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类职业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8-04-14董亮
□董亮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0.引言
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近些年,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着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测绘领域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测绘时代。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1]。职业教育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知识和技术学习完成后重点是进行实践,而学科教育目的是研究学问。以前测绘地理信息更多的是面向专门部门,例如地籍管理部门、国土规划、工程建设部门等。近年来服务领域不断在拓展,逐渐面向各行各业的需求,甚至直接服务到个人。在信息化测绘时代的促进下,使得整个社会对测绘地理信息人才的需求加大,因此测绘类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1.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不足,学生基础薄弱
(1)虽然近些年测绘就业形势良好,但社会上普遍印象测绘是艰苦行业,经常在野外工作,导致对现在的学生吸引力不足,愿意报考这个专业的较少。(2)由于部分本科院校也开设此专业且不断扩招,一定程度上也挤压了高职测绘院校测绘及其相关专业生源。因此,尽管高职教育规模在不断增长,但测绘类的学生数量却呈现下降趋势,第一志愿录取率不高。(3)当前职业院校的生源分为高考统招、中职升高职和单独招生,生源层次不一,学生基础偏弱,理论难学懂,实习吃不了苦,加大了教学难度。
1.2 师资实践经验欠缺,科研能力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存在实践能力偏弱的现象。一方面,部分新教师一般是从学校毕业就进入高职任教,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实践经验缺乏。另一方面,高职测绘类专业老师的教学任务重学时多,老师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完成教学考核上,老师就没有充裕的时间去一线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最后,高学历的教师较少,博士研究生占比不足,使得院校科研能力成为短板。总之,教师的实践能力强了,学生才有竞争力。
1.3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国家对职业教育不断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有效促进了产学结合,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1)很多企业只是针对紧急项目生产来招聘学生,合作企业只是为了廉价用人,而没有真正加入到“双主体”育人行列。(2)学校只是简单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续工作未能充分展开,未能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3)合作企业的数量不足,没有得到及时拓展,导致企业需求人数饱和,无法满足承担培养所有学生的岗位。(4)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未能完善,一定程度上也给合作效果打了折扣,最后造成留不住学生、学生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充分提升的现象。
1.4 学生实践能力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近年来,技术的革新带给测绘行业源源不断地活力与动力,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测绘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但是有些测绘职业院校,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尚未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走过场,甚至部分院校存在仪器数量不够,并且又是合班授课,单位学时内只有少量学生进行操作,大部分学生没有足够时间练习,导致了测绘类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不管自身能力如何,主观上又期望企业给予高薪,以至于不断轮岗或者更换实习单位。同时,实习地点分散,学生日常管理难度大,管理力度不到位,使得有些学生即使在企业岗位锻炼也表现的能力不足。
1.5 缺乏特色,技术更新缓慢
现在,开办测绘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每年有大量学生面临就业。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下,特色是职业院校的招牌,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敲门砖。职业教育如何打造专业特色,让测绘类专业学生更有竞争力是当前办学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有些学校受目前喜人就业形势的影响,盲目跟风,申报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另一方面,有些已经开办测绘类专业的院校存在专业定位不清晰,没有整合优势资源,专业发展缓慢。
近几年测绘技术更新很快,例如新兴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等,而老师们长期在教学一线,技术更新难免会有些跟不上,视野关注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就会降低,同时缺乏开放交流机制与先进测绘生产技术脱节,老师们走出去少,请进来更少。
2.应对措施
2.1 加大宣传,积极拓展生源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高考考生及家长不愿报考测量专业,大部分是认为测量的工作环境艰苦,而中等职业学校测绘领域的相关专业较少,学生们更愿意投入精力进行测绘技能训练学习。对于测绘类生源的提高应做到:(1)应该加强招生宣传,突出专业就业优势。可以在报考前期深入各个生源地进行专业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其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打破测绘工作就是野外工作的传统认识,目前信息化测绘时代测绘作业模式已经由外转内,更多的是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应用方面的学习。(2)开展多途径招生工作,加大单独招生和中职生的招生比例,完善“3+2”和5年制中高职衔接等贯通培养机制。(3)加大信息化测绘设备的投入,引进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端设备及配套软件,成为毕业生的首选专业。(4)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教育行动,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逐步形成与世界一流企业、国际知名院校合作的开放办学格局,扩大招生吸引力。
2.2 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当前,测绘技术进入信息化阶段,逐步向服务型和科技型发展,并且不断地跟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交叉融合。测绘职业教育正在由以操作仪器进行测绘数据采集教学为基础,逐步加大信息化软件、平台的教学发展,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势在必行,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1)建立青年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尽快让青年教师适应教学环境。(2)制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政策,从制度上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对接企业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培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人才。(3)定期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信息化教学竞赛等活动,激励年轻老师站稳讲台。(4)建立科研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申请科研立项,将学术前沿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5)鼓励老师走出去,多参与测绘行业、院校的会议和活动,扩大专业知名度。(6)邀请专家学者、知名测绘企业给学生举办讲座,加强学生对所学行业的认识,做好自己的专业规划。
