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经营风险管控至关重要

2018-04-14王向辉

当代石油石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国际化企业

王向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巡视办,北京 100728)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趋势,在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更大的技术进步、更具规模的资本流动的同时也带来与日俱增的风险。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被全球化裹挟其中,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拥有硬实力竞争优势的企业,虽然有时候是市场娇子,但合规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很容易成为发展路上的死穴,因此,必须把风险纳入可管理可控制的范围,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 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风险

1978年,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本世纪初,自我国加入WTO、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步伐明显加快,并逐渐成为国际化经营领域的一支新生的、强大的力量。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 961.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4.7%,对外投资蝉联全球第二;存量全球排名前进2位跃居第六,2016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然而,随着“走出去”的步伐更快更大企业外部生存环境变化更加复杂,突发事件和经营风险随时可能出现。

1.1 宏观方面

1.1.1 政治风险

主要是指东道国从本国利益出发,采取的行为不受任何外来法律所约束,从而使企业经济受到损失的风险。或者东道国因爆发战争或者内乱等不可抗拒因素,使企业人力、财力、物力遭受重大损失,甚至无法继续经营。这类风险通常发生在一些政治局面动荡,民族矛盾比较激化的国家,以及有领土争端等地区。今年5月,美国决定退出伊朗核协议深刻影响在伊朗外国企业的项目运行,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中国石油之前签署的一项20亿美元的协议(开发伊朗南帕尔斯天然气田)将面临巨大风险。政治风险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不可控制性,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最大、严重性最强,对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威胁最大,处于风险之首。

1.1.2 政策风险

一般是指东道国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对跨国企业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甚至采用赤裸裸的手段进行歧视性干预。如尼日利亚政府规定,国际石油公司70%的活动必须本土化。也有一些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和现有格局,对来自我国的投资始终抱怀疑态度,存有戒心,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加以严格限制和审查,处处设卡。如中海油公布收购美国尤尼科要约后,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决议,敦促CFI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此审查,该项目因此夭折。

1.1.3 法律风险

一般是指由于不熟悉或没有掌握东道国投资的法律法规或另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致使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出现与东道国法律法规相背离的状况,以及东道国用法不当和故意借法律法规制造出障碍而导致企业不得不面临东道国法律惩罚的风险。例如,首钢集团斥资1.18亿美元收购秘鲁铁矿,成为我国在南美洲投资的最大生产企业,却因不了解秘鲁劳工法律,没有与当地工会组织进行良好的沟通,遭遇了持续不断的工人罢工事件,2014年的一次罢工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51万美元。法律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其特殊性在于,它不仅给企业在财产和声誉上带来损失,甚至会追究企业员工的法律责任,影响和后果危害极大。

1.1.4 文化风险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间的企业往来变得愈加频繁,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宗教理念和民族信仰存在一定差异,如果企业不能深刻了解这些情况,则可能很难顺利开展经营活动。另外,企业经营活动如果因为某些行为挑战该国公民的接受底线,则会引发矛盾,甚至是冲突。

1.2 中观方面

1.2.1 行业协同风险

欧美跨国企业通常拥有强大的品牌和优越的技术优势,在产业链中充当“系统集成商”和“组织者”,通过大量采购和支出给供应链施加压力,通过瀑布效应迅速提高产业集中度。日本企业依靠日本的银行和商社建立起的全球性网络,以银行为支撑,以商社为纽带,组织国际化经营。相比之下,我国金融机构未建立全球性网络,我国企业普遍缺乏金融支持,实施国际化经营和境外投资时手法单一,缺乏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媒体等的协同。

1.2.2 同行竞争风险

我国企业国际化投资经营相互恶性竞争,缺乏协调机制。窗口指导和“发路条”等行政性措施不足以遏制我国同行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例如,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在竞购德国混凝土制造商普茨迈斯特过程中,就出现“路条”之争。

