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民正成为热门职业

2018-04-13袁航

当代贵州 2018年9期
关键词:贵州农民职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航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农村当起了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接手土地,用新的理念和模式优化传承着农业文明的精神,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革旧鼎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产业革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重要任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速

2017年,对于“80后”徐昌松而言,意义非凡。这一年,他获得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的资助。徐昌松告诉记者,资助主要关注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表现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全国只有100人获得。

“这是对我这几年的鼓励和支持。”徐昌松说。

2008年,徐昌松从深圳回到老家黔东南州镇远县,成立镇远县果树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种植水果。

徐昌松联合12个果树种植合作社,创办镇远县醉美果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绿色农副产品开发与销售。期间,徐昌松带领公司主要成员积极参加镇远县相关部门组织的种植培训,在工作之余学技术、学管理。几年间,公司先后获得发明专利3件,申请受理专利14件,发布了《镇远妩阳红桃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镇远蜂糖李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镇远白芨栽培技术规程》三个标准。

通过运用新技术,徐昌松的公司发展迅速,水果种植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以妩阳红桃为例,采用高密丰产技术后,亩产量由原来的2000公斤增加至3000公斤,商品率由原来的60%增加至90%,亩产值由4000元增加至8000元。

谈及从传统农民成功转型为“新”农民的经验,徐昌松坦言,主要得益于这几年参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

近年来,贵州先后探索总结了“理论学习+基地实训+技能鉴定+后续服务”“短期培训、长期支持”等适应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特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聚集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优势资源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正在形成。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贵州将每年培育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从总体上看,留抵税额大部分集中在进项税倒挂的企业和前期投入较大的企业。这些企业迫切希望政策的放宽。另外,5月增值税新政革新后,运输公司出具的是10%的进项税发票,但是物流公司出具的是6%的销项税发票,这就引致了留抵税额的产生。再者,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也会出现这类问题,东部地区物产丰富,资源储备完整,但是中西部地区各基础设施及其资源相对比较薄弱,二者的差距就造成了企业间的税负不均匀,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加容易发生留抵税额。

新理念新方式新活法

吉燕和何默是2017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种植班的同学。

2013年,吉燕因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回到家乡修文县小箐乡种起了猕猴桃。吉燕还是修文县农广校课堂上的常客,几年的学习,她不但学到了猕猴桃种植技术,还积累起了自己对农业的独到见解。

通过培训,吉燕认识了猕猴桃种植技术的专家和农产品品牌策划营销的专业机构。2017年,吉燕发动周边种植户,组建猕猴桃产业联盟,由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吉燕负责生产、品牌营销机构负责销售的模式,打响了修文猕猴桃的品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吉燕说:“我选择做农民,不仅是看中现在农村的发展机遇,更是想用现代科学种植模式来改变上一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却脱离不了贫困的局面。”

“85后”何默大学毕业后进入电视台工作,有了一份离农业很远的职业。

2017年5月,何默辞去电视台的工作,回到家乡长顺县广顺镇“接班”当起了农民,种起1000多亩果园,让原本荒凉的“野鸡坝”华丽变身“凤凰坝”。

何默放弃单纯追求产量的做法和传统农业生产理念,采用绿色有机标准种植水果。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对果园进行智能化、集约化精准管理;开展线上线下营销,让果子“触电”,在网上销售;谋划农旅一体化发展,既卖果子,又卖风景……

在贵州农村,许多像吉燕和何默一样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农村接过老一辈的班,担起革新农业发展理念的责任。

成就自己带动他人

“职业农民”操作的不再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生产有适度规模,产量、质量有技术做保证,产品的营销加工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这就赋予了新型职业农民另一个新的要求——善于带动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富,大家富起来才算富。”45岁的黔东南州岑巩县新农民刘良军有两个身份——龙田镇都素村党支部书记、岑巩县思州元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良军早年通过发展蛋鸡养殖,成为村里少数率先富起来的人。2017年,刘良军被县里推荐参加全省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养殖班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刘良军认识到,只有带领大家做大做强产业,个人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刘良军下决心,要做大做强蛋鸡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走上致富路。

2017年5月,刘良军发动4名股东成立了岑巩县思州元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3年内建成40万羽蛋鸡养殖循环农业示范场1个、年产2万吨有机肥加工厂1座,预计总投资4850万元。

目前,刘良军的公司已有8万羽蛋鸡。他说:“公司的每一只鸡都不是我们的,全部属于农户,我们只是代养。”

刘良军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之初,就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为农民创收增收。据刘良军介绍,项目建成后,可全部覆盖全村160多户贫困户,带动大家共同发展产业致富。

目前,贵州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壮大了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大都成了农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贵州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正在形成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图为在贵安新区贵澳农业科技园的新型农民务工者。(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杜朋城 / 摄)

猜你喜欢

贵州农民职业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农民
职业写作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