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集》中意象“偏离”的建构
2018-04-12赵巍巍
赵巍巍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典籍翻译就是传播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能促进中国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典籍浩如烟海,经子史集,自然科学,种类繁多。其中,古诗犹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早在18世纪,威廉·琼斯爵士(1746—1794)就曾论及《诗经》。据研究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介是1815年出版的马礼逊的译著《汉语原文英译(附注)》,该书收录了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美国诗人庞德作为英美20世纪现代诗歌革新的领军人物1915年出版《神州集》14首,来自15首中国古诗;此后《神州集》内容扩充为18首,来自19首中国古诗。这些中国古典诗的翻译取得了巨大成功,使中国古诗意象概念成为英美现代诗歌的一部分,存在于欧美文学话语。
著名诗人艾略特谈及庞德的对中国古诗翻译时,声称他是“为我们时代发明了中国诗歌的人(the inventor of Chinese poetry forour time)”。庞德用中国诗歌意象传统革命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形式,推动了美国现代诗歌运动的发展。同时,他所倡导的意象派诗歌流派也开起了英美现代诗歌的新时代。其中最重要手段就是意象运用。他认为诗歌的意象就是语言。
一、古诗中意象的表征
许渊冲先生曾撰文回忆闻一多关于唐诗英译的论述:读了日本人英译的李白诗“我得到了无限乐趣,我也发生了许多的疑窦。”“浑然天成的名句,它的好处太玄妙了,太精微了,是经不起翻译的。……”,由此可见诗歌翻译的艰难性。但是很多学者都不曾放弃诗歌翻译,潜心于其中,做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中国古诗中的意象自《诗经》起,到后来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注重意象的构建。刘勰说:“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意象”指就是读者想象中切入的点,发散开去,意蕴无穷。(《文心雕龙·神思》)古诗的意象形式也繁杂多变,有的草木繁盛映衬盛衰兴亡,有的以秋风黄叶映衬美人迟暮或时光飞逝,有的以松柏竹梅映衬高风亮节。丰富的意象是古诗的灵魂,令古诗穿越时空,打动古今读者。
先秦孟子就说过,分析诗要“以意逆志”,也就是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反推求作者的创作内在情志。中国古诗中的意象是一个非常深层的意境构建过程。对中国古诗的阐释离开意象的构建。作为读者要想真正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绝佳的意境,跟古诗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更是离不开意境的构建。
庞德在中国古诗的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视对意象的理解和表达,保留意象,传递表达意象。可以说他学会并掌握了中国诗人利用意象构建意境的技巧,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有人说成功的译者也会是优秀的作家,庞德就是其中之一。汉字和中国意象诗给庞德的以巨大的冲击,给他带去的灵感,开启了意象派诗歌。在其长诗《诗章》中都闪烁汉字文化智慧的灿烂光芒。
二、唐诗意象在《神州集》中的构建
曾经有人评价庞德的翻译,认为他“作为诗人他能从语言与文体的角度来找到他本人与他正在翻译的诗人之间的共同点”。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中充分展现了其翻译的理念,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中国古诗和英美现代诗之间加起来沟通的桥梁。其中,想方设法保留中国古诗意象,呈现中国古诗意象,是庞德最为突出的贡献。其建构古诗意象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保留丰富意象的实体
庞德建构意象的第一选择就是完整保留古诗中承载的意象的切入点,更具体的说就是保留能够触动读者客观实体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说在第三首古诗TheRiver Song中,这首诗是庞德把李白的两首古诗《江上吟》和《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误译为一首歌。尽管误译是不可否认,但是经过译者巧妙的处理,译文也有很多可取之处。
两首诗用词华丽,意象丰富,总共达36个意象承载词,比如沙棠(舟)、木兰、玉箫、金管、黄鹤等等。这些丰富的意象对中国读者来说也是很难一时理解,所以译文处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为了实现译文的可读性,很多译者必然会想方设法避开意象,尽量意译,重在传递意义,让英语读者接受译文。但是庞德的译文中,直译了所有意象词,从一开始就保证了实现了意象的表达的可能性。如下表:
沙棠 木兰 玉箫 金管 黄鹤 ……Shato-wood magnolia Jeweled flutes Pipes of gold Yellow stork ……
庞德对古诗中意象承载的词处理方式就是保留并直译。跟其他的译者比较起来,这种处理方式非常有特点,而且在其译作中一贯为之。据不完全统计,在《神州集》中几乎所有的意象承载词都完全保留并被直译,使中国古诗的意象一开始就得以保留。
2、采用大量注解,阐释文化背景,构建宏观诗歌意境
庞德在翻译《神州集》古诗时,全力保留意象表达词的同时,也是想全力表达意象,使西方读者能够理解意象,展开联想。在西方读者可能因为文化差异无法完成意象构建时,他就借助大量注解。有人说采用注解的方式是译者的妥协,但是有的时候也很非常必要的。对于一些对中国古诗有热情、耐心的读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处理方法。庞德曾称赞《玉阶怨》说到“我从未发现任何西方人能从一次阅读中领悟出如此丰富的意义。”其中,最丰富的内涵均来自于意象承载词。在翻译过程中庞德直译了所有的意象词,同时对可能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理解障碍的词语进行了详细的注解:玉阶、白露、罗袜、水晶帘、秋月。《玉阶怨》中的注解如下:
玉阶暗指宫殿。
Jewel stairs,therefore a palace.