1.2.3 信息风险

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大批能够推动企业并协助企业成功“走出去”的中介机构,在信息、保险、财务、税收、法律、担保、人才、知识产权认定、国际商业情报、资信信息来源、项目风险评估等方面缺乏专业性的服务人才。

1.3 微观方面

1.3.1 战略风险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推动国际化战略的有效实施。企业领导者的知识结构、经历经验、学习能力与决策风格(风险偏好)等因素,可能导致战略风险的发生。如,中国航油(新加坡)由于投资石油衍生品交易不当,导致巨额亏损约5.5亿美元,进而申请破产保护,这成为当时最大的企业投机丑闻。

1.3.2 投资风险

投资决策直接关系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败。投资决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投资后的各项管理,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对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导致投资失败,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我国一些企业对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政策、文化等背景研究不全面,对政治、经济、公共安全等风险没有认真评估,前期合规性调查做得不深不透,凭直觉进行判断,给项目中标后的执行埋下了危机隐患。

1.3.3 技术风险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不高、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即使部分已形成显著竞争优势的知名企业也仍然难以摆脱对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进口依赖。今年中兴危机事件虽然以美国商务部寻求替代处罚方案的形式得到了解决,但这对严重依赖芯片进口的高科技公司,敲响了警钟。

另一方面,受规模和资金缺乏等因素的约束,我国企业大多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及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严重受阻,企业综合竞争力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差距较大。2007年我国前500强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0.88%,远低于世界500强3.1%~5.8%的水平。至2015年,我国前500强企业研发费用占比提高到1.04%,但仍低于世界水平。

1.3.4 财务风险

我国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成本费用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实施动态监控和财务预警措施,对国际化经营和境外项目执行过程的风险识别、评估管控措施不到位,没有在企业和项目出现亏损的初期,及时采取风险干扰行动进行止血止损,以致于最后亏损到不可接受的程度。

1.3.5 合同风险

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或者境外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EPC总包能力、设计与采购、分包商管理、高管人员选聘考核、薪酬管理等等,如果在合同签订前不作细致入微的考量,则很有可能会吃大亏。以中国铁建签订的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合同为例,在签署合同前中国铁建没有对当地的地理、文化、设计、采购、建设标准等因素进行全面认真调查,签约时缺少合同细节,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变数大、风险大,从而造成巨额亏损。

1.3.6 人力资源风险

我国企业员工大多缺乏国际化项目投标经验,专业水平不足、议价能力不够,一些项目在投标报价阶段没有做充分调查,没有足够的专业力量支撑,对标准规范、国际惯例不熟悉,对招标文件没有吃透,风险识别不充分,对境外项目运营成本心中无数,从而导致项目低价中标后项目执行困难大、风险大。

1.3.7 环保风险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环境污染风险越来越大,企业如果不实行科学的环境污染风险管理,风险降临时不仅仅是声誉和财务的受损,更会导致被市场淘汰的惨淡结局。例如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对英国BP公司造成了巨额赔款、诉讼缠身等一系列不可估量的损失,对后续经营也造成了极大压力。

2 切实加强国际化经营风险防控

Neuyen Okrend Tang在《中国企业会成为下一代跨国公司吗》对比了日本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对联想与Sony、海尔与松下等相似企业进行了比较,认为国际化经营是唯一能够使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方式。我国企业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亟待构建一套科学、完善、成熟的国际化经营风险管控系统,这也是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基本保障。

2.1 风险管理组织

1)完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是企业有效抵御国际化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要建立企业总部与境外机构之间科学合理的组织关系。一方面,企业重大决策权和管理权要集中于总部,另一方面,适当扩大境外机构经营自主权,使其能够按照东道国的惯例和投资环境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2)纵向上分层管理:按照管理职责权责将企业从总部到境外机构进行分层管理。第一层为董事会;第二层为风险管理部门和总部其他部门;第三层为在各境外机构设置境外机构风险管理分部,压实责任。

