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吴起县斜坡几何形态与地质灾害相关性研究*

2018-04-12姜建伟赵法锁祝俊华祝艳波

灾害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吴起坡向斜坡

姜建伟,赵法锁,祝俊华,祝艳波

(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吴起县地理位置在延安市西北部,是延安市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之一[1]。其自然条件差,防灾设施不完善,滑坡、崩塌灾害屡屡发生,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2-3]。斜坡几何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国内外在这方面做过许多研究工作。Brabb计算各影响因素在已经发生滑坡中所占的比例,得出坡度是影响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4]。Mark分析了地形与浅层滑坡灾害发生概率的关系,得出陡峭的地形处更易发生滑坡[5]。Carrara等以GIS技术为平台,统计分析了许多因素对系列滑坡的影响[6]。Larsen和Torres-Sanchez研究了PuertoRico三个区域地形因子与滑坡灾害概率的关系,得出高程在300 m以上,坡度大于12°的北东向斜坡易发生滑坡[7]。戴福初、李军用GIS研究香港大屿山滑坡,得出坡度在20°以上,坡高在100~500 m的南坡,滑坡发生的概率更大[8]。S.Lee等[9-10]把RS和GIS相结合,研究不同因子影响滑坡发生概率的大小。白世彪等根据三峡大坝水库的DEM图,提取斜坡的坡高、坡向和坡度等因子,统计分析了这些因子与滑坡发生的相关性[11]。张茂省分析了延安市宝塔区斜坡因子坡高、坡度、坡向和坡型对地质灾害的影响[12]。王萌和乔建平以GIS技术为平台,反演计算出斜坡的坡高、坡型、坡向和坡度等对滑坡的权重和贡献[13]。张国平等计算出了滑坡在斜坡坡高、坡型、坡向和坡度等地形因子下占的比例,分析了滑坡与这些因子的关系[14]。

综上,国内外对于这方面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不同的地区,研究结果具有区域差异性,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以前没有专门对吴起县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延安市吴起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处的区域特征,对区内斜坡几何形态与地质灾害相关性展开研究。

1 地质环境概况

吴起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腹地,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从西北至东南由高到低,其间沟壑纵横、梁峁起伏,以黄土梁涧和峁梁地形地貌为主[15]。研究区气候干旱,降雨量较少,年均降雨量478.3 mm,降雨集中在7 - 9月。区内水系分布呈树枝状,河网密布,干流深切。地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含水层主要包括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黄土孔隙裂隙水及白垩系砂岩中的裂隙水这三种类型[3]。区内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结构稳定,无大型褶皱和断裂构造,地震很少。境内总体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城乡建设、农牧业活动、公路铁路的修建、水利水电建设与矿产资源开发等,它们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斜坡几何形态与地质灾害特征

研究区斜坡坡型包括:凸型、直线型、凹型和阶梯型这四种基本类型,如图1所示。前两类斜坡剖面曲率分别大于和等于0,是正向类型斜坡;后两类斜坡剖面曲率小于0,是负向类型斜坡。四种基本坡型会组合成“S”型、反“S”型等组合形式。斜坡坡度范围在15°~88°,平均坡度41.2°;坡高分布在35~160 m之间,平均坡高86.8 m;坡向分布较广,各个朝向的坡均有,但在45°~75°、90°~180°、225°~270°坡向区间分布的较多。研究区7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类型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吴起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类型统计表

从表1中看出,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滑坡类型主要为人类工程活动为主的中小型、中浅层、牵引式黄土滑坡。崩塌以小型、浅层、倾倒式和滑移式黄土崩塌最为普遍。滑坡、崩塌多发生在多雨年份或多雨季节及人口集中、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大的地区,发生具有突发性[16-17]。

3 斜坡几何形态与地质灾害相关性

地质灾害与斜坡几何形态关系密切,甚至受斜坡几何形态的控制[18]。斜坡的坡高、坡型、坡向和坡度等微观地形地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斜坡的稳定性,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影响着滑坡、崩塌如何发生[1,19]。斜坡作为物质基础,给滑坡、崩塌灾害发生提供了很好的发育环境,斜坡几何形态影响着斜坡内应力的分布[20-21]。通过力学分析,在斜坡坡顶处会产生拉应力,坡脚处产生剪应力集中现象,坡内各处的应力值均随坡高增高而增大,而坡度可以改变斜坡中的应力分布。所以斜坡越凸、越高、越陡,会使剪应力更加集中,拉应力范围扩大,越易发生变形破坏。上缓下陡、中间缓上下陡的复合型斜坡也易失稳。

