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片段教学夯实写作基础

2018-04-14张莹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盲从炸药诺贝尔

张莹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然而,一说到学生作文,或者是老师上作文课,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大大的问题。一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去上作文课,二是学生一写作文就无法下笔,或者是文不成文,作文整体质量差、精品少。实际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写,两者是互为因果的,那么,我们就必须首先解决因,进而才能求得好的“果”。

而作文教学与写作中,我们往往一开始往往急于求成,希望学生一下子就能完成一篇作文,没有很好地去设置构思,去准备好盖房子的砖瓦木材,就急着想去盖一幢大房子,还要求是精美的房子,这岂能将房子盖好?

如果准备了足够的、质量好的砖瓦木材,那么,盖房子是不是又会容易一些呢?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从砖瓦木材入手,先教会学生准备盖房子的材料,然后再指导他们将准备好的材质按不同的生活需求盖出房子。即,从片段入手,先进行片段训练,待片段有一定的质量,打好了写作一篇作文的基础,再进行整篇作文的写用。

下面我说说我作文片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算是教学的一个回顾与反思。

首先,教方法,无论是写作的方法,还是修改的方法,这是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第一个知识点。因此从审题到立意,从写作分工论点的方法到论证方法,从材料的取舍到材料的运用,我首先一点一滴地教会学生方法,并且花大力气进行训练。

以议论文中材料的取舍为例

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最喜欢用例证法,但也最容易出现事例材料取舍不当的问题,与中心无法的内容过多,冲淡中心,使文章内容不够集中,文字的含金量低。因此,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对材料进行取舍,选择与观点有关的部分,舍弃与观点无法或者关系不大的部分。

如,证明“勤能补拙”的观点,下列材料就与观点游离,不能证明观点。

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让学生积极讨论,这样的材料能不能运用,为什么?让学生明白,无论材料多好,但与观点无关,都是无用的材料,都是应该放弃。

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观点,下列材料虽然符合观点,但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较多,那么,该怎样来取舍?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作繁重的负担。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旁边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学生通过讨论,仅仅保留“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努力坚持实验,最终诺贝尔发明的炸药。”

这样的训练贯穿课堂,学生自己将写的片段投影出来,或者自己在其它文章中去找事例,进行分析修订,教师提供一定的事例,讨论删改,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说明放弃或者修改的理由。这样,强化了学生选择材料的意识,也教会了学生材料运用的技巧要求,让他们在的写作中,减少“水份”,使文章笔力集中,材料有力。

其次,重教“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但注意自己的“首席”位置,对学生适时引导。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多方交流的、发现与发展知识的过程。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由写作,这就要让学生能说自己的心里论,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的活跃度,往往是学生是否感兴趣的表现之一,学生参与度高的课堂,其质量也高,效果往往也好。因此,在作文课上,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与老师平等对话,双向探讨。

如,《曹刿论战》中有这样一段话: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片段教学中,我让学生探讨,这段文字可以用作哪些观点的论据?怎样运用?让学生大胆發言,而老师积极参与其中,但一定不是作权威的解读,而是与共同讨论,证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证明“民主环境的重要性”等,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并让学生围观自己确定的观点对文段进行取舍,写一个片段。然后发表交流,相互点评,而要此过程中,老师积极引导,创设活跃的讨论气氛与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动手写作。

再其次,掌握“尊重但不盲从”的原则,这一点,应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教师不盲从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观点,但不盲目鼓掌叫好,对有偏差或者错误的观点,一定要进行纠正,尤其是一篇文章的主题立意,如果是错误的、低俗的,那就应该纠正。近来的,鼓励教学法走向了一个极端,往往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一切发言都鼓掌叫好,这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模式,知识与观点,都有对错,而这也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去分辨的内容,语文教学的任务包括品德教育。

二是进一步让学生不盲从教师观点意见。应鼓励学生不盲从、屈从教师,不迷信权威,敢说“我认为”,从而拓展学生思维,诱发潜在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作文课堂展现无限活力,彰显无限精彩。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往往是从方面,从角度立意,不追求“唯一”,而我们在作文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思维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当然,不追求“唯一”,并不等于观点态度没有优劣,不等同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错误的观点也表示认同。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身作则,下水写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也能发现该次片段作文的发现难点、关键点,或者是写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这为后来的讲评又提供了思考与分析的准备。有利于针对性的引导与讲评。

作文教学的方法多样,其训练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针对性也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面对的阶段不同,我们也应该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但是,片段教学,不失为一种短平快且有效的训练方式。

猜你喜欢

盲从炸药诺贝尔
盲从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盲从
新新人类
2019年诺贝尔颁奖
哲理思辨
炸药大王诺贝尔
菲矿山惊现数万枚炸药怪“中企遗弃”
冲动的助手
为什么炸药的威力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