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浓浓“年味”中传承多彩文化

2018-04-13张恒

当代贵州 2018年9期
关键词:侗寨年味庙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张恒

逛庙会、送春联、品年俗、看“村晚”……精彩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既满足了群众的节日需求,又充实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给各地百姓送去了浓浓的年节味道和欢乐的民俗大餐。

2018年春节期间,为丰富节日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贵州各地开展逛庙会、送春联、品年俗、看“村晚”……精彩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讲述民俗由来,演绎民俗风情,既满足了群众的节日需求,又充实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给各地百姓送去了浓浓的年节味道和欢乐的民俗大餐。

节庆活动好戏连台

鼓楼,风雨桥,大银角;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芦笙,木鼓舞,锦鸡舞……今年春节,贵州最“火”的当属黎平县肇兴侗寨。

2月15日晚,作为央视春晚黔东南分会场的肇兴侗寨,3000多苗侗儿女身着盛装和嫁装,摆起长桌宴,勾画新年大“福”,用7分钟的精彩连线将贵州黔东南及黎平县的民族特色与时代新风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多彩贵州的魅力。

“今年看到春晚肇兴分会场太漂亮了,一定要过来看看。到侗寨后感觉就是不一样,侗寨的风雨桥、鼓楼,还有侗族大歌,这些都是很特殊的民族元素。”从陕西西安特地开车到肇兴旅游的陈先生说。

央视春晚的巨大效应不断显现,景区旅游也呈现出“井喷”态势。肇兴旅游公司总经理吴承忠介绍,春节期间,黎平肇兴侗寨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0094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83.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3.48%、52.30%。

借助央视春晚分会场的独特宣传优势,黔东南州更举办了2018年黔东南州新春嘉年华活动,发布“看央视春晚·游苗乡侗寨”精品旅游线路,在春节期间开展100余项民俗民间节庆活动,全面展示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文化元素,丰富多彩的“节日大餐”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不仅是黔东南州,以“品年味、赶乡场、买年货、寻乡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贵州遍地开花。

在安顺旧州古镇,突出传统民俗文化要素的“旧州年货节”,挖掘、整理、包装屯堡“年货”;黔南州推出都匀秦汉影视城庙会、荔波梅花节、惠水十里庖汤宴、罗甸乡村暖冬水果采摘游等多项民俗节庆活动,撬动消费;铜仁市寨英古镇的滚龙和“炸龙”表演,寨沙侗寨的“打侗年”活动,让游客寻找到“失去的年味”。

“年味”,已然是2018年春节假日旅游市场的重要主题之一,全省各地创新推出的系列节庆、宣传和体验活动,在提高旅游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也展示了贵州独特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别具风格的“贵州味”。

灯会庙会欢天喜地

“隆咚隆咚隆隆隆……”2月18日,在贵阳市孔学堂礼仪广场上,铜仁四面鼓、陕北腰鼓、黔东南台江反排木鼓、花溪高坡苗族花鼓齐聚一堂,时而合鼓、时而竞鼓,踩着“新时代”的鼓点,“鼓动”新春、振奋人心、开启新征程。

这是今年孔学堂春节文化庙会特意推出“春满华夏、鼓振贵州”专场表演,汇聚各地特色鼓队击鼓开年,吸引了上万名市民游客现场观礼,上百万网友在线收看网络直播。

作为贵州文化名片之一的孔学堂,今年春节期间以“美丽乡愁·年俗盛宴”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和盛会,展示挖掘新时代里的新年味儿。

在孔学堂亲民厅,一群身着汉服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在人群环绕的舞台前,他们学习了孔学堂开笔礼、成人礼、中华婚礼和敬老礼。

“孩子马上要读小学了,参加这样的仪式,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和体验。”知道孔学堂举办开笔礼这个消息后,市民刘先生特意带着6岁的儿子参与启蒙仪式。

在孔学堂庙会活动中,“四礼”活动都有呈现,初二到初六每天都有不同的传统仪式在亲民厅举行,隆重的仪式感,激发了游客们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体验“孔学堂四礼”感受中华礼乐之美,参观“那年的家·年代展”回溯“家”的时代变迁,品读“百家姓”扇墙学习家训文化,行旺街、品美食、看演出、玩游艺……这样的庙会“标配”更让广大市民游客玩得有文化、赏得有情怀、学得有兴趣。

同样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西南国际商贸城春节灯会庙市则从正月初四启幕持续到元宵夜结束。以时代精神、城市文明、民族特色、山地生态、年俗文化为原则的彩灯设计,加之琳琅满目的定制礼品、让人垂涎欲滴的特色美食,平均每天吸引游园人数十多万人次。

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不仅让年味更浓,也将传统文化播撒到更多人心里。更为重要的是,古老的年俗也在时代变迁中被赋予了新寓意、新内涵。

春节期间,贵州以“美丽乡愁·年俗盛宴”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和盛会,展示挖掘新时代里的新年味儿。(张杰 / 摄)

自办“村晚”凸显活力

新年里,黔西南州望谟县新屯街道办柯杉村油腊组旧校点的操场热闹非凡,一场“农民春节联欢会”正在上演。

“掰手腕”、拔河比赛、布依山歌、陀螺比赛……各种极具地域风情的文艺节目轮番登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除传统民俗表演外,《富士康招工》的小品节目,掀起了当天晚会的高潮。

“我们这个节目讲的是身边人、身边事,大家都有共鸣,节目的意义就是号召村民学习文化,做一个有文化、懂知识的人,这样出去打工才有好的工作!”村民吴胜军自豪地说。

同样,在毕节市大方县鼎新乡,一曲热烈奔放的《春风十里》拉开了乡村演出的序幕,武术《武当玄武拳》、快板《赞讲习所》、广场舞《福从中国来》、器乐合奏《金蛇狂舞》、葫芦丝独奏《竹楼情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精彩纷呈。

“现场看‘村’晚,自己还充当了一回演员,今天的春节过得有滋有味!”参与跳完彝族火把节的兴启村村民张宏认为,自己的生活自己演,感觉越来越有底气了。

新春佳节,自办自演“乡村春晚”成为不少农村的新年俗。贵州西路花灯的发祥地安顺市下坝村寨有“花灯春晚”的传统;黎平县蒲洞侗寨村民们自演自导、连续举办了多年春晚;正安县自强村在外工作和读书的大中专学生则利用寒假回家办“村晚”……如今,越来越多的贵州乡村在唤醒传统年俗,一台台“村晚”转化成唤醒乡村的文化力量。

事实上,为丰富广大乡村的春节文化生活,贵州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这些农民编、农民演、农民看的节目成为当地狗年春节里的一道别具特色的“文化盛宴”。

“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在口袋鼓起来、环境美起来之后,农民们用这样的方式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用特有的方式迎春纳福,踏准了乡村振兴、文化小康的时代鼓点。

猜你喜欢

侗寨年味庙会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侗乡端午粽飘香
馒头里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
新年智慧庙会
元宵节,逛庙会
刘老汉的烦恼
庙会经济
《侗寨春晓》创作浅谈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