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2018-04-14唐雅芸
唐雅芸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初读此话,我便觉得这个比喻用得极妙。上善若水,水至柔,泽被万物,纳百川而不言;水至坚,点滴穿石,经污淖而不止。坚柔并蓄者,是谓之上善。
上善即大善,真正的善者如水般通达晓畅,风云变幻亦不移其性,这便有了上善若水之说。
可并非所有的善都能称之为上善。
大多数人所怀有的善,往往以完善自身德性为出发点。人有修身养性的诉求,而这种诉求便推动人们向善境不断靠拢。但这归根结底是推己及人,故行善时常会“己所欲而施于人”,难免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趋向。故由修身而发的善,只能称得上是小善,格局不免狭隘。
每种善固然都值得赞扬,但善的大小却对人生价值有着深远影响。
古代官场难免有失意之臣,多数人被贬之后终日发迁客骚人之叹而无所作为,郁结之中行善亦多是小恩小惠而难成大事。苏东坡同样被一贬再贬,却坚持行清明之政,心怀天下,先行修筑长堤之妙,后有宽免官债之仁。陆游更是在《跋东坡帖》中写道:“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这真是一语道破了上善的真谛!上善之境,应从功利与自我中抽身,将兴建大利作为行善目的,以通达开阔的心境对他人、社会乃至天下万物济以善意。善是渡人的过程,于人于己均不必求回报,渡人之时便已成全渡己。
上善并不是无底线的纵容。它是发于本心的慈悲与包容,有选择、有主见,而非受人欺凌之弱点,更非谋求利益之工具。怀仁爱之心对善者施以援手,而使其更善;因是非之辩对恶者毫不纵容,而不使其更恶。
上善者亦并非圣人的专指。但盡凡心,在每一个当下积累并汇聚善的点滴,再平凡的生命也能行大善。《感动中国》栏目曾颁奖给一位贫困地区的校长莫振高,他为莘莘学子行善而不谋私利。又如物理学家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以赤胆忠心报效祖国。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世人熟知,但他们却将上善化作光明之烛,使山川湖海熠熠生辉,这便是一种于无声处的伟大。
所谓上善之人,因其在行善时从未想过回报,将善当成日复一日的信仰,把行善看成呼吸一般平常的举动,才为自己种下了未来收获涌泉之报的可能,好比种树,曾经下苗,将来绿树成荫。
上善者其性若水,不求甘霖相报,却得源头活水汩汩而来,清明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