史研究所就意识到了这一事件对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性,计划在波茨坦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档案材料没有限制的开放,使我们必须投入大量劳动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利用,也带来了先前完全意想不到的研究机会”,“对民主德国中央党政机构的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将会改变当前已有的解释框架,并提出新问题”。为此,经过时任当代史研究所所长的默勒(Horst Möller)博士和诸多联邦机构的谈判,柏林当代史研究所从1993年开始筹建,并与在1994年年初正式开始了工作。而之所以选择在当时还位于波茨坦的联邦档案馆旁边建立柏林分所,主要基于三点考虑:1.大柏林地区汇聚了各类档案馆,这给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2.在联邦档案馆旁建立分所,可以大幅度地节省包括交通花费等在内的各种开支。3.这也更加有利于东西部地区的历史学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为此柏林分所也聘用了一批前东德地区的历史学家)。*Horst Möller & Hartmut Mehringer, “Die Außenstelle Potsdam des Instituts für Zeitgeschichte,” Vierteljahrshefte für Zeitgeschichte,43. Jahrg.,1.H.(Jan.,1995), S.173-186.柏林分所建成以后,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也正式改名为慕尼黑—柏林当代史研究所。

二、当前主要研究方向及主题

目前慕尼黑—柏林当代史研究所(以下简称IfZ)的研究时段主要集中在一战后的历史到当代为止。研究主题主要分为三大类。首先是研究20世纪的独裁问题。IfZ认为,从1917年到1990年,欧洲出现了不同的专制政权。而在这期间,“存在着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之间针锋相对的对抗”。IfZ认为,“专制政权的内在机理和演变、扩张、受到的侵蚀和最终的灭亡的整个过程,连同这些政权与外界的关系、交往及相互交织、其消亡后的影响及对这段历史的清理,以及对这些政权之间的类似和差异之处的比较,共同构成了当代史研究的中心主题”。*http://www.ifz-muenchen.de/forschung/diktaturen-im-20-jahrhundert/,访问时间:2017年12月29日。

值得注意的是,与德国其他的类似研究机构不同,IfZ的研究,始终重视将其研究对象放到更大的空间和范围里,进行国际史视角上的研究。例如在研究纳粹德国时,同时也对墨索里尼时期的意大利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进行研究,分析其相互的外交政策,并在诸多领域内(例如司法领域)对这三个政权进行比较研究。而在研究民主德国时,IfZ不仅将其置于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宏观脉络中去思考,同时也将其作为战后整个苏东阵营的一部分和两德关系的领域进行研究。*这方面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从建墙到柏林墙倒塌时期的统一社会党史”“纳粹时期的个人生活”“列宁、斯大林和希特勒治下的政治司法制度”“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种族清洗”“苏联指挥官与苏占区及民主德国德国人的自我管理问题”等。

其次是“(德国)民主发展历史研究”,通过对近一百年中德国民主的产生、推动力和危险因素的梳理,试图回答“我们是如何成为现在这种民主制度的”这个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又有三个重点。一是德国如何处理曾经的独裁历史问题。二是探讨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民主发展中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恐怖主义威胁对德国社会和国家制度的影响。三是研究德国各阶层民众对于当代民主的自我认识。研究重点在于探讨20世纪德国人从对乌托邦的渴望,到最终失望,并接受民主制度的过程。*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七八十年代西欧的反恐政策”“西占区和联邦德国司法体系的重建及对纳粹罪犯的审判(1945—1958)”“六七十年代英国及联邦德国保守政党的政治话语”“给敌人的公正?为德国战争罪犯辩护的英国官员(1945—1949)”等。