3.1 斜坡坡型与地质灾害

对一定区域范围的黄土斜坡,根据区域性的斜坡坡型特征,可以预测该区域不同坡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22]。对研究区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斜坡的坡型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灾害隐患点所在斜坡坡型统计表

共调查出滑坡隐患点51个,其中发生在正向类型坡上的滑坡有36个,占滑坡总数的70.6%,正向类型坡中直线型坡6个,占整个滑坡数量的11.8%;而凸型坡30个,占整个滑坡数量的58.8%。发生在负向类型坡上的滑坡有9个,占滑坡总数的17.6%,其中凹型坡7个,占滑坡总数的13.7%;阶梯型坡2个,占滑坡总数的3.9%。

调查出崩塌隐患点17个,发生在正向类型坡上的崩塌有15个,占崩塌总数的88.2%,其中凸型11个,占崩塌总数的64.7%;直线型4个,占崩塌总数的23.5%。发生在负向类型坡上的崩塌有2个,都是凹型,占崩塌总数的11.8%。

图1 斜坡坡面形态

由统计结果得出:凹型和阶梯型负向类斜坡相对较稳定,而正向类凸型和直线型斜坡更易发生滑坡或崩塌灾害。原因是斜坡坡体表面应力状态直接受坡型影响,坡体局部会出现应力集中或严重卸荷现象[2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也受坡型影响,土体含水量会随着变化,影响斜坡土体的强度。正向类斜坡应力集中,稳定程度较低。对于负向类斜坡,由于沿着它的走向有应力的支撑,应力集中程度减小了,大大提高了斜坡的稳定程度[24]。因此,坡型能够决定斜坡的稳定性,控制其变形破坏模式,凸型和直线型坡较凹型和阶梯型坡稳定性差。

3.2 斜坡坡度与地质灾害

斜坡坡度是滑坡、崩塌发育的主要微地貌条件[25],它是影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斜坡内的应力分布,剪切力会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从而增大滑坡、崩塌发生的概率[26]。研究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斜坡坡度统计见表3。

统计表明发育滑坡的斜坡坡度在15°~48°,平均坡度为35°,集中分布在29°~40°(33处,占64.7%);崩塌的坡度区间是40°~88°,集中分布在60°~88°,坡度均值是61.7°;不稳定斜坡的坡度区间是32°~40°,平均值为35°。因此地质灾害随斜坡坡度不同分布类型不同。

根据坡度大小,将斜坡分为:平台(坡度<10°)、缓坡(10°~25°)、陡坡(25°~60°)、陡崖(60°<坡度)这四种类型[27]。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分布在30°~40°的陡坡,崩塌分布在60°以上的陡崖。调查的51个滑坡中有48个发生在陡坡,占调查滑坡总数的94.1%,有3个发生于缓坡;17个崩塌中8个发生在陡坡,其余9个发生在陡崖;不稳定斜坡5个都发生于陡坡。

因此,滑坡高易发区为坡度在30°~40°之间的斜坡体;中易发区为坡度在20°~30°和40°~50°之间的斜坡体;坡度在0°~20°、50°以上的斜坡体,滑坡发生的机率低。坡度在60°以上的斜坡体为崩塌高易发区;坡度在40°~60°的斜坡体为崩塌中易发区;坡度在40°以下的斜坡体,崩塌发生的机率低。不稳定斜坡的坡度主要分布在32°~40°,在滑坡高易发区范围内,说明不稳定斜坡若受到外来营力作用可能以滑坡形式破坏。

3.3 斜坡坡高与地质灾害

斜坡坡高控制着坡体内各处应力的大小,随着坡高的增大,应力值呈线性增加,控制着灾害的发育和破坏方式。

斜坡的坡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滑坡灾害,滑坡在坡高为40~70 m的斜坡上发生的较多(表4、图2),统计表明该区间的滑坡有40个,占滑坡总数的78.4%。图2表明滑坡高度与斜坡高度有很好的一致性。滑坡高度分布在30~125 m之间,平均高度为62.8 m,滑坡所在的斜坡平均高度为86.8 m,滑坡平均高度约为斜坡平均高度的0.73,约是斜坡高度的3/4位置发生滑坡(图3)。

