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艺变得有钱
2018-04-13晏屏
晏屏
大学毕业后,孟扬在北京一家生活类报刊做记者。3年时间,他几乎成了一本“北京生活消费指南”。这家发行量不大的周刊他做得兴味盎然。后来他开始关注一些特色、文艺的店铺,写店主的故事,慢慢地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25岁时,孟扬辞去报社工作,四处旅行,去过很多地方,有时就在当地觉得有意思的店里当店员,工作几个月再出发。
就在大家以为孟扬会这样一直文艺着生活在路上时,他又回到北京,开了家咖啡店,后来他还把自己开咖啡馆的经历写了一本书。
之后,他开过餐厅、书店、杂物铺,或长或短的时间,有的经营不善、有的人气火爆。他自己尝试着用各种文艺的方式生活。
没想到不久,孟扬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了一个类似于商超的平台,把全国各地的各种东西拿来卖。卖得很文艺,很有故事。
那时候别人都取笑他,终于从文艺青年变成了商业青年。但孟扬说,文艺和商业从来就不是对立,我就是要让文艺变得商业起来。
36岁时,孟扬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辞职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那是他最艰难的两年,全靠积蓄支撑生活,慢慢地公众号有了不少的订阅,也有了一些广告推广。
直播和全媒体兴盛时,孟扬又把一部分他采访过的主人公的故事录成视频放到网上,这些视频为孟扬积累了很多粉丝。
再后來,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题还是离不开文艺。公司的团队除了大部分文艺青年外,还加入越来越多技术、市场、经济方面的专业人士。
近几年KOL经济大行其道,孟扬签约了很多优秀的美学家、手工艺者、生活方式推广者等,把他们的理念、产品、品牌进行包装推广。
一次偶然的机会,孟扬一位在房地产公司上班的朋友请他帮忙选一些有特色的商铺和店家。孟扬推荐他签约了很多有品质的店铺和小众领域的创业者,让朋友公司的商业中心赢得好评。
接下来的这几年,孟扬带领诸多文艺品牌介入一些商业地产的合作,一点点把自己喜欢的店铺注入城市生活。看着那些单纯又专注地做着事情的人们,可以过上和爱好相伴一生的日子,孟扬觉得很温暖。
虽然文艺或者文艺青年被人诟病,但孟扬一直在做文艺的事情,他觉得哪一种生活方式都没有对错,只要不固守,保持进步,就一定可以美好起来。
(小雪摘自龙源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