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探析

2018-04-14

交通财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安 平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29)

前言

内部审计指的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对于单位内部的牵制制度能够进行充分、有效地检查、监督和评价,又能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具有预防保护、服务促进、评价鉴证、监督管理的积极作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至关重要,其质量不仅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更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因此,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基础。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的审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给审计质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与影响。如何规避风险,保障质量,迎合新形势的发展轨迹,将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今后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的含义

(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风险指的是行政财务的报表存在着重大失误和纰漏,给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与影响,且内部审计人员没有意识到报表失误,将其认为是合理合法、准确公正的,并对此提出了不恰当意见的情况。所以准确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出具了不准确的内部审计意见,对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的设计与执行提出了缺乏针对性的意见并采取了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案。”[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失误所造成的审计风险将可能给后期的工作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规避审计风险将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必行之举。

(二)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含义

内部审计质量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直接反映和结果,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职能充分实现、发挥的基础,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的执行以及目标的实现。要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过关,就要确保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准确、客观、全面、及时、有效,只有这样,审计工作才能通过手段与方法的运用尽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风险存在客观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彻底地避免,只能尽最大程度规避,因为为了保障事业单位的成本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般情况下都会采取抽样审计的方式来贯彻审计工作,然而这种方式本身就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误差,虽然这种误差可以回避,但是无法消除。”[2]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性使之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只有不断地降低风险概率,减少误差,才能对后续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风险贯穿于全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许多环节,且每一个工作环节都环环相扣,彼此影响。这种综合化的工作流程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风险。由于内部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工作流程的每一个项目细节中,所以要想规避风险,就必须全面、细致地保障每一个环节的准确、合理。

(三)缺少完善、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才能使工作人员明确其工作性质与工作原则。然而,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方面,我国还没有提出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法律法规,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缺乏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缺少法律条文与制度规定约束力的工作在执行时常常会出现难以定夺的问题,一旦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内部审计人员便会一筹莫展,最后只能依据个人经验与职业判断来进行决断,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往往导致审计结果差异性较大,因此容易造成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具有独立性的内设机构,由于其具有监督管理、评价防范的作用,所以不应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和影响,尤其是财务部门的影响。然而,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因办公地点的限制或经费等问题无法实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只能与其他部门合并办公,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审计工作埋下了风险隐患,继而影响到审计质量。

三、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既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3]必须找出影响质量结果的各项因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而言,影响其审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制度、人才素养和信息数据等,其中人才的能力与素养最为重要,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与工作难度相匹配的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不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判断水准,都将给审计工作的质量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用人方面还缺乏全面性与进取性,导致很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处于滞后阶段,不再有所提高、有所精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审计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只具备财务能力与财政经验的审计人员自然不能胜任新的工作内容,必将导致内部审计质量下降。

(二)内部审计质量监控力度不够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隐蔽性,因此,要想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对审计工作的各项流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管理。然而,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将注意力停留在对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督查上,而忽视了对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分析,也就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4]不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流程进行合理、有力的监督管理,是导致审计质量日渐下降的重要因素。

(三)缺少合理的评价体系与监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之所以缺少有力的监督,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合理的、完善的评价体系与监管制度,一旦没有监管制度作为保障,就会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在出现问题时,难以追究到责任人落实惩处措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散漫无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内审工作起步较晚,所以仍然缺乏系统、专业、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就导致在进行质量评价时,内部审计人员缺少相应的标准和依据,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直觉进行判断,这种主观随意性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四、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降低风险、保障质量的策略

(一)建全完善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法律法规的匮乏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巨大的审计风险,继而影响了审计质量,要想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就必须先从法律法规着手。“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和出台《内部审计法》这样具有很高法律效力的法律,以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其次,应该修改现有的内部审计法规,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全新要求。”[5]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尽最大程度地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会计监督制度中具有预防保护、监督管理、服务促进、评价鉴证的积极作用,要保障内部审计质量,就必须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做到自律、有序,具有足够权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尽最大程度地减少其他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干扰与影响,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分开办公;在人员的管理与配备方面要保持其独立性,尤其不能受到财务部门的干预,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审计工作缺乏客观性、准确性、有效性。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对此保持高度重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完善,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审计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传统的内部审计人才很难再与时代发展的快速步伐相适应,其业务能力与经验水平将难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的调整与优化。要想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必须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水平着手。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优选,保障其具有高水平的能力以及高敏感度的判断力。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机会,让其能够不断精进。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使其变得更加自律、高效、专业、负责。

(四)建立并完善监管制度与评价体系

新形势背景下,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与考验,另一方面,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要想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就要从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调整和变革。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将评价标准精确到质量工作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才会有所依据,统一标准,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规避不必要的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其次,事业单位应建立并完善严格、合理的监管制度,由于内部审计风险存在于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将监督管理细化到每一个细节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应健全监管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使其对工作内容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工作不懈怠、不敷衍,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风险规避、控制、转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结合奖惩制度将管理工作进一步严格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内部审计质量。

(五)丰富内部审计的方法与手段

新形势下,我们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指的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兴起的一种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对呈几何增长的数据信息进行更准确、及时、有效的收集与分析,并对审计结果进行及时的整合与共享,这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对单位整体的把握以及对风险的预测,使其能够更好地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让丰富、多元、繁杂的信息数据成为内部审计人员加强管理监督的有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适应,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小,继而保障审计质量。

结论

“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机构依法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6]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保障其正常、稳定地运作,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新形势背景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调整与转型,只有采取优化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保障单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相信,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将转变思路、打破僵局,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