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

2018-04-13

少年体育训练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尹 丽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醴泉小学,山东 滨州 256200)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在培养和教育小学生时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同时强健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为小学阶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形成的重要桥梁——小学体育课,却因为教学手段单一等原因而导致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因此,在小学体育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坚持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让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同时,真正达到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1 小学体育教学的三大特征

1.1 游戏性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才刚刚进入学校开始正式的学校学习生活,这个时期的学生还属于儿童时期,活泼好动是其共性,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基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尽可能的使其与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结合,比如游戏、蹦跳等教学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

1.2 趣味性

趣味性和前文所述的游戏性比较相像,也就是要求体育教师在设计和进行体育课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来丰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小学体育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1.3 启蒙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萌芽期,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和锻炼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有利于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以及心理,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康意识,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创新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促进其心智的健康发展。

2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受应试教育以及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人认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导致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不太重视体育课,不少体育教师在教学时态度不端正,认为体育课对于小学生而言就与游戏课相似,也没有认识到小学体育课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何重要性,加上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很少花时间与精力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2.2 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教与学有机结合的互动过程,新课改下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指导地位,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小学体育课上涉及到许多动作的完成、规则的建立和严格遵守等,这些都需要体育教师耐心指导,同时由学生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国内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都不了解,致使体育成了仅仅是跑步、做操等的简单运动,更像是晨跑锻炼。这样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大大影响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无法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到正规的、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从而进行合理的、阶梯性的体育锻炼。

2.3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建立健全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能够让教师们自觉充电,努力提高其教学水平。但从当前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包括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评价不够系统和完整等,大大影响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

3.1 教学理念的创新

新课改下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小学体育课程是以教师为中心,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导致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方式经常被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新课改提出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及时转变和创新教学理念,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小学生喜欢上小学体育课,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锻炼身体素质并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笔者在“接力跑”这一课程内容教学时,没有采用过去小学生自行锻炼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分组,小组内自行讨论并决定接力跑的排列棒次,以及起跑、最后冲刺、交接棒要采用何种战术等。自由分组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并控制好讨论内容的时间。通过这种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不但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还锻炼了小学生与人交流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内容新课改要求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手段的丰富也能够让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并进行学习。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根据体育教材和体育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而不少师资力量缺乏或者资金缺乏的学校,体育课堂不是被其他课程占用就是成了简单的跑跑步这样的活动课,学生根本不能在体育课堂上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不能获得专业的体育内容锻炼以及指导。针对这些,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新课改要求,努力开发出更多更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新兴体育项目,如健美操、踢毽子舞等趣味性强、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起锻炼作用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项目活动有些动作要求比较高、难度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年龄特征来适当改变和创新,如改变竞赛规则、降低难度等,这样一来小学生才不会因为体育项目的难度太大而产生怯意,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3.3 教学手段的创新

过去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注重丰富教学手段,甚至有些教师每一节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都是类似的,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认为该课程无聊,甚至会感到厌烦。新课改下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如教师在讲解一些理论知识的时候,不应该只局限于过去灌输式的方式,还可以配合示范或者自身引导来加深小学生的理解认识。例如,在学习“障碍跑”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学生需要穿过敌人的封锁、跳过小河,爬过山坡,只有穿过一系列障碍物,最终到达钓鱼岛之后才能完成保卫钓鱼岛的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冒险和游戏都是非常刺激有趣的,这样一来原本比较枯燥的障碍跑活动就变成了一次冒险活动,小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再如,学习排球时,笔者先给学生讲解了一些排球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动作要领的示范,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生播放了一些排球动作要领慢动作和排球比赛视频,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学习起来更快,教学效果也更明显。

3.4 评价方法的创新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很大差别。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这种差异性,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各种进度不一样的体育活动项目。小学生则能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体育方面的优势和身体素质来选择难度相符的体育活动,让小学生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而不会因为教师制定统一的学习目标,部分小学生因为无法达到要求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学习兴趣,继而对体育学习失去信心,害怕上体育课。

每一个个体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家长、教师等学生周边人群对其的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注意创新评价体系,设计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过去教师在评价学生体育学习质量的时候更注重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水平,简单来说就是单纯地看重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但实际上这样的评价方法并不恰当、科学,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也不一样,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每一位小学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创新评价方法,不仅要求教师合理评价学生对于基础的体育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情况,同时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进步等各方面,综合这些因素进行总成绩评定,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更合理更科学,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多挖掘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还可采取互评与自评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努力发挥长处,并看到自身不足做出改变。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看到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和优势,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热情。

4 结 语

新课改下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内容,积极转变,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较好地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