第三个研究重点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历史转变”问题,这也是IfZ近年来新增的研究重点。IfZ认为,1970年后,全球的变化加速了。一方面是西欧在70年代中期结束了战后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戈尔巴乔夫的政策和苏联的衰亡终结了东西方的对抗。而IfZ试图以“德国、欧洲和世界的视角”,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http://www.ifz-muenchen.de/forschung/transformationen-in-der-neuesten-zeitgeschichte/, 访问时间:2017年12月20日。这方面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有:“欧安会进程:多边会议外交及其影响(1975—1990)”“70代开始的欧洲转型”“法国与欧洲与中东及近东国家的关系(1969—1981)”“根舍的和解外交与缓和的终结(1974—1982/83)”等。其中,国际史的视野可见于所有的研究主题。例如,在对欧安会进程的研究中,IfZ里不仅有不同的学者对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与欧安会进程的关系进行研究,还有学者分别对奥地利、法国和苏联与欧安会进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而且所有的研究都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视角和档案材料。这充分体现了IfZ学者进行国际史研究的功力。

主要由于肩负着编撰德国外交文件(AAPD)的任务,IfZ也是德国境内最为注重国际关系史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该所的第四个研究重点就是“国际和跨国关系”。在这个领域,IfZ的第一个研究重点就是“不断全球化的世界中的国际关系”,其中包括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家、国家间融合以及解体的过程。与此同时,IfZ的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国际关系史的考察。它还非常关注“非国家、组织和个人在政治、经济、科学和社会中的活动及其网络”。该所认为,这些因素“已经成为了国际体系中的重要跨国行动者”。因此,其行动指导方针、战略和组织规范等都应该纳入考察对象。该所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戈尔巴乔夫与德国人”“伊朗及伊拉克与两个德国的关系(1969—1991)”“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应对中东难民的全球机制”等。此外,当代史研究所还积极开展国内外研究合作与交流。不仅与俄国同行合作启动了“1933—1941年德苏关系档案材料收集”项目,还在2015年3月与柏林洪堡大学、汉堡社会研究所及联邦统社党独裁清理基金会等国内机构一起建立了柏林冷战研究中心。*http://www.ifz-muenchen.de/forschung/internationale-und-transnationale-beziehungen/, 访问时间:2017年12月25日。

三、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刊物和档案文献

IfZ所存的档案主要保存在慕尼黑。档案包括了从自一战结束到今天为止的材料。其中备受学界关注的材料有纽伦堡审判过程的文件,美国占领当局(OMGUS)的文件以及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的私人档案文件。目前IfZ所藏的档案文献均按照德国档案法对公众开放。*具体的档案文献,可以在IfZ 主页上查询到目录:http://www.ifz-muenchen.de/das-archiv/, 访问时间:2017年12月21日。

IfZ 还有一项重要职能,那就是选编联邦德国自成立以来的外交文件集(Akten zur Auswartige 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这项始于1989年的工作,最初是由6名历史学家组成编撰团队,在当时还位于波恩的联邦德国外交部档案馆里开始的。2000年夏天,编辑小组也随同联邦德国外交部一起,从波恩搬到了柏林。迄今为止,IfZ设立在德国外交部的这一编辑小组总共编撰了自1951年以来的54卷联邦德国外交文件集,最新的一卷已经出到了1983年,且每年都会有新的一卷面世。

此外,IfZ还与德国联邦档案馆(即著名的Bundesarchiv)合作,编辑出版了1945—1949年期间的联邦德国前史文件集。这5卷文件集收录了联邦德国正式成立前的这5年期间的重要文件。*参见 Institut für Zeitgeschichte & Bundesarchiv, (Hrsg), Akten zur Vorgeschicht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1945-1949, Band 1-5.分别出版于1976年、1979年、1981年、1982年和1983年。

为联邦政府机关和各种社会团体进行档案鉴定工作,也是IfZ自设立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和司法机构对纳粹政权时期的迫害和战争罪行进行调查时,IfZ的工作人员通过档案鉴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摸清了纳粹的工作机制和组织结构。到1958年年底为止,IfZ每年约会处理150件档案鉴定报告。1958年,联邦政府和司法机构开始对前纳粹集中营和特别行动队的人员进行起诉时,IfZ处理的鉴定报告最多曾达到每年600份。*在2009年开始的对纳粹嫌犯德米扬鲁克(John Demjanjuk)的起诉和审判过程中,IfZ专家的档案鉴定报告起到了重要作用。参见:http://www.ifz-muenchen.de/das-institut/gutachten, 访问时间:2014年9月20日。