2.3 深化校企合作,保证产学结合模式效果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交流,了解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并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开展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提高学生毕业时适应岗位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只有与企业深度合作,并且建立可持续的战略关系,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1)积极对接企业需求,开设定向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例如针对太原市的地铁建设,部分院校与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城轨运营管理、城轨车辆驾驶等9个专业,共802名学员[2]。(2)面向就业领域,扩大合作企业范围和质量,做到主动出击,整合学校资源,利用院校行业优势,发展校友企业。(3)制定完善的合作制度,保证合作的连续性,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2.4 强化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1 优化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1)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课程内容建设应对接职业标准并融入职业资格鉴定内容,根据技术的发展动态调整课程内容。(2)课程教学设计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方法。(3)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整合利用国家级、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共享课程和一些网络在线课程,积极打造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云课堂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标准、课件、电子教案、作业、习题库等海量高职测绘类专业教学资源的统筹积累和在线教学,发挥第二课堂作用。(4)“理实一体”教材开发建设方面。高职生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偏重技术应用。因此,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除了需要介绍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的是任务导向的实践内容的设置,可以组织校内教师进行联合开发相应教材,顺应不断发展的测绘地理信息行业。
2.4.2 以赛促学,增强技能,助学生成长
(1)积极举办、参加各种国家级、省级、校级测绘技能竞赛,通过“大赛引导、以赛带学”的促进机制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其中每年的国家级和省级测绘技能大赛是加强学生技能的重要平台,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在就业和专升本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有利于扩大院校和专业影响力,实现学生与院校的共荣。(2)定期举办校级常规性测量大赛,赛项设置要紧密结合高级别竞赛,建立院校文化育人、技能比拼的载体,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3)积极联系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考试,取得相应证书,增加就业竞争力。
2.4.3 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实训条件建设,可以有效保障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任务的实施,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良好条件,为培养测绘高技能人才服务。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多专业、多功能的培养需求,使之成为一个融教学、训练、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和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以强化测绘职业能力训练为目标,按测绘工作过程进行实训管理,营造与工程项目一致的真实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从设备、技术、管理和质量安全等方面按职业环境要求开展建设工作[3]。开放实训室,提高使用率,同时建立保障制度,例如定期安全检查、建立仪器借还登记制度,设立实训室开放维护基金等,增强实训室开放的持续性。
2.4.4 加强顶岗实习动态管理
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正式上岗之前的最后一次演练[4]。顶岗实习可以使毕业生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工作,缩短企业培训成本。(1)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院校出面主动联系一些大规模、高质量、优待遇、先进的实习单位,本着公平、公正、双向选择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2)构建完善的过程管理机制。通过在线管理机制,构建完善实习制度,实时动态掌握学生的实习状态,保证学生在岗安全。
2.5 准确定位,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紧密联系学科技术前沿
当前办教育是百花齐放的状态,谁办的更有特色,谁就更受学生和家长青睐。这就要求测绘类职业教育要找准定位,打造特色。特色由区域、行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因素构成。区域特色突出的是学生就业区域,每所院校的地理区域不同,有区域市场差异性,比如山西具备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山区多的特点。
找准定位后,还要紧跟前沿,加强学科交叉融合。(1)创造开放交流环境,让管理者和老师走出去,把先进办学思路技术引进来。(2)紧密联系测绘学界。紧跟测绘学科发展,并且要跟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专业交叉融合。(3)紧密联系测绘业界。院校要打通与企业联系的通道,让设备制造商的新技术、新装备问世之初就能走进课堂,让师生快速学习、体验,比如无人机、室内定位等技术。
3.结束语
虽然,测绘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谋发展、求进步,面向生产第一线,紧扣社会、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竞争力,测绘类职业教育就一定能办好。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6):61-62.
【2】http://sx.sxgov.cn/content/2016-06/29/content_7241150.htm.
【3】张东明,吕翠华,徐宇飞,等.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示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6):36-40.
【4】吕翠华.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2,31(2):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