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8-04-12李雅丽
李雅丽
摘 要:信息时代到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文章旨在通过调查研究和访谈,以期了解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文章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南宁市、桂林市、梧州市、百色市等地区教学点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得出:教学点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持肯定的态度;一半以上教师具有较好的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在办公软件、多媒体应用及设备维护方面能力较弱;男教师比女教师在设备简单维护能力方面强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等,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点;信息技术;能力;农村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6-0060-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教学点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目前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差距,城市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快,而教学点大都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办学条件相对简陋、信息化环境相对陈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从不同程度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为了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及实施相应的项目,如:2012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实施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该项目推送数字教育资源至各教学点,帮助教学点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组织各个教学点的教师应用优质资源开展教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本文通过对南宁市、桂林市、梧州市、百色市等地区105名教学点教师调研,旨在了解目前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如何,了解提高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策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为了了解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高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采取随意抽样方式选取南宁市、桂林市、梧州市、百色市等地区105名教学点教师。
2.调查问卷的编制及试用
根据研究目的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框架的内容[3],本文将问卷的内容大概划分为“资源使用情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三个维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又分为教学点教师收集教学资源能力、处理加工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基本办公软件的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以及对设备基本维护的能力等。
本文根据确定的问卷目标体系编写了调查问卷,在完成问卷编写后与专家进行了探讨,对部分题目做了一定的调整,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进行了预测。根据被试者反馈的情况,再进一步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
3.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在编制好《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之后,本研究将问卷输入到问卷星中,形成一个关于“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调查问卷”的网址和二维码,然后将这个网址(二维码)转发给教学点的教师进行填写并及时回收。一共回收118份问卷,回收率为98.33%,其中有效问卷为105份,问卷有效率为88.98%。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研究将回收后的问卷进行编码,导入到Excel 2016和SPSS20.0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实际需要将其绘制成表格或图表,清晰、直观、形象的展示统计结果。对问卷做了Cronbachα Alpha可靠性分析,得出α值为0.829。
1.基本情况
本研究利用Excel对105名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得到,目前教学点教师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1-50,占全部人数的72.83%,中年教师是教学点的核心力量;年龄段51-60仅占5.71%,;教学点教师的教龄11-20年的最多,占总人数的45.71%;教学点教师性别比例,男教师居多。
(1)目前约两成教学点不能正常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
由数据可知,目前,77.1%的教学点通过卫星或互联网接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22.9%的教学点没有通过卫星或互联网接收,通过进一步与教学点教师交流得知,这些教学点有国家配备的整套设备,只是目前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有教学点从2015年设备出现故障,直到现在都无法正常使用,还是把教材作为唯一的上课资源。
(2)约40%的教学点和教师家庭未接通有线网络
由数据得出:39.00%的教师家庭未接通有线网络,37.10%的教学点未接通有线网络。可见网络基本环境还有待完善,有线网络接通率低。调查对象中,有部分教师表示,学校有网络,但非常不稳定;还有部分教师说道:“网络不通,希望尽快来连接网络,保持网络的畅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育的大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互联网因其实时交互、跨越时空、资源共享等特点和优势,是信息化教育的关键。教学点要想实现信息化教育、缩短城乡差距,接通有线网络是非常有必要的。
2.关于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态度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教学点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态度如下:
(1)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认可度较高
由数据得出,83.9%的教师认为教师拥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很重要;88.13%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有帮助;89.83%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大部分教师认可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教师这样写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这个项目资源刚分配到我学校时,我的心情是高兴的,同时又是激动的,我认为包括其他教学点的教师肯定也和我的心情一样。毕竟它对教师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喜欢它,教师舍不得它。”“非常高兴。”“很开心,因为该项目能幫助孩子们更好学习。”“教学点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了,为学生感到非常高兴,带着喜悦的心情 。”有少数教师表示“半喜半忧”,通过进一步交流,才得知该教师主要顾虑到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维修,有时耽误教学进度,甚至成为不用信息技术的借口。他还表示,若是硬件设施完善,能保持正常的教学,还是很愿意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但也有个别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一些点缀、装饰作用,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教师大部分教龄在20年以上,由于长期在教学点任教,他们早已习惯“黑板+粉笔+教材”,甚至“爱不释手”,更不愿意被信息技术“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因此,他们现有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的来说,大部分教学点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是积极的,愿意在实际教学中使用。
(2)教师较积极使用信息化教育资源
61.0%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的资源,可见,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积极使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促进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创设情境等,因此他们更愿意在教学中使用。
图1数据显示:教师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时间,45.30%的教师使用时间占总课时的20%-50%,37.50%少于20%,17.20%在50%以上。以上数据初步推断,“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受教师和学生喜欢,教师比较积极使用信息化教育资源。
3.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
