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类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
2018-04-11葛平淑赵秀春张江燕刘德全
葛平淑,赵秀春,张江燕,刘德全,张 涛
(大连民族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5)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性质及培养目标,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又受学校整体办学定位的影响[1]。大连民族大学是一所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凝练了“立足沿海、服务民族,应用为主、教育创新,质量立校、因材施教,团结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2]。为了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学校于2010年提出增设车辆工程专业的申请,2011年3月获得批准,2012年7月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有4个年级。车辆工程专业是基于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基础和良好的地方产业环境以及巨大的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而设置和建设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教学模式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车辆工程专业建设
1.1 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制定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法,规划人才培养的整个实施过程[3]。在充分地学习理解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民族地区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先后到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院校进行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实地考察,结合国内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教育状况、东北以及民族地区汽车人才实际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车辆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汽车行业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能在汽车生产企业以及车辆运用和管理检测部门等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实验、检测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既要注重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知识的培养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检测技术”等;同时根据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车辆工程专业分为汽车制造和汽车电子两个方向,学生自愿选择方向并分别修读相应方向的专业基础课。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实践手段与技能,注重能力的提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2012版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包括金工实习、机械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拆装与汽车驾驶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新版培养方案中,考虑到实践基地及实验设施建设的提高,将金工实习教学环节改为工程训练实践环节,拆装与汽车驾驶实习改为车辆构造拆装实习;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车队、创建Honda节能竞技车队等,同时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太阳鸟项目等实践创新平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连民族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偏远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因此,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能够让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既考虑《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学生培养目标[4],还考虑了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整个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加重了基础教学的比例。车辆工程专业要求最低修读18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8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课外教学10学分。在理论教学课程中,公共基础课程51学分,学科基础课程48.5学分,专业课程38.5学分。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课程分别占理论教学的学分比例为37.0%、35.1%和27.9%。体现基础教学的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课程占理论教学的72.1%。同时,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中,还设置了与课程相配套的“机械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车辆构造拆装实习”“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
1.2 完善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管理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5]。课程建设目标需要与时俱进,体现行业以及地方特色,同时也要体现本专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全面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车辆工程专业是中国高等院校中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工程背景的应用性学科。合理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从学科的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内容,无疑是构建和执行培养方案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为此,大连民族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和完善教学内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
(1)构建合理的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6]。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等课程作为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体系;以“拆装与汽车驾驶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为主的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体系。
(2)最大限度降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率,避免重复交叉现象。
(3)加大选修课的课时比例,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
(4)组织全体车辆工程专业教师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1.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连民族大学作为少数民族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重任。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是高校教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是完成这一重任的保证。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适应性强的师资队伍放在重要的位置。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5名,分别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日本上智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7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66%,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学位层次较高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采取多项措施:
(1)营造和谐稳定、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2)建立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管理机制,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从专业成立以来,共引进博士2人,有2人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2人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多人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培训。
(3)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1.4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建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强化实验和实践的教学环节。校内的实践资源有汽车电子技术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室、汽车检测及拆装实验室、制造装备实验室、机械工程材料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等,设备总价值600多万元。同时,学校的工程教育学院负责全校工科专业工程训练实训教学,构建了面向多学科要求的工程实训教学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的所有实验教学内容均能正常开展,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和加强。另外,学校新建成工程教育实训基地,内设汽车检测中心、车辆构造拆装基地、汽车电子中心、大学生创新工作室等,设备总价值800多万元,为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在国家调整汽车产业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奇瑞汽车整车项目、曙光汽车整车暨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相继落户保税区,并吸引了许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向大连转移,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群;2011年,华晨汽车大连专用车产业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开工建设;2012年,东风日产整车项目落户大连保税区;201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计划在大连投资建厂。截止2016年,大连保税区拥有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近百家。
大连民族大学坐落在大连金普新区,拥有与这些汽车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大连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大连汽车职业技术鉴定所等8个实习基地,进行汽车结构拆装、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其中,2015年机电工程学院申报的“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这些实践环节大大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1.5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车辆工程专业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两大实践教学体系,即以课程实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拆装与汽车驾驶实习、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为主体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和由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环节构成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力图从多层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竞赛团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集合体,不仅涉及内部成员主体的年龄组成、知识结构、技能专长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且还包括一系列广泛而复杂的外部资源[7]。以本科毕业设计、太阳鸟项目和各级“大创”项目以及辽宁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为主要载体,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创新活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的大量学生参加了学校的“民族之魂”方程式赛车队,并在全国方程式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获得了2015年“蔚蓝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效率测试第三名。还有一部分学生组建了学校“飓风”节能赛车队,并参加了“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这些实践创新平台的建立,提供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应用基础。
2 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成果
2.1 队伍建设成果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自创办专业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项目3项,中央高校自主科研基金项目11项,参与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民委项目3项,总科研经费达到458.85万元。教师发表论文54篇,其中大多被SCI、EI检索,撰写专著4部,编写教材2部。车辆工程专业教师围绕自身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将论文、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等科研成果运用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大学生科研项目和车队比赛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成绩。教师的科研成果已经从多层面、多角度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工作中,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科研理念、高度的创新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献身精神投入到新专业的建设中,使专业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2 教学研究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教学和科研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两个重要职能[8],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科研是大学活力的源泉,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研,车辆工程专业教师在科研方面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比较好的科研成果。
教师在参与教学的同时,十分注重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目前有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在研,1项国家民委项目,多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立项的教改项目——“渗透式双语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形式,指导学生翻译多篇科技文献,撰写英语实验报告及英语论文多篇,编写渗透式双语教材1部——《任务型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系列教材-车辆工程》,获得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通过渗透式双语的开展,注重课堂渗透,日积月累,使学生更加容易且无负担地掌握更多专业词汇,提高专业英文水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3 学生培养质量
2013级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有49人次获奖,获得荣誉称号129项,在“蔚来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HONDA节能竞技大赛、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多项赛事中获奖。2013级车辆工程专业59名同学中,考取硕士研究生6人,公务员6人,1人参军,有40多名同学与专业相关单位签约,就业率超过90%。
3 结 语
为更好地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办学宗旨,大连民族大学结合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和车辆工程专业特点,制定了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一支科研与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构建了合理的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强化实验和实践的教学环节,建立了多个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经过近五年的工作,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圆满完成2018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从学生平时学习、期末考试、获奖情况和参加社会实践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本校和其它民族院校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