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策略运用的几个观点

2018-04-14罗金录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观点教学策略

罗金录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制定,应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到因人而异。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激发兴趣是教学的永恒主题;要激发学生个性飞扬,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运用多向思维;用好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践创新;观点

教学策略是因人而异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重视个人的学习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新特点。依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选用教学策略。在此阐述几个我的观点。

一、教学不能离开情境,激发兴趣是永恒主题

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如:教学“比多少”一节课,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把它编成童话故事,在课堂上边出示主题图边讲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美丽的大森林里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清的河水哗哗地流着,岸边,绿油油的草地像块大地毯,这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听说小兔子正在盖新房子,小猪急忙来帮忙。瞧!小猪扛着木头,小兔抱着砖头向新房跑去,他们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河里红鲤鱼也跳出水面,好像在为他们加油呢!草地上有一张石桌,小凳子,石桌上放着小兔子和小猪爱吃的食物,脆脆的红萝卜,红红的苹果,这可是兔妈妈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午餐呀,看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漂亮的新房子马上就要盖好了!大家准备在新房子里开一个联欢会,欢迎小朋友也来参加!这时小朋友完全被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画面所吸引,显得异常兴奋。在小朋友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教师引导说,这美丽的图画或老师讲的故事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小朋友去探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多少”的知识。这样从有趣的童话故事或美丽的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不但使孩子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展示了数学知识的魅力,这种魅力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使孩子们在学习时感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情,知情融合、关系融恰、气氛活跃、兴趣高涨,极大地引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个性飞扬,解决问题多向思维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9加几”例1时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出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一计算问题时,先分4人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讨论信息,你是怎么知道还有多少盒饮料的?学生探讨出以下五种方法。

方法一:1、2、3……一盒一盒地数出来的;

方法二:接着盒子里的9盒往下数,9、10、11、12、13;

方法三:接着盒子外面的4盒往下数,4、5、6、7……13;

方法四:把箱子外边的一盒饮料放进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3盒,一共是13盒饮料;

方法五:知道10+3=13,推出9+4=13等等。

对于学生讨论的这五种方法我不评价算法的优劣,并指出在今后学习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保护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为以后继续学习计算方法多样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教材而不依赖教材,跳出教材的拘泥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线索,而不是圣经,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依据课程标准,立足教材,但不拘泥教材,在不改变教材本质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认识图形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贴一贴,说一说”等系列活动内容。“看一看”,先让学生看下面的图形分别像什么?分别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通过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体验所拼圖形的造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让学生“画一画”,用立体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直尺画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通过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及平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涂一涂”,画好后让学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尊重学生的选择,增加图形色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剪一剪”,把涂好色的图形剪下来,通过剪指导学生运用剪刀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拼一拼”,让学生用剪的图形自由的拼组图形,通过拼一拼,丰富孩子的想象,培养孩子学习成就感;“贴一贴”,把拼好的图形贴到一张白纸上,通过贴一贴,一方面可以保存孩子的作品,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设计、勾画的能力;“说一说”,学生的作品先在四人组里展示交流,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这些环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交流者。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

总之,教学策略的制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需要。我们要充分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创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徐昕,李喆喆,莫晓云.中国小学数学课堂素养教学的研究与实施——基于国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17(05):48-51+91.

[2]张水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09):140.

[3]侯宇慧.黄爱华小学数学教学思想研究[D].渤海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观点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