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构建*

2018-04-13黄丽霞董红丽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4期
关键词:维度素养教学模式

黄丽霞 董红丽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1 引言

随着Web2.0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新媒体的环境对信息素质教育(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简称ILI)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ILI的范围呈现出泛在化的趋势。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在《学术交流和信息素养的交叉口》(Intersections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报告中指出“信息素养概念外延在持续扩展,如今已包括诸如媒介素养、视觉素养、数据素养等在内的多种技能,而这些都是21世纪素养的一部分”[1]。信息素养不再是针对信息的单一概念,这给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数字环境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兴起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MOOC具有工具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强等特点[2]。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各高校将信息素养教育与MOOC平台相结合,积极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MOOC平台的出现为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个体针对性不强、课程完成率不高等不足。随着对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探索,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人在线课程)弥补了MOOC的不足。相比MOOC的教学模式,SPOC具有范围小、专业性强、可限制性强等特点,其强调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线上学生可自由学习相关课程视频,在课堂中,学生和老师可充分讨论。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加适合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利于学生接纳新知识[3]。

2 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形式上为线上视频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本文尝试从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6个维度对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进行构建[4],构建出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展示图

2.1 教学时间维度

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学时间维度上,可分为3个阶段,即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课中知识内化阶段、课后讨论拓展阶段[5]。

2.1.1 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在视频中详细讲解,并配有对应的测验题和作业。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将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分享在在线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随时对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测验题和相应作业[6]。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可初步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对于有疑问或不懂的知识点可反复观看、与同学讨论或自主解决。完成相应的测验题和作业,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更好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互动。

2.1.2 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深入讲解、学生进行知识内化提供了有效前提。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具有一定实践操作性和应用性上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尝试,课堂中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答疑。教师可针对学生测验、作业的完成情况,重点讲解疑难问题,学生亦可对自己课前不懂的问题向教师提出疑问并得到解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实践操作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课题,教师和学生可对检索策略的制定、检索结果的筛选、检索结论的撰写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实际操作和交流讨论中进一步完成知识的内化,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7]。

2.1.3 课后讨论拓展阶段

通过课前和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课后,学生可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对所学课程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在线教学平台中学生的学习进度数据和学生反馈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师会对学习完成度较低、作业完成质量较差的同学进行监督学习,并单独辅导。对于学习完成度较高、作业完成质量较好的同学,教师会推荐更多的拓展学习资源,供他们进行拓展学习。师生也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或论坛、QQ、微信等平台进行课后讨论,总结课前和课上的不足,以完善今后的学习进程。通过多元的互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信息素养。

2.2 教学地点维度

传统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地点局限在实体课堂之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仅要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讲授知识点,还要指导学生们进行检索实践操作,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相较于传统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将知识的讲授和初步学习阶段从实体课堂中分离出来,教学地点不再受到局限,还可以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延伸到更多地点。

2.2.1 课堂外教学

相较于传统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学地点可延伸到更多地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利用电子设备,在课堂前和课堂后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图书馆、宿舍、食堂等任何可登录在线教学平台的地方都能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地点。即便在放假期间,遇到所学知识的任何难点,学生亦可在家里登陆在线教学平台,对照视频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同样,无论身处任何地点,教师也能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实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2.2 课堂内教学

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自主学习,教师在实体授课中就可减少基础性知识的讲解,从而侧重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延伸,并运用灵活的方式与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课题分析等。课堂教学的教学地点也不再局限于教室内,教师可根据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课题,带领学生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进行参观调研,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探讨最佳解决方案,更多元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2.3 教学对象维度

本文讨论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受众主要为高校学生。在大学环境中,由于学生年级的不同,其对于信息的需求和信息素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时,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开设个性化课程,以适应其发展所需。

2.3.1 大一年级新生群体

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学校基础学术资源了解不足,专业知识储备量贫瘠,同时对自身信息需求无明确认知。针对该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从新生入馆教育开始,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分享学校图书馆情况简介的课程视频,向大一新生介绍图书馆的开馆时间、资源分布和数据库等基本信息。在线下,教师应组织新生们对图书馆实体进行参观,实地了解图书馆的相应功能。参观期间可邀请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或老师进行现场指导,以此为新生们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及在校学术资源做好铺垫,从而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2.3.2 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群体

大二大三的学生们,通过一年以上的学习,对学校的基础性学术资源有了一定了解,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以及知识拓展的需求,信息检索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针对这部分学生群体,信息素养教育应着重在信息检索技能的培养上。学校应集中开展信息检索方面的相关课程,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系统制作系列视频,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检索方法、检索工具的应用以及检索策略的制定等内容,以此来改善学生们的检索技巧,提高检索效率。结合在课堂中教师的专业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2.3.3 大四毕业生群体

大四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并能基本掌握信息检索技巧。但由于该部分学生群体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创作毕业设计,则对于信息的需求就更加专业化。为满足该层次学生群体需求,学校应借助在线教学平台,设置《学术数据库的应用》、《文献综述的撰写》等专业性课程,提升学生学术水平。同时,还可增设学术检测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学术不端行为,从而避免抄袭,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2.3.4 研究生群体

