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法

2018-04-13皮志国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稻株抗病力感病

皮志国

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感病品种逐步增加。

1.病症识别

根据危害的时期和部位,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尤其以叶瘟、穗颈瘟较为严重,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

1.1穗颈瘟

又称吊颈瘟,在穗基部节上发病,病斑褐色或灰褐色,从穗颈向上下蔓延。穗颈瘟在孕穗后期至始穗期最易感染发生,严重影响谷粒的充实,发病早时,形成白穗或谷穗包在叶鞘内枯死。在乳熟期发病则成半实粒。在黄熟期发病损失则较轻。

1.2节瘟

节瘟多数发生在抽穗前后,以离地不远位置的发生较多,有时2~3节同时发病,伸离叶鞘后的茎节部感病后,初期出现针头大的褐色小点,褐点扩大后变黑色,并常围绕节部发展,节部组织糜烂断折,植株倒伏枯死,有的节部病斑还可向节间伸延,甚至造成茎秆弯曲。

1.3苗瘟

发生在谷粒萌发后的鞘叶期或转青期,当叶片伸长1~2 cm时感病,一般不形成明显的病斑,病苗变黄褐色或灰褐色而枯死。

1.4叶瘟

1.4.1急性型病斑。椭圆型,水渍状,暗绿色,病斑上有浓密的灰色霉层,传染快,在环境改变时,可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1.4.2慢性型病斑。褐色,纺锤型。病斑外围黄色,中层红褐色,中央灰白色,上下两端有沿叶脉发展的褐色线条。病斑大小不一,但形状基本一致。

2.危害特点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在秧苗期危害,造成缺秧死苗;在分蘖期至抽穗期危害,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造成枯萎,不长新叶或枯死;在抽穗期危害造成白穗、半白穗或造成谷穗包不抽穗;在抽穗期至黄熟期危害水稻的结实和千粒重,不能充实,米质下降等。

2.1栽培条件

2.1.1施肥。对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极大。氮肥施用过多过迟,使叶色浓绿,如晚造烤烟迹地,残肥量大,又增施大量氮,会促使稻瘟病严重发生,施肥不均或过肥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无机肥比有机肥施用的发病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容易发病。

2.1.2排灌水。长期深灌的稻田和蓄水不良的沙质田,稻株抗病力降低,容易发病。因此,适时排灌水有利于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2.1.3合理密植。拋植的密度大,造成通风透气不良,不利于水稻光合作用,而增加田间湿度,容易发生稻瘟。

2.2品种抗病性

一般杂交稻比常规稻易感病、不耐肥的品种易感病,如糯稻最易感病。而茎秆坚硬,株型集散适中,叶片大小适中,则较抗病。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发病程度也不同。

3.传播途径

当环境条件不适合时,稻瘟病菌暂时潜伏起来;环境条件适宜时,表现出病症,并且可以重复多次,从而导致稻瘟病的大面积发生流行成灾。

稻瘟病菌在病谷、带病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稻草。播种带菌种子易引起苗瘟和叶瘟。在露天稻田边缘未腐烂的带病稻草遇雨便迅速产生分生孢子,这些孢子由水源、气流传播到稻田,在条件适宜时发芽侵入稻株引起发病。病菌在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其他稻株上,引起再次侵染。在有利病苗的条件下重复侵染可以进行多次,本田由早造稻传到晚造稻,不断危害。晚稻收割后,稻瘟病菌又在病谷和带病稻草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4.防治方法

4.1在选择抗病组合的同时,播种前用福尔马林或强氯精进行种子处理,可消灭稻瘟病和其他病菌。发病田禾秆不应堆置于水源和稻田埂上,也不应用作催芽时的覆盖物,在稻秆回田时,应在撒施生石灰后把禾秆犁埋入或淹没在水里沤烂。

4.2在水稻品种中,不同品种抗病力差异较大,而且随着稻瘟病不同,菌群的生理小种变化、品种间的抗病力亦发生变化。因此,选择抗病品种不能一成不变,应不断更新换代优良抗病新品种。

4.3根据田间稻瘟病的流行情况,在分蘖期开始施药1~2次,在水稻破口期施药尤为重要,齐穗期再补施1次药,即能控制稻瘟病的危害。用药应选用高效对口的20%三环唑1 500 g/hm2、稻瘟灵1 500 g/hm2、50%瘟克星900 g/hm2,或康稻夫,或进口富士一号等,防治效果很好。

4.4抓好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是防治稻瘟的重要环节。施肥必须根据水稻品种的耐能性、土壤的种类和当时的气候情况,做到适时适量和均匀施肥。氮、磷、钾相结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和健身栽培,以提高水稻的抗病力。

(作者单位:155800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第一管理区)

猜你喜欢

稻株抗病力感病
基于触感引导的小型水田行进底盘自动对行方法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强家禽抗病力的作用和应用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Analysis of a Peaked Carbon Emission Pathway in China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北方地区池塘主养长丰鲫试验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两个不同品种肉兔TLR4基因多态性研究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基于茎基部分区边缘拟合的稻株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