表3 灾害隐患点所在斜坡坡度分段统计表

表4 灾害隐患点所在斜坡坡高分段统计表

图2 滑坡高度与斜坡高度对应关系图

图3 滑坡高度与坡高的比值分段统计直方图(注:图中光滑曲线为拟合曲线,表明近正态分布趋势)

崩塌在斜坡坡度较陡,坡高较低的陡崖上发生的较多,在17处崩塌隐患点中有7处发生在坡高小于40 m的陡坡上,占崩塌隐患点数量的41.1%;发生在40~50 m陡崖上的崩塌有8处,占崩塌总数的47.1%;发生在50 m以上高陡崖上的崩塌有2处,占崩塌总数的11.8%。说明超过50 m高陡崖上发生崩塌的概率很小(表4、图4)。崩塌所在的斜坡平均高度为60.3 m,崩塌平均高度为44.1 m,崩塌平均高度约为斜坡平均高度的0.73,也就是说崩塌多发生在斜坡坡高的3/4位置处,这与滑坡相同。

图4 崩塌高度与坡高对应关系图

不稳定斜坡高度发育在60~70 m(图5),这个范围介于滑坡高度分布40~70 m之间。说明这5处不稳定斜坡发展趋势主要为滑坡。

图5 不稳定斜坡高度与坡高关系图

不稳定斜坡的失稳发展趋势分为两种:滑坡和崩塌[28]。可以说斜坡坡高较低时易发生崩塌灾害,坡高中等时发生不稳定斜坡,坡高较大时发生滑坡灾害。

3.4 斜坡坡向与地质灾害

调查的51个滑坡隐患点的坡向表明,滑坡的坡向分布在各个方向,不是标准的阴坡或阳坡,这是由于研究区的地形地貌长期受到侵蚀,人类强烈的工程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区内滑坡多数发生在90°~180°、240°~270°坡向之间(表5、图6a)。其中有21个滑坡发生在坡向90°~180°之间,占整个滑坡隐患点数量的41.2%;12个发生在240°~270°坡向区间,占总数的23.5%。崩塌主要发生在:45°~75°、120°~150°、225°~255°这三个坡向区间(图6b)。

斜坡坡向统计结果表明,坡向90°~180°、240°~270°之间的斜坡在吴起县分布相对较多。这一点与吴起县境内河流发育的走向有关。北洛河(含源头头道川、总走向130°)总方向为东南流向,决定河流两岸的斜坡对应坡向在240°~270°之间;其主要支流二道川(总走向83°)、白豹川(总走向28°)、宁赛川(总走向23°)、薛岔川(总走向89°)以及杨青川(总走向94°),主干总体走向呈近东西方向,它们决定了河流两侧斜坡的坡向正好分布在90°~180°之间。

表5 灾害隐患点所在斜坡坡向分段统计表

图6 斜坡坡向分布图

通常将朝北方向的坡叫作阴坡,朝南方向的坡叫作阳坡。因为坡向不一样,山坡的水热和小气候等条件也不同。阳坡受日照时间比阴坡长,且太阳光照强烈,土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水热等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坡体坡度、含水率、风化程度等要素不同。阳坡沟壑纵横,坡短而陡,有利于发生滑坡、崩塌灾害;而阴坡坡长而缓,滑坡、崩塌灾害发生较少[29]。除此之外,还在于该地区特殊的土质,据实验测试[2],吴起县的马兰黄土中粗粉粒和砂粒含量之和在86%以上,粘粒含量则小于14%。黄土中粘粒含量很少,粉土质、砂质含量较多,因而土体在干燥条件下颗粒间连接较弱,而颗粒间有水分时,水膜吸力增加了颗粒间的连接。因此滑坡、崩塌灾害发生在阳坡多于阴坡。

4 结论

(1)陕西省吴起县的滑坡、崩塌大多数发育在正向型凸型和直线型斜坡上,在负向型凹型和阶梯型坡上发育较少。由此可知,凸型和直线型坡更易发生滑坡或崩塌灾害,而凹型和阶梯型坡相对稳定。

