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渗透

2018-04-12杨祥林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摘要: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开端,同时也是教育的最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所受到的教育是未来学习、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健康的成长。基于此,本文就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渗透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渗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其在学生的心里深深扎根,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小学思想思品课更是可以当作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寓于其中,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在思品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多了解、多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平时注意搜集传统文化资料,加强相关知识储备。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比如在《我们的节日》等课程中,可以适当加入节日习俗,风俗习惯等的介绍;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引用一些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些都是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积累而来的文化精髓,饱含着前人的智慧。这些素材的引入,不仅能够调动起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能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爱国主义是最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在课本教材当中,还是平时的课外活动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我们每个人都应认识到,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培养学生的愛国主义情感,也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1)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诸多章节都讲得是爱国主义,再结合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经典,无不渗透着爱国主义思想内容,这些都是对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爱国教育,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课本内容,适当引用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人物事迹,让学生从小就“知祖国、爱祖国”,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进行“爱国”的养成教育。通过班级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向学生进行爱集体、守纪律的教育。

(3)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每年的清明节,进行缅怀革命先烈的征文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意识到当今的幸福生活不是凭空得来的,是由无数先烈的牺牲换来的。组织学生观看展现国家发展建设成就的展览,深切的感受祖国的强大。在国庆节,组织“庆国庆书法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孩子们只有做到胸怀祖国,才能在思想领域开阔心胸,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

三、积极倡导“孝”的回归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最为推崇的品德,其贯穿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所谓“孝”,是恭敬,是爱护。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一直都是传统美德之首,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孝”绝不仅是简单的照顾父母,更重要的是要真切的奉献,给父母以心灵的抚慰,尤其是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今天,“孝”的意义更显其价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由小及大、由家及国的大孝,因此我们对“孝”的倡导,是爱心的表现,是每个人都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与人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

无论付出的价值多少,也许只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也许只是节日里的一束鲜花,但在“孝”的天平上,都是等值的。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积极倡导“孝”的回归。

“孝”既是属于传统的道德范畴,也是现今令人钦佩的品质。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要求,将“孝”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其真正的价值,并自觉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同时,不断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

四、重视实践教学活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经典,弘扬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浸润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比如,以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等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并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二是,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素材,并进行总结、分析等工作。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又锻炼了资料搜集、提炼的能力。三是,通过举办班级辩论会、讨论会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写出自身的感触,使他们从内心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四是,利用《三字经》等中国经典读本,并进行编辑整理,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辅助教材使用,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总的来说,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渗透,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学会感恩、诚信、自立、自强等重要品质,在生活中做到与人和谐相处,在学习上做到与同龄人共同成长。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就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居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研究[J].现代教学,2016(17):45-46.

[2]周耀虎.读圣贤书做圣贤人——如何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9):7-7.

[3]吴施彬.让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J].文理导航,2017(27):88-88.

作者简介:杨祥林,男,汉族,籍贯:四川省广安市,当前职务:小学数学教师,当前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生本课堂,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小学校。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