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智库发展现状研究
2018-04-13刘芳朱沙
刘芳?朱沙
摘 要 论文介绍了高校智库建设的角色定位,构建了智库服务和产品框架,围绕社会发展需求,提出新型智库发展战略,以期建设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智囊团”与“思想库”。
关键词 高校 智库 智库服务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3.01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s of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 and builds the service and product framework. It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new think tank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build the “think tank” and “idea bank” that suppor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iciently.
Keywords University. Think tank. Think tank service.
中國特色新型智库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1]。各类型高校智库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情报研究和服务工作,发挥着建言献策、社会服务、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重要功能,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要求“培育、鼓励行业特色院校组建行业、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2]。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1]。高校智库迎来发展热潮,逐渐成为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工具。
1 中国高校智库发展现状
1.1 中国高校智库在全球排名情况
2016年9月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2015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2015全球智库报告)》[3]。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6846所智库,美国以1835所智库排名第一,中国435所智库排名第二,英国288所智库位居第三。其中,《Top Think Tanks Worldwide (U.S. and non-U.S.)》的175所智库中,美国24所,英国16所,德国12所,中国和印度分别有9所上榜,位居第四。
《Top Think Tanks Worldwide》 中,上榜的九所中国智库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31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35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39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50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64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72位)、天则经济研究院(103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110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149位)等,其中两所中国高校智库榜上有名。
《Best University Affiliated Think Tank》 的88所全球高校智库中,美国26所,英国7所,中国6所位居第三。上榜的美国26所高校智库分别来自于哈佛大学、莱斯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蒙特雷国际研究所、乔治华盛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16所高校;上榜的6所中国高校智库分别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11位)、卡耐基–清华全球政策中心(14位)、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16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29位)、清华大学中国研究中心(50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81位),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3所高校。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智库和高校智库的影响力稳居前列,并且智库综合影响力与其所在大学的类型高度相关,可以说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诞生国际一流智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三所高校的智库上榜,表明近年中国高校智库国际影响力和地位在不断提升。
1.2 中国高校智库在国内排名情况
2016年1月2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5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4],分别就中国智库的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内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与排名。报告中,高校智库的系统影响力排名前十名的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如表1所示,在综合影响力排名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榜上有名;在决策影响力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高校位列其中;在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中,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高校。可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所高校分别在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表现优秀,综合影响力排名靠前,具体排名见表1。
报告对经济建设领域专业影响力情况进行智库排名,前十名中三所高校智库入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比2014年上升1位,排名第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排名第五,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排名第九。政治建设领域专业影响力排行榜中,上榜高校智库分别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5位)、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6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7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8位)。具体排名见表2,可见这些高校智库分别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国际关系等各领域专业影响力表现优秀,与其他类型智库发展不分伯仲。
2016年,中国网智库名录中共收录45 所高校的136 家高校智库[5]。如表3所示:北京大学各类智库17所,数量位居第一;清华大学各类智库 16 所,复旦大学各类智库13所。这些高校智库主要分布在北京(12所高校)、上海(7所高校)、湖北(7所高校)、广东(3所高校)等地区。其中,北京地区的12所高校共有55个智库,占总量的40%;上海7所高校的26个智库,占总量的19%。这两个地区的智库数量已占全国高校智库近六成。
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全国高校智库数量虽然达到136家,但成为世界知名高端智库品牌的数量非常有限,仅2所高校智库进入《Top Think Tanks Worldwide》 排行榜,僅6所高校智库进入《Best University Affiliated Think Tank》 排行榜。这些高校智库定位多与学校自身优势学科一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紧扣国家需求,多从国际战略、世界经济、国家发展、科学与社会、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智库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以公共政策、国际货币、金融证券、人口发展、经济改革等与重点学科相关方面作为研究方向;其他高校智库研究方向多与区域发展相关,致力于服务地方决策,如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中南大学湖南省经济问题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
2 中国高校智库应发挥的作用
智库主要指以公共政策和社会公共生活为研究对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具体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政策建议或优化方案的专业研究机构。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高校智库作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纽带,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客观及时做好决策服务。高校智库根据各方关切和需求,开展应用对策动态分析,加强风险预警研究,凭借专业性和独立性的思想观点为决策者提供优化方案选择,与政府智库的研究成果互为补充,为未来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夯实思想基础。
(2) 与时俱进完善战略框架。《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囊括了当今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经济、金融、社会、产业等各方各面的新问题、新机遇[6]。高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优势明显。未来随着国家相关建设工作逐步推进,高校智库要发挥大数据及互联网+的规模优势、科研及人才优势,帮助政府关注宏观长远的战略发展问题,全过程参与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 求真务实细化实施路径。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展,如何确定科学合理的路径,搭建与各类型智库深化合作的载体和平台,统筹协调各领域项目,推动具体项目落地实施,应当成为高校智库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工作。
