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病的原因及防治
2018-04-12山东省乐陵市畜牧兽医局253600
山东省乐陵市畜牧兽医局 253600
1 发病原因
(1)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新生仔猪腹泻和断奶后腹泻的主要病原。在前期引起的腹泻叫黄痢(1~5天),最早发生在仔猪初生后2~3小时,病猪主要拉黄色水样、内含小乳片的稀便,粪便污染肛门周围,治疗不及时有不同程度的伤亡。10~25日龄腹泻为白痢,腹泻症状与前期相似,但趋于缓和,拉白色稀便,发病率相似,死亡率降低。无特征性病变,严重感染时,胃壁及小肠壁显著充血、扩张。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可以同时引起断奶后腹泻和水肿病 (断奶后4~12日龄多发),病猪严重腹泻,排水样便,迅速脱水,酸中毒,最急性型有时看不到腹泻就会死亡。剖解可见胃底及肠内膜充血,轻度水肿,充满黄色液体。一般病猪4~5天能够痊愈,腹泻时通常不会造成水肿病,在不腹泻时或腹泻刚好的第2天容易发病。水肿病比腹泻的死亡率更高,多发生于体重较大、肥胖的仔猪,主要病变在小肠,这种大肠杆菌产生一种进入血液并破坏血管壁的外毒素,外表呈现为眼睑肿胀,共济失调,出现神经症状,体温正常,结肠系膜水肿,一旦发病很难治愈。
(2)C型产气荚膜梭菌也称仔猪红痢,主要感染3日龄内仔猪,多发生于体质瘦弱的仔猪,引起出血性下痢,病程短,死亡率高。大日龄仔猪也有发病,但病情缓和,通常为散发。空、回肠广泛出血,黏膜坏死。
(3)猪痢疾密螺旋体感染常见于15~70kg的猪,也发生于成年猪,偶尔发生于哺乳仔猪,一旦感染常常反复发作,3~4周发作1次。一般呈散发进而波及全群,以血性下痢、体温偏高和食欲不振为主要特征。最急性型能引起死亡,但一般不会发生。病变局限于大肠壁,充血水肿,纤维素性、出血性炎症,常带伪膜。
(4)沙门氏菌感染常发生于18日龄至成年猪,是引起断奶后育成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该病的症状为排水样或糊状黄色粪便,初期无血和黏膜,可迅速传播,几天后可波及全群,易反复发作,严重的有少量散在出血,治疗及时一般不出现死亡。能引起实质器官和淋巴结的出血和坏死,表现为整个胃肠道卡他、出血和坏死性肠炎,主要病变在结肠。
(5)营养原因引起的腹泻。蛋白饲料不易消化,特别在仔猪阶段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从而造成腹泻。多维及微量元素缺乏。母猪缺铁导致乳汁中缺铁,引起哺乳仔猪缺铁性下痢,或者母猪产后补铁不当或不够,有的地方也有缺硒造成的腹泻。饲喂方法及用量。投料次数少、量大,造成猪只一次性采食过多,从而造成消化不良性腹泻。剩下的饲料在槽中滞留时间长,湿的饲料容易发霉,猪采食后引起腹泻。
2 防治措施
(1)环境消毒。对母猪舍、仔猪保育舍和育肥猪舍定期消毒,选择多种消毒液交替使用。平常5~7天消毒1次,发病期间每天都要消毒,猪场门口设消毒池。母猪产仔前对阴户和乳房清洁消毒。
(2)搞好饲养管理。猪场设计科学合理,冬天保温良好,通风干燥,污水处理系统健全。产房温度保持在30℃,仔猪不易腹泻。仔猪在7日龄开始诱食,断奶不要太急,通过几天的适应慢慢断开。断奶时降低饲料中蛋白的百分比,在饲料中增加粗纤维的含量,控制饲喂量不要太大,投料方法以多次、适量为最好。
(3)营养均衡。选择的母猪料、仔猪料和育肥猪料要营养均衡、利用率高、容易吸收,在母猪产前30天到产后21天一定喂给母猪专用料,改善乳汁质量,以防仔猪因缺铁、硒和营养不足而造成腹泻。
(4)免疫接种。可使用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或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在母猪产前5周和2周进行。在母猪产前40天和20天给母猪注射K88、K99灭活苗或基因工程苗。仔猪在10~15日龄注射水肿-副伤寒二联灭活苗或大肠杆菌三价苗,防止水肿病和沙门氏菌病的发生。自家苗较市场疫苗效果显著。
(5)药物预防。仔猪3日龄内注射补铁针剂以防止缺铁性腹泻,缺硒地区需注射硒制剂。初生仔猪口服几滴庆大霉素后再哺乳。用头孢噻呋对仔猪做1、7、21天保健注射防腹泻。在断奶2天到断奶后7天在饲料中添加痢菌净、庆大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防止断奶后腹泻和水肿病。育肥猪腹泻时要加以鉴别诊断用药,如痢疾、增生性肠炎可加入泰乐菌素、痢菌净等,其他革兰氏阴性菌投服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病毒性腹泻很难用药物预防,但可在饲料或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增加免疫力。
[1]中国兽医杂志,张利秀,董兆勇,猪东痢的防治,2006年第11期。
[2]第八版猪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