3)横向上分类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总部根据管理职能分工对各类专业风险实行分类管控。专业风险的管理应贯穿企业各层级机构。

4)优化董事会投资决策机制:董事会是企业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基本制度和政策,决策重大风险事项。要进一步优化董事会投资决策机制,董事会要做选择题,在几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不做对错题,同时倒逼决策前尽职调查环节,压实责任,实施终身追责问责制。

2.2 风险信息汇集

企业总部要重点收集各专业领域运行态势等信息。针对相关信息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如行业价格、利率汇率、政策法律、技术创新等。境外机构重点收集所在地的重大环境变化,如政权更迭、宏观经济和政策法律环境的变化等,以及公共安全事件等重大风险事件,填写信息收集表,定期向企业总部上报。例如苏宁集团在获取有关信息后,于2016年以2.7亿欧元这一相对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国际米兰俱乐部70%的股份,成为我国第一个掌控意甲豪门的企业,成为苏宁集团一张无可替代的国际名片,该名片将为其国际市场布局带来不可预估的益处。

2.3 风险识别

企业根据风险信息收集的信息、数据及时识别影响经营费用、产品数质量、项目进度等的风险,并判断风险属性(机会还是威胁),形成风险清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访谈法、德尔菲法、核对表法。通过整理风险事件可有助企业形成风险清单。

2.4 风险评估

2.4.1 风险定性分析

综合评估各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并筛选中高风险。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可管理性和紧迫性分析,为后续风险定量分析和风险应对奠定基础。主要采取风险概率-影响评估标准、风险概率-影响矩阵、风险可管理性和紧迫性分析。

2.4.2 风险定量分析

主要分析不确定性和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确定在一定置信度水平下的总费用及进度、单个专业费用及进度、单个风险事件所对应的风险储备,进一步对总费用及进度影响的中高风险事件排序,并对一些重大或极端风险事件压力测试,测算出总费用的偏差。因项目费用及进度风险量化分析十分复杂,一般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

2.5 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制定应对措施,围绕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目标,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标准,适当选择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风险策略,有效的控制、消除或减轻威胁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机会,并在必要时更新项目执行计划。例如,浙江日发精密机械公司面对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持续低迷的意大利市场积极作出风险应对,通过并购、参股优质资产先后收购了意大利MCM公司和高嘉机床公司(Colgar),在数控机床方面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2.6 风险监控预警

企业要建立健全重大、重要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各风险管理责任主体结合专业管理指标,确定风险预警指标及预警值,结合国际化经营活动,持续识别、分析和应对新风险及变化的风险,监测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对比分析剩余风险储备,不断改进风险管控的效果。

2.7 风险管理改进和提升

1)注重用好“中国制造 2025”、“一带一路”等战略政策。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智能化制造、加快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率。在此政策助推之下,我国金融机构、商务机构以及国际贸易、法学、金融、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机构都将尽快完成自身产业升级的步伐。我国企业应积极加强与这些机构合资合作,尽最大可能在国际市场上规避风险,赢得发展机会。

2)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科学谋划国际化战略定位。比如,华为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能达到今天的成就与其战略风险管理的成功是分不开的。在国际化初始阶段,华为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首先进入了俄罗斯、南美、非洲等市场容量大、竞争不激烈的国家,有效避开了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在持续发展阶段,华为对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变过去主要面对运营商的做法,将注意力更多转向为广大消费者服务,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全面发展阶段,华为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措施,高度重视新产品研发,在全球设立16个研发中心、28个联合创新中心,研发人员约占员工总数的45%。华为2017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已经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 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净利润4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研发费用达897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15%。

3)提高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背景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必然趋势。企业要在风险识别、评估、应对、预警等全过程中,发挥云计算的作用,对企业所面临的不可控的、潜在的诸多风险、巨大数据量进行可靠性分析,从而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管控的效率和成果。

猜你喜欢

国际化企业
聚焦港口国际化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