由于研究生群体已具备了相应的信息素养,并能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技巧,且对于学术研究具有更精细的要求。学校应根据研究生群体设置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拓展内容,例如科学分析工具的应用、常用英文数据库的检索与分析等,进而提高研究生群体的信息整合能力,并能更好地运用于学术研究,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整体信息素养[8]。

2.4 教学内容维度

科学实用的教学内容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分层分级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以供不同信息素养水平的教学对象学习。

2.4.1 分层教学

在大学环境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信息需求也不尽相同[9]。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信息素养能力相对较弱;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专业学习所需,信息检索能力虽有了一定基础,但仍需提升检索技能;大四年级的学生由于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则对进一步提升信息素养能力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初具水平,但仍需提升整合并科学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因此,信息素养教育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推行分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受众的不同来设置相应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以此来满足不同水平教学对象的信息需求。

2.4.2 半结构化嵌入式教学

信息素养教育在设置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对象实行半结构化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半结构化嵌入式教学是指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采用半结构化的设置方式,以信息素养的通识教育为基础结构,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利用嵌入式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信息素养的通识教育是基础,是所有教学对象学习信息素养的基础课程;通识教育的教学视频可借鉴各大在线教学平台上的优质视频资源,既能保障其教学质量,也能减少本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师的资源浪费,从而使教师们能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专业应用实践的教学中。由于不同专业所需的信息各有不同,因此,信息检索的工具和策略不尽相同。各高校在普及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可着重加强信息素养专业应用实践的教育。利用嵌入式教学的方法,信息素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可采取合作教学模式,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解决具体的相关专业问题,进一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5 教学方式维度

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育,结合了翻转课堂、微课、嵌入式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后的学习探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实体课堂也能保障教师对授课内容的主导作用。利用短小的微课视频,重点有所突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在普及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引入嵌入式教学法,由信息素养教育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分工合作,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10]。

2.5.1 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测验和预习作业。如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播放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新学的内容进行理解消化,然后自主实践,完成教学视频中的课后练习。

2.5.2 面授学习

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学生已完成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仍然要采用面授的学习方式。面授学习可以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其面对面向学生进行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实时理解新知识,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能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2.5.3 互动学习

在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存在着互动学习。在课堂外,学生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种交流平台,与同学或教师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在课堂内,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直接与教师、助教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换意见。互动学习这种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5.4 案例分析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可增加案例分析,由教师准备有代表性的案例,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实践中稳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6 考核评价维度

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弥补MOOC高入学率、高辍学率的不足,因此,只有完善课程的考核评价,才能保证课程的完成率。对信息素养课程的考核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与此同时,过程和结果都应重视起来。

2.6.1 学习过程评价

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可从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过程着手考评。线上可从系统登陆次数、视频观看完成情况、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评;线下可通过学生的课上表现情况(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是否积极等)进行考评[11]。学习过程的评价可占课程考评成绩的50%,以此来保证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2.6.2 学习成果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从笔试或上机考试成绩、小组项目协作等方面入手,以此来评价和检验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成果评价占课程考评成绩的50%。通过考评的学生才能被认为完成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

2.6.3 学生反馈评价

课程结束后,学生要从课程安排内容、讲授方式和课后辅导等方面对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评价,并为信息素养课程的设置提出可行性意见,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3 结语

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充分展示了在线微课程与实体课程的相结合,通过引入嵌入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对多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取其精华、补其不足。从教学时间维度、教学地点维度、教学对象维度、教学内容维度、教学方式维度、考核评价维度等多方面对信息素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保证教师面授教学主导地位的同时,通过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极大地避免了教师资源的浪费,从而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操作和嵌入式教学,以此来解决更多学生专业方面的信息需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构建的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希望可以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新思路,使基于SPOC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得以实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12]。

参考文献:

[1]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Intersections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Creating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for a Changing Academic Environment[EB/OL].[2017-12-21].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publications/whitepapers/Intersections.pdf.

[2]曹源芳.国内外开放课比较与国内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策略[J].江苏商论,2014(11):77-79.

[3]骆蓉,严文奇.后慕课时代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172-173.

[4]欧群.MOOC环境下混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85-89.

[5]邱凯.基于微课支撑下的高校翻转课堂设计分析[J].亚太教育,2015(33):223.

[6]赵庆聪.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70-74.

[7]刘洋.翻转教学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探析[J].山西科技,2016(1):131-133.

[8]朱晓丽.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2):62-65.

[9]许丹,郭继军.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方式与模式、建设与展望[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11):77-80.

[10]赵艳丽,董宏伟,马丽华,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式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212.

[11]危妙.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以UOOC平台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4):15-18.

[12]万文娟.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MOOC化模式与实现策略分析[J].现代情报,2017(4):118-123.

猜你喜欢

维度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