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2018-04-12段德功高素玲

电脑与电信 2018年3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应用型岗位

段德功 高素玲

(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1 引言

安阳工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秉承“明德修身立风养性博学致知笃行建业”的校训,人才培养应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促进校企合作办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和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平台,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以研促教,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当前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的宽口径专业,对面向工程项目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增加[1]。应用型地方大学必须通过深入贯彻科教融合理念,加强校企联合,引导教师实现教研统一,鼓励学生参与面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科研活动。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紧紧围绕“服务地方、面向应用”这条主线,全面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电子和信息领域更好地胜任工作,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具有较强应用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 专业特点及现状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涵盖学科范围广、涉及科目多,除了主要的电子、信息学科外,还有通信、计算机、物理、数学等方面,交叉面广、相近学科多,另外除了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2]。

近年来,电子信息发展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学校的教学停滞不前,导致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脱节,这样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学生就业的基本需要,在教学中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成为一大挑战。现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新技术融入教学中,让学生的知识水平跟上社会的脚步,这对在校老师的信息收集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3 电子信息行业人才需求调研

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毕业生反馈等方式,了解到在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中,由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先进自动化设备的逐步使用,以精益生产为突出代表的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3],从而在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比如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射频工程师等。同时,信息技术支持人才也大量短缺,比如装配调试、售后技术支持、故障检测及维护、硬件和软件安装、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等。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本地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并不高,都是一些必备技能,如:常用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文档编写能力、英语沟通能力、基本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应用。因此,在校期间应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C语言、模数电、PCB、单片机、嵌入式、FPGA、DSP、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训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和技能属于专用型技能,适合特定岗位与特定组织,而意志品质、学习能力等“软能力”属于通用能力范畴,其可以在任何岗位工作中发挥作用,同时也是在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质[4]。因此,培养模式的选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构建都应围绕培养综合素质这个中心进行,以社会需求为标准,定位大学生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本地企业需求,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下:基础理论较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综合素质较高,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前沿理论,接受电子信息工程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工业生产一线从事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制造、应用开发与生产等方面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模块化教学改革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托现有学科平台,通过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达到一定的知识获取、知识应用、交流沟通、社会适应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5 制定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5.1 构建宽口径、厚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和个人择业、创业的自由度增大,全社会职业和岗位变迁更加频繁,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能要经历多个职业岗位,并且企业对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决定了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宽口径、厚基础、活模块的专业教学体系。加强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知识平台;加强专业基础教育,为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优化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凸显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教育课程的“活”,以适应新时期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5]。

5.2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企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整合实验内容,确定相应的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模块实验等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突出各阶段的能力培养重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课程设实验的传统模式,淡化课程和基于实验项目的结构,建立新的实验体系;加强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室建设,努力创建高质量的开放实验室,更好地满足学生岗位技能的需求;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5.3 以电子竞赛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依托学院的电子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电子设计竞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选题、系统地掌握选项、立项、方案论证、设计、调试、测试及总结报告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6]。

5.4 增强“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7],在实践实训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使教师明白自己所教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教学中也可以把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补充进来,增强课堂趣味性;另外,以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单位,以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培养更多的教学名师,强化教学团队建设,使团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并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8]。5.5 借助行业优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与企业深度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教育与产业接轨的优势,意识到依托学校教学平台是提升企业内涵与层次的有效途径。企业只有得到了利益,才有动力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中来,才能保持与学校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9]。

企业的项目或是学校的课题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师生进行合作,共同研发,从而达到科学研究促进生产、教学的目的,实现良性循环,激发教师、学生的创新热情,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为教师教学、学生参赛奠定一定的基础[10]。

6 结论

项目组结合豫北地区经济结构特点及安阳经济建设规划,准确分析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紧密联系企业,共同探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人才及长远的人才需求变化,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实验、竞赛、精品课程、教材、教学团队、校企合作等方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始终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放在首位,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紧紧把握地区经济发展动向,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熊利祥.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7(31):205-207.

[2]苏波.面向职业岗位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61-62.

[3]唐江凌,曾柳娟,羊日飞.“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5):44-45.

[4]李光林,曹洪奎,关维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18(1):35-36.

[5]蔡丽.高校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的研究——以重庆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09.

[6]覃坤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模式探讨[J].智库时代,2017(11):187.

[7]王淮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8]杨国为.2010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申报书(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工程)[Z].2010-3-8.

[9]韩春艳.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50):37-38.

[10]马勇虎.校企合作模式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10(19):98-99.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应用型岗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