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香楠村旅游扶贫规划研究
2018-04-12索林军
索林军
(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当前,旅游扶贫仍然是乡村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旅游扶贫已成为扶贫开发的生力军[1]。2016年8月11日,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制定下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总体目标,四川省古蔺县桂花乡香楠村入列其中。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2016年10月27日,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启动第二轮旅游规划扶贫规划会,将古蔺县桂花乡香楠村等45个村落纳入第二轮行动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
1 古蔺县香楠村基础条件概述
1.1 地理区位条件
桂花乡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西北部,地处105°39′20″E~105°52′40″E,28°05′15″N~28°20′10″N,东与古蔺镇接壤,东南与德耀镇为邻,南连大寨苗族乡,西邻叙永县水尾镇,北接黄荆乡。桂花乡人民政府驻桂花场,东距古蔺县城38 km,北距黄荆老林核心景区20 km,幅员面积128 km2,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
香楠村位于桂花乡东部,北邻桂花乡高峰村、罗江村,南与德耀镇相接,东、西两面分别是笋子山林场和箭竹坪林场,如图1所示。距古蔺县城27.0 km(距叙古高速古蔺收费站24.9 km),距黄荆老林核心景区20.0 km,距烂坝水库3.0 km、骆家大坟5.0 km、红龙湖公园10.0 km、红豆杉天然林2.0 km以及桫椤谷15.0 km,幅员面积23 km2,全村628户2 308人,7个村民小组。自古为通往贵州省、泸州市、古蔺县的大道,也是古蔺县进入黄荆老林的必经之地。村域内道路体系呈叶脉状分布,以古赤路(省道)为主脉,三级道路,水泥路面,路宽9 m,长度6.0 km,其他通村公路为支脉,通组路为脉网组成。主路古赤路及各通村支路道路通车条件较好,通往红军渡桥道路、虎头山道路路况较差,卫生情况恶劣,通社道路和生产便道也尚未完全建成,给群众通行、发展生产和乡村旅游带来不便。
图1 古蔺县香楠村地理位置
1.2 经济社会条件
受地理、气候、区位因素和传统思维影响,全村没有支柱产业,没有集体经济,仅有的农业生产也全部是传统、粗放的种养殖业。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属于典型“粮—猪”二元结构。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加之农业基础设施极不匹配,干旱缺水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现有水稻种植面积42.00 hm2,玉米种植面积49.00 hm2(老品种水稻种植13.33 hm2),蔬菜种植面积24.33 hm2,赶黄草、山木药材种植面积200.00 hm2,商品林种植面积289.61 hm2,方竹/楠竹等种植面积200.00 hm2,跑山猪、林下鸡、羊养殖面积33.33 hm2。
香楠村所在区域属典型半高山区,群众收入以种养殖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无企业支撑,农民主要以土地经营为主,受自然条件制约较为突出,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发展状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 900元。
“十二五”期间,通过四川省川发展慈善基金会,香楠村安装路灯96盏;建设水泥路2.2 km,总投资105万元;新建了生产便道、碎石路共约17.0 km,改建道路约4.0 km;新建水渠1.0 km,河道清淤4.0 km。
1.3 旅游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古蔺县香楠村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初步成绩,村容村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目前香楠村陷入了游客“过而不停”的窘境。通过调查发现,香楠村造成游客“过而不停”的最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随着古蔺县境内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香楠村作为游客进入黄荆老林景区必经之地的交通区位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二是香楠村本身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拥有古蔺之巅——虎头山,但是没有开发出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项目,竞争力很弱;三是香楠村为游客服务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档次较低,而且缺乏特色,不足以将游客正确引导入村并留下。
2 古蔺县香楠村贫困情况分析
2.1 总体贫困概况
古蔺县香楠村是精准识别后的重点贫困村,也是桂花乡东南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户相对集中的区域之一。2016年末,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的共有121户,涉及家庭人数516人,享受贫困政策人数345人,贫困发生率为14.9%。其贫困户分布情况见图2。
图2 古蔺县香楠村贫困户分布情况
2.2 致贫原因
2.2.1 山多地少,小农经济,收入有限。该村地处山区,山林面积较大,耕地面积有限且分散,经济仍处于农耕时代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水平,仍然是以传统水稻、玉米、蔬菜种植和家畜、家禽养殖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持生计,生产量与生产收入有限,生产缺乏特色,收入来源单一。
2.2.2 基础设施落后,公服配套不足,生活条件艰苦。该村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仍然落后,特别是村民用电、用水极不稳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配套,农村的基本生活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以及接受县城和集镇辐射十分困难。
2.2.3 年轻劳力流失,工作技能缺乏,空巢问题突出。该村年轻劳动力多外出打工,老人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但现有农村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加之家里供学支出、病残拖累等因素,使得贫困程度加深。同时,村民缺乏其他工作技能,成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2.2.4 思想观念落后,自主脱贫意识不强。该村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信息闭塞,思想保守,缺乏市场观念,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入市场交易的商品极少,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自我发展能力亟待提高,缺乏增加投入和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古蔺县香楠村旅游资源概况
