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市场脱颖而出的人才
2018-04-11渡边豪
渡边豪
跳槽可视化
网络媒体运营企业Livesense在跳槽网站“转职征募网”上,公布出一则统计数据:
“在发布应聘信息的人中,XX收到聘用的聘用邀请最多,共计25次;XX收到的聘用薪金最高,为1500万日元。”
在人才短缺问题持续加深的今天,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企业招揽跳槽者的目的不仅在于填补岗位空缺,还有能在短时间内招聘到具备战斗力且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员工。而职员跳槽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转职征募网上,企业标明年薪,向想应聘者投标,最终由跳槽者本人决定是否接收。这种颠覆常识的跳槽模式是如何诞生的呢?Livesense的村上太一社长说:“我们的初衷是通过可视化跳槽过程,将转职后的不和谐降至最低。”
村上社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大一时开始创业,2011年12月,他的公司在东京玛札兹市场(相当于创业板)上市。在他差一个月年满26岁时,他的公司转至东京证券一部上市,村上也因此成为在东证一上市的最年轻的企业家。
在人才行业的从业过程中,他深刻意识到“将人才放在合适的职位很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跳槽市场的不透明,其中代表性的问题就是薪金不明确。对于大部分有跳槽意向的人而言,薪水是他们最关心的事,但只有到达一定的聘用环节,公司才会明示具体的年薪数额。
村上社长希望推翻这种传统模式,产生了创建跳槽网站的念头。在这个网站上,企业需提前注明薪水与具体职务,与有跳槽意愿的人达成共识后,再面谈。2016年4月,该网站首次“征募投标”,至2017年末已组织了6次招募,共计4300名用户注册。企业参与的最高纪录是81家,其中包括日本乐天、CyberAgent、DeNA等大型企业。
挖掘自我价值
有跳槽意愿的人可以在转职征募网免费注册,登陆后随时能浏览投标状况。个人可以选择部分信息不公开,但各公司以多少薪金邀请谁、对注册用户的能力与经验的评价都一目了然。
现阶段,不少用户并无迫切的跳槽需求。跳槽至金融创企 MoneyForward的一位男性就是如此,他说:“当初我只想检测一下自己的市场价值,结果收获了比预想更高的评价,这让我感到惊讶。”
他共收到9家公司的入职邀请,大部分年薪待遇过百万。这个结果鼓励他迈出了跳槽这一步,与MoneyForward的4名领导直接面谈后,让他最终决定进入这家企业。对他来说,工作环境的动力比薪水更重要。他说:“如果双方的期待值有所偏差,入职后就会产生摩擦。面谈时将注意力放在互相了解,而不是努力表现自己上,更容易获得对方的青睐。”
转职招募网还有一条“90%原则”,即如果企业成功聘用了跳槽者,实际年薪却低于承诺金额的90%,今后将被禁止参与网站招聘。但即便网站明令规定,依然发生过薪金纠纷的问题。2016年9月,一位软件工程师因企业未按约定支付薪水而离职。据这位男性的博客记录,起初该公司在专职招募网给出的年薪是550万日元,但他实际算下来年薪只有428万日元。该公司的人事负责人称,如果加班25小时,这位跳槽者的年薪总额是491万日元,如果加班45小时,他的年薪就能达到541万日元。
“这不算违反规则吗?”