(2)区内当斜坡的坡度在30°~40°、坡高在40~70 m时,主要发育滑坡;当斜坡的坡度大于60°、坡高在30~50 m时,主要发育崩塌;且滑坡、崩塌的平均高度约为各自所处斜坡坡高的3/4。

(3)区内滑坡、崩塌灾害阳坡较阴坡发育,坡向大多数分布在90°~180°、240°~270°之间。

(4)建设用地场址应尽量远离凸型和直线型斜坡,坡高不宜超过20 m,坡度以小于20°为佳。当坡高>20 m,坡度>20°时,应分级治理,单级坡比1:0.4~1:0.6,单级坡高10~15 m,中部设宽度2~3 m的小平台;当坡高>30 m时,应设4~6 m的大平台。

通过对吴起县斜坡几何形态与地质灾害相关性的研究,以期为该县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祝俊华. 延安市斜坡几何形态与滑坡、崩塌相关性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14.

[2]段钊,赵法锁,陈新建. 陕北黄土高原区崩塌发育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吴起县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12,21(6):142-149.

[3]段钊,赵法锁,陈新建. 陕北黄土高原区滑坡发育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以吴起县为例[J]. 灾害学,2011,26(4):52-56.

[4]Brabb EE.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landslide hazard and risk mapping[C]//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dslides,Toronto,1984:307-324.

[5]Mark R K,Ellen S D. Statistical and simulation models for mapping debris flow hazard[C]// A Carrara and F Guzetti (Ed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Assessing Natural Hazards,Kluwer Pub,Dordrecht,the Netherlands,1995:93-106.

[6]Carrara A,Cardinali M,Guzzetti F,et al. GIS technology in mapping landslide hazard[C]//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in Assessing Natural Hazards. Advances in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Research,1995:135-175.

[7]Larsen M C,Torres-Sanchez A J.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recent landslides in three montane tropical regions of Puerto Rico[J]. Geomorphology,1998,24(4):309-331.

[8]戴福初,李军. 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J]. 地质科技情报,2000,19(1):91-96.

[9]Lee S,Ryu J,Min K,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techniques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J]. IEEE,2000,1(1):319-321.

[10] Lee S,Min K.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t Yongin,Korea [J].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1,40(9):1095-1113.

[11] 白世彪,闾国年,盛业华,等. 基于GIS的长江三峡库区滑坡影响因子分析[J]. 山地学报,2005,23(1):63-70.

[12] 张茂省. 黄土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Sl):133-140.

[13] 王萌,乔建平. 基于GIS的沐川县滑坡危险度区划[J]. 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174-179.

[14] 张国平,徐晶,毕宝贵.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3):653-658.

[15] 陈洪涛. 吴起县生态环境数据库建立及林地景观分析[D]. 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6] 赵法锁,王勇智,陈新建,等.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 西安:长安大学,2010.

[17] 陈新建,王勇智,宋飞,等. 黄土滑坡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18] 张子瑞,王建力,何潇,等. 陕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对策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51-5953.

[19] 王博. 延安市地貌与地质灾害相关性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13.

[20] 唐辉明. 工程地质学基础[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1] 孔志岗. 潜在斜坡地质灾害研究—以昆明市为例[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22] 赵永虎. 黄土斜坡的坡体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5.

[23] 高晖,张永军,张旭光. 兰州城区黄土斜坡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J]. 甘肃地质,2012,21(3):30-36.

[24]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等.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25] 侯俊琳,庄晓玲,刘怡敏.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分析[J]. 灾害学,2013,28(3):66-72.

[26] 毕晓玲. 地形因子在四川省滑坡灾害敏感性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27] 金福喜,罗滔,李杰. 湘东南某市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控制作用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25(2):115-118.

[28] 祝俊华,陈志新,赵法锁,等. 延安市不稳定斜坡发育特征研究[J]. 灾害学,2016,31(4):61-64.

[29] 王朝阳. 坡向与斜坡稳定性的关系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吴起坡向斜坡
吴起“求变”——县域发展导向“高质量”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信仰的“斜坡”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坡向坡位及郁闭度对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不同坡度及坡向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
坡向和坡位对小流域梯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影响
怪轮DIY,轻松爬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