(4) 沟通协调助力政策沟通。全国各省市地区发展水平各异,利益诉求多元。高校智库要做好沟通协调,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信息优势,加强与其他类型智库之间的紧密合作,把握各方发展意愿、决策需求和利益契合点,营造良好的合作对接环境。
3 高校智库角色定位
高校智库不同于高校研究机构,其服务内容和方向在于以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快速有效的科技信息情报服务,先导性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为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持。因此,高校智库角色定位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围绕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新需求,着力做好发展战略及应用对策研究,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能够有效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囊团”与“思想库”。
在重大科技决策咨询服务方面,高校智库要坚持需求导向,及时收集各区域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社会管理、文化产业等动态信息,从中甄选科技、经济与社会的热点问题,持续关注地方政府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战略及规划等专题研究。
在重大战略的综合性研究方面,高校智库研究不仅要有理论高度,更要有现实针对性,积极开展学术与决策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并联合攻关重大课题,为各省市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决策参考。
在中长期产业技术发展预测方面,高校智库要积极开展中长期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专利信息挖掘分析和专利导航预警研究,系统全面地总结各省市区域和各领域科技创新进展情况、取得的成功经验,参与区域重点领域和主导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4 大数据及互联网环境下中国高校智库发展战略
2013年11月5日,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加强上海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沪教委科〔2013〕80号)》[7],设立第一批共18所高校智库,并于2016年9月1日发布《关于开展上海高校智库中期检查的通知》[8],对照《上海高校智库中期检查指标》,从实体化建设、实质性运行、实际性成效等三个方面对这18家高校智库开展中期检查。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尽管高校高层次人才密集、优势学科明显、信息资源丰富、研究基础深厚、研究氛围浓厚,有着智库建设的独特优势,但从当前高校智库国内外发展状况来看,其整体贡献较低,建设水平良莠不齐,影响力仍较低,且存在决策的贡献率低、研究应急性强、服务前瞻意识缺乏等问题。为有效提高高校智库的影响力,在目前大数据环境下,中国智库应以大数据支撑科学咨询研究,丰富新型智库的研究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互补、协同合作的集成整合优势,科学构建新型智库平台协作体系。并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4.1 特色鲜明的智库产品和服务
影响力是智库的评价指标之一,特色鲜明的智库产品和服务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高校智库要结合本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发展需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的关系,关注国家发展进程中关心的重点、难点等现实问题,做好智库产品和服务的顶层设计,超前部署,深入一线对研究领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研,以科研项目和研究报告为目标导向,加强政策和决策咨询研究,重视对大数据开展挖掘分析,推进形成特色鲜明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库产品和服务,激励智库科研成果质量的提升和总体科研水平的提高。
4.2 共享共赢的智库网络联盟
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吸收高校智库各方力量,以加强发展战略及应用对策研究为目标,支持各方之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数据环境下智库网络的联络、协调功能,通过整合研究资源、优化分工合作,建立常态化的智库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共同筑就高校智库网络联盟。
4.3 专业化的人才团队
目前各高校智库机构力量分散重叠,缺乏统一规划和沟通协作,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以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为提升高校智库影响力,高校智库要依托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智库团队应善于发现和分析新情况、新矛盾,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善于把握和研究新课题、新问题,善于提出新思路、新建议。智库团队要以课题项目为纽带,通过课题研究汇集人才,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凝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人才,形成团队合作机制,有效沟通、集中力量,建立有效整合资源又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调控机制。
4.4 开放多元的合作交流模式
开放多元的合作交流模式能够有效畅通智库成果转化渠道,建立智库有效参与决策咨询的工作机制,提高智库成果传播、转化、应用的效率和效果。高校智库应充分借助新媒体,构建立体化、多渠道的成果推广机制,提升高校智库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建立高校智库与政府各部门定期对话制度,打造信息共建共享数据平台,加强成果宣传和对政策影响的跟踪评估。
4.5 质量导向的绩效管理
高校现行的评价考核体系普遍存在重学术轻应用的问题,影响了高校科研人员开展决策应用研究的积极性。要科学建立高校科研成果的多元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研究制定智库建设的绩效评价制度,完善贡献和质量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处理好一般学术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改变论文发表等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将智库成果转化、决策社会影响等情况等作为高校智库考核和人才激励的重要依据;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促进高校智库的创新发展。
5 结语
高校智库产品和服务的最大需求来自政府,围绕国家发展进程关键环节的智库研究,无论宏观研究还是中微观层面研究,都是要提供给相关政府机构作为决策参考。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要整合优质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各类重大课题开展针对性、前瞻性、储备性的联合攻关研究,多层次构筑研究成果发布平台,积极发挥咨政建言、战略研究、理论创新和舆论引导等功能,努力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把智库工作纳入政府決策工作链条,着力构建高校与政府间高效畅通的联系渠道,使高校整体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EB/OL].(2015-01-20)[2016-10-10].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EB/OL].(2014-02-28)[2016-11-10].http://www.gov.cn/gzdt/2014-02/28/content_2625304.htm.
JAMES G, GANN M C. 2015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2016-09-02)[2016-11-10].http://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
光明日报.《2015中国智库报告》公布智库影响力排名[EB/OL].(2016-01-28)[2016-11-13].http://news.xinhuanet.com/info/ttgg/2016-01/28/c_135052414.htm.
中国网智库名录[EB/OL].(2016-11-10)[2016-11-10].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node_7210188.htm.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16-11-21].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7/content_38053101.htm.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上海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教委科〔2013〕80号)[EB/OL].(2013-11-15)[2016-12-01].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311/412032013005.php.
上海教育.关于开展上海高校智库中期检查的通知[EB/OL].(2016-09-21)[2016-12-01].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609/412032016003.php.
刘 芳 三峡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湖北宜昌,443002。
朱 沙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湖北宜昌,443002。
(收稿日期:2017-01-19 编校:谢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