(1)一半以上教师具有较好的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50.50%教师认为自己能利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化教学资源;8.60%教师认为自己不能。由数据可以推断,过半教师有较强的素材收集能力;8.60%教师素材收集能力较弱。在信息化时代,每天面对海量的信息却不能在有限时间内找到有用和合适的信息,因此,掌握一定的搜索引擎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2)约七成教师直接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31.40%教师认为自己能对教学资源适当加工和处理,一半的教师认为一般,14.30%教师认为不能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工及处理。在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师中,68.75%的教师是直接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上的教学视频、课程习题、教学案例等;14.06%的教师会结合实际情况,将所需的数字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9.37%的教师会对资源进行二次加工。由以上数据可知大部分教师直接使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一方面说明教师认可“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对资源的制作者也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除了关注教育资源的数量,更要保证教育资源的质量。
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直接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且主要用在备课和授课环节,很少进行二次加工。部分教师写道:“我在备课、授课中、做课堂练习、复习时都会经常使用,用得较多的是备课、授课中这两个阶段,我基本都是直接使用这些资源。”也有部分教师写道:“主要是语文课,备课授课中用,除了这个资源网站,还会通过其他一些教育资源网站,寻求最佳的课件,偶尔会自己制作。”可见,教学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不同程度上使用数字教育资源,主要在备课环节,利用该资源收集一些素材;在授课环节,借用资源上提供的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巩固练习。通过这些资源,一方面为教师寻找资源、板书节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辅导学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观看优秀教师讲课视频,不但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教师在办公软件、多媒体应用及设备维护方面能力较弱
28.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熟练使用基本办公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17.10%的教师认为不能熟练使用。由数据推断,约三成教师具备较强的使用相关软件制作教学资源的能力。
25.70%的教学点教师认为自己能制作多媒体课件;33.30%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即两成以上教师具备较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三成以上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方面较弱。
24.7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对设备进行基本维护;32.40%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对设备进行基本维护。由数据知,两成以上教师具备较强设备维护能力,三成以上教师设备维护能力较弱。这可能与教师长期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网络不稳定、资源有限、学习机会较少等有关系,在访谈中也确实有多数教师这样反应。
(4)男教师比女教师在设备简单维护能力方面强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卡方检验发现,男教师比女教师在设备简单维护能力方面强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检索、收集素材、制作课件等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见表1。
(5)不同年龄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况
在利用搜索引擎收集数字教学资源能力方面,表2数据显示,31-40岁的教师比其他年龄段教师强且存在显著差异;41-50岁的教师比其他年龄段教师能力弱且存在非常顯著差异;其余项目如检索、收集素材、制作课件等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年长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与年轻教师存在差异等有一定关系。
三、问题与对策
通过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调查数据和访谈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教师迫切需要学习信息技术已成为现实。目前,教学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教师自我学习缺乏一定主动性,农村教学点教师接受学习机会有限,教学点信息化环境较落后,相应的激励和鼓励机制不够完善。
1.教师主动学习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
①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兴趣。培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习惯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②抓住机会,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教师应克服现存困难,主动寻找机会,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探索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
2.合理的培训是提升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途径
合理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当然也为教育带来了诸多好处,作为教学系统要素之一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4],对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等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相关培训部门在对教学点教师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培训时,首先,要以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出发点,选取合适的内容和恰当的方式,且加强后续跟踪指导;其次,还要合理安排每位教师的培训机会,实现机会平等。
3.学校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是提升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
(1)资源建设,拿来主义与自主开发并行。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其对实现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促进作用,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目前教学点依然面临着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缺乏,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但短期内较难改变现状。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本土化的资源。
(2)增加经费渠道,构建简单易用且功能适度的信息化环境。信息化环境建设中,校园网的建设是关键。目前教学点还不能达到网络全覆盖,且信息化教学设施较落后,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按照一定的标准以及结合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建设简单易用且能满足教学点信息化教育顺利开展的信息化环境。
4.政策支持是提升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保障
(1)保证基础设施齐全,满足日常教学。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的重要保障。另外,完善支持服务体系也非常有必要,定期安排设备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教学点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施。
(2)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师资,鼓励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结成伙伴。城市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很大,其中师资差异占很大比重,若能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结成伙伴,形成教研共同体,即在短时间内使教学点教师由“新手”变为“专家”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黄瑜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点发展案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DB/OL].http://jxd.eduyun.cn/cms/jxds/xmdt/20140306/513.html
[3]教师厅[2014]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Z].
[4]吴军其,罗 攀,沈红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23.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