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耳菊醇提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8-04-13海东市乐都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810799
海东市乐都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810799
羊耳菊又名羊耳风、白牛胆、山白芷、白面风和羊耳茶等,属于菊科,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味苦微辛。该药具有行气止痛和祛风消肿的功效,主要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和风寒感冒等疾病。目前对羊耳菊药理活性的研究较少,而且多为总提取物或挥发油的药理活性的研究。对于某一单体化合物尤其是倍半萜类和三萜类等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尚未开展,目前发现的药理活性仅有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与本属其他药用植物相比显得尤为不足。
1 羊耳菊醇提物介绍
据国内外研究报道,到目前为止,已从羊耳菊根、茎叶和皮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倍半萜类、肌醇类和三萜类、黄酮类、酚类及挥发油类等,羊耳菊根、茎和叶的水提物对铜绿假单孢菌抑制作用最强,羊耳菊根、茎、叶的有机溶剂提取物都具有抑菌作用,并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比革兰氏阴性菌好。
2 羊耳菊醇提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羊耳菊药材取其干燥根打成粗粉,加入药材10倍量50%的乙醇,提取前浸泡0.5小时,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减压抽滤并浓缩至无醇味,加水稀释至2.5g/kg和5g/kg的药液备用。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使用时以生理盐水配制成0.25g/kg药液。SPF级ICR小鼠,体重(20±2)g,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为室温22~25℃,相对湿度45%~50%。
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羊耳菊醇提物低、高剂量组以生药量计分别为2.5g/kg和5g/kg。阳性组给予0.25g/kg的阿司匹林,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周。末次给药1小时后,将动物右耳前后两面涂二甲苯0.02mL/只,左耳不做处理。40分钟后将小鼠断椎处死,剪下双耳,用8n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电子天平称重,每鼠右耳质量减去左耳质量为肿胀度。肿胀抑制率=(空白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空白组平均肿胀×100%。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影响试验,小鼠40只,雌雄各半,分组及给药方法同上。末次给药后1小时,小鼠尾iv0.5%,生理盐水溶液0.01mL/g,再ip0.6%HAC溶液0.01mL/g,20分钟后将小鼠断椎处死。剪开腹部皮肤,6m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吸管小心吸出腹腔液,合并,定容至10mL,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于590nm比色,测定吸光度。雌性小鼠40只(剔除过敏感及不敏感动物),体重(20±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羊耳菊醇提物低、高剂量组以生药量计分别为2.5g/kg和5g/kg,阳性组给予0.25g/kg的阿司匹林,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7天,末次给药1小时后,将小鼠放到(55±0.5)℃的热板仪上,以接触热板至小鼠舔后足或跳跃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为痛阈值,超过60秒者按60秒计算。给药前测各鼠痛阈2次,取平均值为基础痛阈。观察扭体试验,羊耳菊醇提物低、高剂量组以生药量计分别2.5g/kg和5g/kg,阳性组给予0.25g/kg的阿司匹林,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各鼠ip0.6%HAC溶液0.01mL/g,观察20分钟内第一次出现扭体反应的时间(潜伏时间)及扭体次数,并计算抑制率。抑制率=(空白组扭体次数-试药组扭体次数)/空白组扭体次数×100%。
3 研究结果分析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羊耳菊醇提物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急性炎性水肿,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抑制率略低于阿司匹林。表明羊耳菊醇提物5g/kg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耳菊醇提物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其抑制率略低于阿司匹林。表明羊耳菊醇提物在5g/kg剂量时对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有非常显著抑制作用。羊耳菊醇提物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热致痛小鼠的痛阈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其痛阈值提高率略高于阿司匹林。羊耳菊醇提物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扭体潜伏时间也明显延长,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异(P<0.05)。
4 讨论及结论
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知羊耳菊醇提物对于风湿骨痛和跌打损伤的疼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本文针对羊耳菊根醇提物抗炎镇痛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