怨,让人哀怨的事。
Grievance,therefore there issomething to complain of.
罗袜暗指哀怨者为贵妇。
Gauze stockings,therefore a court lady,not a servant who complains.
清秋暗示她所等待的人不能借口天气不好而不来见她。她来得很早,因为露珠不只打湿了台阶,还沾湿了她的袜子。
Clear autumn,therefore he has no excuse on account of weather,also she has come early,for the dew has notmerely whitened the stairs,but has soaked her stockings.
这首诗是李白主要写的是一位贵妇人的寂寞、惆怅。前两句描写妇人独自一人在玉阶上,露水湿透了罗袜。因此,玉阶、白露、罗袜能够勾勒出哀怨贵妇的形象。后两句中以月之玲珑映衬人之幽怨。全诗没有直写怨情,仅仅通过意象构建,意境深远,令人遐想。本诗翻译采用注解的处理方式,保留原文的文化又能是目标语读者理解产生共鸣,也是极其成功的翻译。
3、英译文采用非英语式的汉语式句子结构
汉英两种语言,属于字母文字的英语和象形文字的汉语,无论是词汇还是句法结构都有一定的差异。英语中词汇多采用合成、派生、转类等方法构成;汉语中词汇除了大量的单音词外,还有独特的连绵词、叠音词等。在句法结构上,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不但保留古诗意象,还模仿汉语使用一些英语比较少见的表达方式。比如在《青青河边草》一诗中模仿汉语的叠音词,连续翻译“青青”,而不是简单意译为“blue”或“green”,这样译文句法结构在英语中较为少见,但是会引起英语读者的特别关注,提高读者想象的空间,增强了
英文译文的意象感。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墉。
Blue,blue is the grass about the river
And the willows have overfilled the close garden.
And within,the mistress,in the midmost of her youth,
White,white of face,hesitates,passing the door.
庞德在翻译中总是想方设法去实现古诗意象建构,让英语读者产生共鸣。其翻译手段的创新性、独特性,不愧是中国诗歌的发明者,是一位了不起的译者;也注定了庞德是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同时也是现代英语诗歌的革命者。
三、结语
英国诗人雪莱在《诗辩》中指出:“要想把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输入另一种语言,就像把一朵紫罗兰去找出它的颜色和香味的构成要素一样是不明智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说所有的文学都是为满足人类心灵的需求而产生。中国古诗意象的张力,赋予中国古诗独特魅力,彰显了人类共享的情感的灵性,唤醒了深藏人类心灵深处的共同的审美情趣。在中国古诗翻译过程中,庞德在践行着翻译家就是作艺术家、雕刻家、书法家、一个能铸造词的人。
参考文献:
[1] Cunliffe,Marcus.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M].1970.
[2]Franke.lHansH.Book Review:The Columbia Book of Chinese Poetry:From Early Times to the Thirteenth Century[J].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986,(1).
[3]彼德·琼斯编,裘小龙译.意象派诗选[C].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
[4]赵毅衡.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J].外国文学研究,1979,(4).
[5]叶维廉.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美]倪豪士.美国学者论唐代文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7]许渊冲.闻一多讲唐诗.[J].中国大学教学,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