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有常”的养生要义
2018-04-13王荣华
王荣华
起居有常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础方法。
起居主要指作息,也包括对平常各种生活细节的安排,比如生活方式的选择、衣食住行的安排、站立坐卧的习惯、一天从早到晚的活动、一年四季变换的适应等。起居有常就是要求人们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饮食、睡眠等方面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这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起居有常要求顺应一日之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阳气以日中为最盛之时,到傍晚则阳气已弱。人的起居和活动安排都要顺应这种变化,在白昼阳气隆盛之时从事日常活动,而到夜晚阳气衰微的时候安卧休息,不然就会使身体受损,“形乃困薄”。《素问·金匮真言论》还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天地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更具体地说明了昼夜之间阴阳之强弱及其消长情况。人类应该按照这种变化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到每日定时睡眠、定时起床、定时用餐、定时工作学习、定时锻炼身体、定时排大便、定期洗澡等,这样才会健康长寿。
起居有常要求顺应四时之阴阳
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人的起居只有顺应四时之阴阳变化,才能身体健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强调阴阳四时的变化对人体有极大的影响,起居顺应这种变化规律就健康,若违反这种变化规律,就会疾病丛生。正如孙思邈所说:“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制。”即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生理需要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在稳定平衡的良好状态中,这就是起居有常的真谛所在。
起居有常要求顺应年气之变化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意为根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可测知每一年的气候变化规律和对人体的影响,人们可据此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和养生措施。每年的岁运、岁气均不相同,气运合化导致的复杂气象因素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影响也会逐年不同。养生也应顺应各年气运之变化,以不同的饮食、药物来适应脏腑功能,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比如,当降水偏多之年,水湿流行,空气潮湿,人体易受湿邪侵袭,起居等各方面都必须注意防湿,甚至可用饮食(如多食辛、温之类食物)和药物(相对多用一些芳香走窜之品)来加以对抗湿邪之侵扰。
起居有常要求劳逸结合
劳与逸是起居生活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方面,劳即劳动,逸即安逸,两者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有劳有逸,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起居养生要求劳逸有常有节,主张中和适度,劳逸结合。经常合理地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有利于活动筋骨,通畅气血,强健体魄,增强体质;但劳累过度.可内伤脏腑,成为致病原因。同样,适当休息也是生命活动的需求。适度安逸,能消除疲劳,调节心身,恢复体力和精力;若过于安逸,同样可以致病。贪逸无度,气机郁滞,人体功能活动就会衰退。故起居养生要求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