3.1 古蔺之巅——虎头雄山
虎头山最高海拔1 843 m,是川南第二、古蔺最高峰,素有“古蔺之巅”的盛誉。站立虎头山上,可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可远眺虎头山云海、虎头山日出等自然盛景,可观赏古蔺特有物种睡莲叶杜鹃花海长廊(3—5月),可目睹虎头山千里冰封雪景(12—3月)及红龙湖的美景。
3.2 气候宜人,避暑天堂
古蔺县香楠村气候四季分明,春夏季节景色宜人、风光旖旎,境内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900~1 835 m,符合世界旅游组织对适宜度假地的定义。香楠村森林资源丰富,空气负氧离子极高,夏季最高温度35.0℃,常年平均气温18.5℃,温度不高不低,拥有避暑的自然气候条件。
3.3 深山原色,原香原味
古蔺县香楠村原生高山水稻,没有经过人工杂交,全是自留种,该水稻生长种植在纯自然环境内,没有接触过农药、化肥、除草剂,是一种原生态产品。香楠村的中华蜜蜂,栖息在原生态森林环境中,四季山花烂漫,所产蜂蜜醇美香甜,营养价值极高。此外,本地还有绿色生态无污染的新鲜蔬菜,活跃于山林养殖区的跑山猪、林下鸡、牛、羊等。
3.4 诗画山水,田园乡居
香楠村的乡居环境在古蔺县极具代表性,基本上保留着未经雕饰的原始乡村风貌和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系统。虎头山下是典型的川南民居,一户(或两户)一宅的居住形式,前坝后屋的院落形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群山环抱的民居院落、房前屋后的水稻梯田、静静流淌的河流小溪及孤傲的老茶树,共同构成一幅唯美的乡村画卷。清澈见底的桂花河、连绵起伏的虎头青山,配上瓦蓝如洗的天空,都是吸引游客到此度假的重要乡村旅游资源。
4 古蔺县香楠村发展旅游的影响因素
4.1 有利因素
近年来,桂花乡大力发展竹、药产业,成绩显著。香楠村作为古蔺赶黄草种植基地(GAP),已经形成规模。同时,林下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香楠村村容村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改善。
其次,招商引资成绩显著。近年来,香楠村引进生猪养殖企业、赶黄草加工企业,度假村联合开发企业,同时正在商谈金花茶、古茶树加工企业。
最后,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香楠村现代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林、畜牧等产业,每人年均可创造经济收入1.5万元,大大增强了香楠村的经济发展实力。
4.2 不利因素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接待规模小、散而不成体系,游客的旅游消费空间小;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品优势,品牌形象不突出,缺乏核心旅游吸引产品和项目;周边城市消费能力有限,距离大、中城市较远,客源市场范围局限,旅游发展拉力小;旅游资源与周边多类似,缺乏特色和唯一性;随着古蔺县境内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加之黄荆老林景区的“遮蔽效应”,导致香楠村留不住游客。
5 古蔺县香楠村总体旅游规划思路
立足区域,优先发展,引领桂花乡全域突破。即立足大黄荆、桂花乡,以香楠村的旅游开发作为突破点和发力点,引领、推动桂花乡全域旅游发展。香楠村大力发展虎头山景区、乡村旅游,近期承接黄荆老林景区过境游客和溢出游客,为其提供舒适的乡村旅游环境;中远期虎头山景区开发成功,推动香楠村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桂花乡重点围绕原始森林、恐龙足迹、古蔺县特有睡莲叶杜鹃花海长廊、四川金花茶原始群落和小河沟文化遗址群落五大核心资源,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培育旅游品牌,形成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图见图3。
立足香楠村现状资源、产业、村落发展条件和村民意向,紧密结合“十三五”扶贫攻坚及旅游发展环境机遇,以市场为导向,借势黄荆老林景区旅游客源市场及品牌影响力,发挥其作为黄荆老林景区、桂花乡旅游小镇交通节点和区位优势,打造黄荆老林景区的门户配套服务区。通过整合资源、整合产业、整合空间、整合组织,按照简洁、务实、管用的原则,近期实施“四步走”,即“一步发展产业,二步完善配套,三步开展旅游,四步产业融合”,以发展产业为基础,完善配套,开展旅游为主要建设项目,从而达到一三产业融合互动,形成独具香楠特色“原香生活+旅游服务+全民带动”的旅游发展模式[2]。中远期通过虎头山景区的开发以及逐步成熟的乡村业态和产品,完善自驾服务体系、标识标牌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将香楠村打造成为服务整个蔺西县旅游环线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乡村旅游扶贫的模范村和样板村。
图3 古蔺县香楠村总体规划图
6 古蔺县香楠村旅游发展策略
6.1 资源整合
多维度挖掘香楠村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人力资源;用好“旅游+”,叠加战果带动资源发展;独立资源多空间利用,复合资源多维度整合。
6.2 空间整合
建立等级有序的旅游空间体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公服网络体系,做优山、水、林等旅游品牌。
6.3 产业整合
①建立农村现代精细农业体系——经济产业,天然产业,零污染,零添加;②促进非农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旅游,民俗工艺,民宿小院,商品集市;③创新一套精准扶贫产业体系——一户一策,以产扶贫,以产促旅,共同致富[3]。
6.4 组织整合
①整合农村基层党组织——“两学一做”强化村级班子建设;②成立村民议事会、村民自治——调动村民积极性;③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社。
7 结语
四川省作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对引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意义重大,有必要在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中抢占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先机,更好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
[1]叶志波.基于公共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24):26.
[2]唐顺合.宜州市古文村乡村旅游扶贫规划[J].卷宗,2016(6):51.
[3]汪俊辉.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以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为例[J].老区建设,2009(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