针对这个疑问,Livesense向该企业进行求证后,将网站使用规则改为“公司投标时需明确说明是否有固定加班费或奖金”,而且“年收入只包括无条件给予的薪水,不含加班费”。
招聘骗局
随着人才市场的活跃,对招聘信息透明化的需求提升。非營利组织POSSE劳动咨询所的今野晴贵为求职者敲响了警钟:“在求职或跳槽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人们默认的招聘启事与事实有偏差实属正常,即便是大型企业或是社会公认的‘良心企业也不例外。”
在POSSE处理过的职场纠纷中,“职位差异”问题是最常见的一种,尤其在二三十岁的求职者身上常见。今野代表说:“当销售等让年轻人敬而远之的职位空缺时,企业往往会用工程师、设计师等高人气职位招揽人才,录用后再调配到销售岗位上,这种手段很常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前所未有的人才紧缺。
“招揽人才本该通过提高待遇等方法来实现,但事实上,大批企业却用欺骗手段进行招聘。”在今野的咨询者中,有人跳槽到承诺月薪30万日元的公司,入职后才发现基本工资只有15万日元,其余均为加班费。
企业在招聘中占主导地位,他们会在招聘书中使用“按照本公司规定”等惯例用语。这类话本身就语意模糊,企业有义务进行详细说明,但大多数企业是在员工正式入职后才详细说明。而应聘者在应聘过程中担心事前询问会影响公司对自己的印象,不敢过问。今野说:“企业正是抓住了求职者的这种心理。现实情况就是,应聘者一味相信企业,最后反陷黑暗境地。”
法律不健全
《日本劳动基准法》第15条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时,雇主有义务明确说明详细条款。但法律规定的时间是签订合同时,而非招聘时,因此应聘者也难通过法律追究企业的欺瞒行为。
厚生劳动省正向国会提案修改《事业稳定法》,要求严格明示劳动义务。但今野对法规的实效性提出质疑:“修正案的内容倾向于企业方,是否能真正奏效尚且存疑。刑事立案本身就会耗费大量人力,就算部分企业会因为违法加班等问题被制裁,要全面禁止招聘欺诈的横行也相当困难。”
今野代表所著的《招聘欺诈》一书解说了,应聘者如何在受到侵害时维护利益。但与工作条件相关的纠纷,基本都要以签订合同后或聘用后的约定为依据,这导致一些人只得忍气吞声,因为跳槽后立刻辞职会给自己的履历增加污点,因此不少人即便吃亏后悔,也只能留在跳槽公司继续工作。
今野为求职者谏言:“跳槽时要做好心理准备,留意被骗的风险,提前保留证据很有必要,尽量预防遭受损害。”
企业看口碑
村上社长认为,不能仅靠求职者对抗黑心企业来实现求职市场的透明化,应深究该问题的根本缘由,应对企业和劳动者未实现最佳匹配的问题。
为解决个人与企业的失谐问题,Livesense除了负责解决跳槽纠纷外,还提供另外一项跳槽支援服务——2010年7月开设了企业评论网站“跳槽会议网”。各企业的前员工与现员工都可在网站上发言,填补招聘启事与现实情况的差距,为求职者助力。现在网站的注册用户已超过480万人,被评论的企业超过70万家,投稿数超过800万篇。
为了不让网站评论变成清一色的吐槽批判,跳槽会议网还在评论页面设置了“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选项。
某企业的经营者对跳槽会议网这样评价:“过去只要肯花钱刊登招聘启事,就能确保招揽到人才。而现在,跳槽会议网站实现了职场环境可视化,老方法已经行不通了。虽然网上的负面评价也给我带来了困扰,但正是因为这些严苛的要求,才能让我的公司成长为求职者眼中的优秀企业。”
另一家公司的人事负责人说:“如果公司的评价数量本身就很少,且只显示了负面评价,就会给大众留下‘这家公司很糟的印象。我希望能有方法避免此种可能。”
也可以“不跳槽”
让跳槽零失败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不要让幸福的基准过于‘相对化,”村上社长说,“如果你只想让自己变得像某人一样,一直与别人进行比较,幸福的基准会摇摆不定。如果不规划自己的生活方式,总有一天会因为某种理由再次跳槽。”
村上社长说自己并不鼓励跳槽:“如果能切实体会到自己与公司共同成长,就会找到工作的意义。留在现单位也好,跳槽也罢,事情没按自己的预想推进就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这种想法绝不可取。所谓自由的工作方式其实是自律的极致,当自立的人变多,企业也会随之变强。”
对一个公司从一而终,工作至退休的时代已经终结。与公司的关系、工作方法、职场履历都与我们的人生直接关联。选项越多,人就会越烦恼。
40岁跳槽者的春天
2016年,一位负责零售业IT管理的46岁男性遭遇了公司业绩滑坡、部门裁员的状况。正当他在为自己的前景担忧时,有公司向他抛来橄榄枝:“要不要来我们这里帮忙?”随后,以此为契机,40多岁的他又经历了几次跳槽,现在年薪有明显提升。
“当收到多个公司的录用通知后,你就有条件与公司交涉了。”
他提升自我价值的方法是,跳槽后迅速做出傲人的业绩。他曾在入职第二天就出差拓展业务,一口气完成了公司内部制度的制定工作。
“每次跳槽都能扩展人脉,结交的朋友私下也有来往,这对事业发展有帮助。”
