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要发挥好三个“力”
2018-04-13娄火明
文 娄火明
↑ 浙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33年居全国省区首位
一、找准短板,发挥好“三农”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一般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产品的销路、农民的出路和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来路这“三路”。目前,杭州“三农”所面临的“路”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这些问题归纳起来都和“四”有关:
首先,杭州农业重点要关注“四心”:即如何让市民吃得放心、玩得开心、看得动心、享受得舒心。杭州农业的“农产品销路”所需要补上的“四心”短板,既有产品结构问题,也有产业结构问题;既有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这个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也有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向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个主要矛盾转变问题。
其次,杭州农村目前重点要解决的是“四低”:即农村公共服务中教育、养老、医疗、就业四个主要方面的水平与世界名城建设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质量偏低。解决杭州农村发展资金来路,重点是解决农民享有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所需的资金,提高各类保障水平。
第三,杭州农民最期盼的是“四权”和“四感”。即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及获得感、荣誉感、公平感和幸福感。去年,杭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万元,达到30397元,低收入农户的人均收入也达到12624元。富起来的农民已经由之前的单纯关注收入,向关注自身权益,关注生活品质转变。杭州农民的出路不是简单地考虑外出打工这个物理空间,而是要更多体现在精神空间,他们希望自己的想法有呼应,需求有回应,说话有人听。
因而,杭州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必须在这些重点问题上着眼,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面面俱到,抓重点、抓难点,协调处理好“四心”、“四低”、“四权”和“四感”问题。
↑ 余杭区实施“乡村振兴,公路先行”战略,图为余杭区农村公路超山环线
二、抓好互动,发挥好城市国际化和乡村振兴这个特殊“城乡关系”的协调力
从路径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排在首位的是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世界名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是具有杭州特质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世界名城建设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世界名城建设,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杭州样本、贡献杭州智慧。
从载体看,世界名城建设就是加快乡村振兴的一个很好的抓手。杭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关起门来搞乡村建设,就农论农,就乡论乡,而是要利用好建设世界名城、拥江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协调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共同振兴。
从需要看,杭州的城市国际化是全域国际化,杭州的世界名城是全域概念上的世界名城,而全域国际化、全域名城建设,必须补上乡村的短板。乡村不振兴,世界名城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反过来讲,杭州乡村振兴的步伐越快,世界名城建设的水平也就越高。
三、齐抓共管,发挥好各方同心的工作合力
基于杭州“三农”实际和建设世界名城两方面的分析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句话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既不能唱乡村自娱自乐的“独角戏”,也不能唱市县分管领导+农口部门的“二人转”,而是要全社会参与的“大合唱”。乡村振兴关乎杭州世界名城建设、关乎全市城乡居民品质生活、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事喜事、大事要事。无论是党委政府还是人大政协,无论是农口部门还是其他部门,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没有旁观者,都是主力军。全市上下要同心,部门横向要同力,社会各界要支持。只要全员参与,全域协调,全要素推进,杭州的乡村振兴就一定能扛起省会城市的担当,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努力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向党中央、向省委省政府、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高分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