随着岁月的流逝,仍然在世的纳粹嫌犯数量越来越少。但IfZ对纳粹档案的专家鉴定工作并未就此中断。在当代德国,极右翼势力始终是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在防止极右翼势力方面,IfZ的历史学家们正通过将极右翼团体当前所宣传的意识形态,如歌曲和各种符号与纳粹时期的类似事物对比,以此来判断在这些东西的煽动下,德国民众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同时也向政府部门提供建议,阻止极右翼团体在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场所游行。*http://www.ifz-muenchen.de/das-institut/gutachten, 访问时间:2014年9月20日。

一个成功的、在学术界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机构,还需要拥有自己的学术刊物。 在当代德国,著名的“比勒菲尔德学派”(Bielefelder Schule)正是凭借着《历史与社会》及《史学批判研究》这两大刊物阵地,占据了科学共同体的中心位置。*范丁梁、吕一民:《历史社会科学:联邦德国史学领军流派崛起之路》,《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而在保存,整理和出版档案文献及回忆录,并和在德国学术界及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奥登伯格出版社合作之外,IfZ之所以在当代德国和世界学术界占据重要的地位,还得源于它所编辑出版的《当代史季刊》(VierteljahrsheftefürZeitgeschichte)。《当代史季刊》于1953年1月在慕尼黑发行了其创刊号。由战后结束在美国流亡生活,回到蒂宾根大学任教的著名历史学家罗特菲尔斯(Hans Rothfels)和IfZ历史上著名的所长克劳斯尼克(Helmut Krausnick)负责编辑工作。在创刊号头篇文章中,罗特菲尔斯写作了《当代史研究的任务》一文,指出“当代史就是我们时代人的历史”(Die Epoche der Mitlebenden),而去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过程,也就是去研究“一个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充满危机感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整体状况”。他在文中还指出,当代史研究需要基于国际视野来进行。*Hans Rothfels, “Zeitgeschichte als Aufgabe,” S.1-8.这篇文章为此后联邦德国的当代史研究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IfZ逐渐成为德国和德语世界最负盛名的纳粹历史研究机构,《当代史季刊》也成为了研究纳粹史最重要的刊物。希尔格鲁伯(Andres Hillgruber)、蒙森(Hans Mommen)、布罗萨特(Martin Broszat)、松特海默(Kurt Sontheimer)、科卡(Jürgen Kocka)等著名历史及政治学家相继大量地给该杂志投稿,而且相当多的文章引起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争论。而迈尔(Charles Maier)、伊格尔斯(Georg Iggers)和雅劳什(konrad Jarausch)等著名国际学者的文章也增添了该刊的国际影响。基于罗特菲尔斯“当代史就是我们时代人的历史”这一创刊宗旨,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各方面时机的成熟,《当代史季刊》的文章主题也不再仅局限于纳粹史的主题,有关联邦德国史和全球视野下的欧洲史的文章逐渐多了起来。而1990年柏林墙倒塌,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苏东国家档案解密开放之后,民主德国史以及冷战国际史也成为了杂志的关注重点。目前《当代史季刊》的主编是IfZ的现任所长维尔申(Andreas Wirsching)教授。

猜你喜欢

联邦德国纳粹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Arch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捶醒穿日军制服、行纳粹礼的无知
《白丝带》:纳粹是怎样炼成的?
纳粹“海报男孩”晒与希特勒合影
心力衰竭研究所简介
抗战时期上海的纳粹魔影
联邦德国向军事科学院军史部赠书
联邦德国军事历史研究局的任务及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