过去35岁到40岁以上的人想跳槽是很难的,但现如今他们却在人才市场上活跃起来。在“N JAPAN”人才网上,這一年龄段的新用户已达到过去的3倍。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接受45岁以上员工的招聘岗位也增加了一半。在专门汇集可立刻上岗人才的跳槽网站BizReach上,有四成用户的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该网站董事长多田羊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二三十岁的人口减少,职场需要40岁以上经验丰富的人来支撑,二是产业结构急剧变化的大型企业需要能完成开拓新事业、维护发展等新问题的人,因此招揽有经验的应聘者是最佳选择。
即便如此,三四十岁的人想成功跳槽依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想通过跳槽提高收入,如果不兼具专业知识、人脉、行动力等条件,也很难实现。只有不到三成的中年跳槽者能让年收入提高一成。成功涨薪的人,都具备“管理能力”“全面而专业的T字人才”“英语水平高”“灵活适应性”“明确自己能做和想做的事”等条件。但跳槽能否成功也不仅取决于收入的上涨幅度。
理念相合更重要
2015年1月的一天,46岁的中山理香在读描述关于未来世界的小说《2052》时,迸发出一个想法:人应当对未来负责。在那一瞬间,她决定了自己未来事业的方向。
如今她在医疗保健公司FinC负责人事工作,这是她的第5份工作,此前她就职于某大型IT企业。虽然跳槽后收入减少,但FinC通过关怀健康与科学技术解决社会问题,让她产生了共鸣。她认为,年轻人会根据自己能否突出、是否有话语权来挑选工作,但等年龄渐长,人会因公司理念而跳槽。
44岁的小林佳德就职于教育投资公司Manabo,跳槽过9次。对有跳槽意向的人,她的建议是,觉得迷茫就不要跳槽。“如果你因为讨厌现在的工作而跳槽,是不可取的。但如果目的是涨薪,那你要明白一个残酷的现实——工作难度会随薪水上涨而加剧。薪水降低,工作或许会更容易。”
她目前的工作年薪也比之前低,工作内容是通过手机APP提供教育内容,因为这种工作模式带有未来感,她毅然决然地投入其中,想在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里实现自己的市场价值。
48岁的原田一进则认为与领导脾气相投最重要:“如果跳槽到领导一手遮天、将责任强推到他人身上的工作环境,日后也不会顺利。我会观察领导对端茶社员的态度后,再判断他是否值得共事。”
Bizreach网站董事多田洋祐说:“跳槽时应认真思考自己优先考虑的条件,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最后能靠直觉做出选择。在四十几岁的年龄段,人应当已经明了自身事业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无视这种直觉,只根据职位高低和年薪选择公司,往往会后悔。比如,有人先选择了高薪但需常驻外的工作,独在异乡的时间里他愈发感受到家人的重要,在经历了因地震与家人中断联络的意外之后,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人身边上班。”
二次聘用離职员工
离职后又想回归的员工往往会有这样的心理障碍:倘若再次投奔旧公司,眼前就会浮现出上司以及同事冰冷的眼神。N Japan公司曾对220家企业进行调查,67%的公司表示曾二次聘用过离职员工,其中不乏NTT、西日本、横滨银行、Nitori等大型企业。N Japan的主编冈田康丰解释道:“在当今这个前所未有的卖方市场里,公司不愿聘用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前员工既不需要花费金钱进行培训,又能快速融入企业文化,与岗位匹配度高,因此愿意接纳前员工的公司不断增多。”
离职者回归之后,能够幸福地工作吗?森用乳液公司从2007年开始接受离职者的二次应聘。36岁的片野笑在2016年通过这一制度回到森用。2003年,她进入森用乳液工作,负责招聘毕业生以及推广新产品。她从为他人解决问题的人事工作中感到了价值所在。抱着“照顾更多人”的愿望,她在入职4年后决定离开,转战酒店行业,跳槽到京都某高级酒店。最初她怀揣梦想,不觉疲惫,但漫长的夜班、过短的休息时间让她感到艰辛,最终拖垮了自己的身体。
不得已,两年后片野笑再次跳槽,从事了食品与酒类营销后,她又开始觉得这不是自己能坚持一生的工作。不知不觉间,她已经35岁了,周围的朋友纷纷结婚生子,迈入人生新阶段,她却仍不知未来的道路在哪里。
正在这时,她从当年森用乳液的后辈那里听说了二次录用制度,不禁心动。面试中她提出想去劳动管理部门,挑战人事负责人职位。2016年5月,她再次被森用乳液聘用。上班第一天,她紧张地坐在属于自己的座位,内线电话突然响起,是之前部门的前辈打来的:“哎,你在干啥呢?”对方应当是为了让她舒缓心情,才找她闲谈。玩笑间,她发现与老同事并无隔阂,真切地感受到能够与之继续共事的快乐。
尽管薪水比上一份工作稍低,但她可以平衡生活与工作,加上原本就热爱森用乳液的产品和文化,她比第一次加入森用时更加热爱公司了。
有人会带着在其他工作单位积累的经验,回到前公司,为公司的发展增添助力。在采用员工推荐人才制的企业,人事负责人也发现,被推荐的不少是离职老员工,尽管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老员工的录取率的确非常高。“辞职者是背叛者”的观念已经过时。
[译自日本《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