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学视角下的潘玉良
——以油画作品自画像为例
2018-04-12郭姝君
郭姝君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一代画魂潘玉良
(一)乱世佳人
若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鉴赏潘玉良的画作,就一定要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生平。潘玉良所处的时代正值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新旧更替时期,民国的混乱导致社会到处动荡不安,战争一触即发。在那个时代里,各种鲜活的传奇女性大放光彩,尽管如此潘玉良传奇的一生在民国女性中仍然独树一帜,这就是所谓的时代造佳人。
潘玉良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画家,她曾经被称为“一代画魂”。她的作品大部分是以人物油画为主,她的油画含有浓厚的中国水墨画技法,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做出了丰富的贡献。她的一生历经坎坷,最终异乡孤独到死,她的一生经历和所处的环境对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自画人生
每位画家的每一副自画像,都具有自我分析的观照能力。画家对于自画像的热衷不仅是艺术家对自己的理解和需求的表达,更是一种表达内心的独特的方式。在众多自画像中,潘玉良的自画像显得尤为独特。这不仅因为她是女性,更因为她特殊与复杂的经历遭遇,赋予了潘玉良某种幽怨的气质。在她的自画像形象中,能窥看到自画像背后“个人”与“时代”互为交融和生成的复杂关系,能触及到自我绘画表达的图像之下鲜活的灵魂。
三、真实自我
我在众多潘玉良自画像中选取两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社会学的视角下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作者的感悟及其绘画特点。
第一副自画像就是潘玉良1941年的一副自画像,整幅作品用黄绿色背景和盛开的红色花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色彩明亮用色丰富笔触明快,被称作是潘玉良自画像中最美的一副。1941年潘玉良第二次赴法,此时她的人生豪无预见,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内一片水深火热,身在异国的潘玉良,怀着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国未来命运的忧虑眉宇间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她将这份思乡之情投入画作,使整幅画面传递出浓浓的东方韵味。
画中的中式古典盘发和极具古典气质的中式绣花黑旗袍,极好地衬托出她内心的温柔婉约,这与潘玉良内心对自己的期许相吻合,也与她早年的青楼经历有关,但她内心希望自己能够抛掉过去的阴影,像身上的中式绣花黑旗袍一样端庄而典雅,因为那是中国传统的东方女性所具备的美的特质。这种敢于同不公正的命运作斗争的勇气使画作中充溢着向上、昂扬的情态。
第二幅自画像是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以人民币10218400元高价卖出的《半裸自画像醉》,也正是因为这幅画潘玉良的绘画价值才渐渐被世界所公认。画像里的潘玉良身着传统的中国对襟长衫敞衣漏乳倚桌而坐,一幅看透世间万物的眼神泰然自若,左手支额似乎有些不胜酒力。右手抱膝眼神迷离两颊泛红面露微笑,好像刚刚才自饮自乐。红色的背景与微红的脸庞互相映衬,增添了欢畅的情绪。桌上堆着东倒西歪的酒瓶和酒杯,人物表情姿态轻松自如,完美的展现了一副袒胸独饮图。
潘玉良的这幅自画像创作于1949年,1949年正值抗战胜利期间,虽然潘玉良己经在法国生活了多年,但是画中的她仍然穿着中国古朴的开襟的传统服装,青色的底子,领口上描绘的是中国古典纹样满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她面含微笑以及对中国成立的高兴之情。而画面中烟灰缸中的烟蒂与歪倒的酒瓶表现了画家孤独的内心,虽然她与潘赞化分离两地但她画面中眼神执著深含着对于潘赞化的爱与思念。整副画面将孤独与奔放、寂寥与愉悦、相交杂的复杂的画面氛围完美的展现了出来深刻的体现了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潘玉良复杂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
以上的两幅自画像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是以简单的静态的背景加以人物自身身体的动态,向我们塑造了一个落落寡欢、惆帐满怀的女子形象。她通过斑斓色彩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把她不幸的人生经历和哀愁都揉进了每一幅艺术创作当中。她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生存的理解和思考,她的自画像承载了她的艺术思想和精神,倾注了自己对生活的真挚情感和艺术感悟。这也正是我们通过社会学方法研究其自画像所挖掘的重点“一个最真实的潘玉良”。
参考文献:
[1]胡萍.潘玉良的自画像评述[J].美术界,2008.
[2]石楠.画魂:潘玉良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