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1”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2018-04-11汤伟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年2期
关键词:导向人力资源管理

汤伟娜, 刘 追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0 引 言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对实用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实践教学逐渐被高等院校关注和重视[1]。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包括理论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两个部分[2]。当前对实践教学一些片面的认识、工作的误区,不同程度地造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弱化[3]。然而加强实践教学,学习实践知识已成为一些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4]。本文着眼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以石河子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设计为例,深入剖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核心理论模块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实验为导向,构建基于社会实践、网络教学平台(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实验模块的“1+2+1”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已经在2013级和2014级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教学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各环节设置系统性不强

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看,实践教学只起到对理论课程补充和辅助的作用。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看,虽然教学形式比较丰富,如社会实践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软件模拟以及“问题启发式”实践教学,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并未围绕某一主线设立。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降低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理论知识的把握力度,且影响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的整体性认识和掌握。

1.2 “问题启发式”教学效果可持续性不强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章节课程结束后布置相应的思考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短暂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然而该教学方法并未达到“问题—思考—解答—反馈—问题”等循环过程,教学效果的可持续性不强。

1.3 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不足

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软件的学习和使用。该课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软件已经应用了5年,其内容等是依据5年前的知识体系、理论构建、专业技能开发的,对现有时事热点、新技能跟踪不够,因此,实验软件的应用多数是滞后于学生的学习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很难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对专业技能的要求。

1.4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力度不足

在竞争激励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作为企业引进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团队合作能力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实践教学立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模式单一,并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提升的需求。

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2.1 “1+2+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2.1.1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各核心理论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核心理论模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职业发展等。该模块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即把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导向法”与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任务导向”法系统地衔接。如招聘与选拔章节:① 在该章节讲授前布置相应的问题。如以案例形式布置的问题为:“结合所给的案例谈谈企业招聘渠道有哪些?”“案例中招聘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以时事热点为主布置的问题为:“谈谈你对90后‘裸辞’现象的认识”。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可以初步认识该章节的知识点。② 结合学生问题的解答,进行理论知识的梳理与讲解。③ 以“任务”形式完成本章节的学习,具体任务是结合团队中各成员具体职位情况,设立一套招聘流程,并完成招聘与选拔的情景模拟工作。

2.1.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技能提升为目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高等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不能替代[5]。高校实践教学应该结合实践教学的目标,建构一个既独立于理论教学,又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的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6]。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时,围绕教师、学生、教材、问题、任务、网络教学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实验7个要素进行。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各个核心理论模块为基础,包括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导向活动、任务导向活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等4个核心部分,最终形成一套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技能提升为目的”的“1+2+1”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第一个“1”代表社会实践活动模块,“2”代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块和“任务导向”教学模块,第二个“1”代表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模块(见图1)。

2.2 “1+2+1”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内容

2.2.1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

典型企业调查型实践教学更加直观、真实的向学生展现了企业人员相关情况,通过选取本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如新疆天业集团公司、新疆燕京啤酒公司、大有赢得种业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调查,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主动交流。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模块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具体包括[7]:① 高级管理人员对话。安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管与学生对话,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将课堂学习知识和实践问题联系起来,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② 人力资源管理预览。由专业管理人员讲解,了解和感受一线员工的管理实践,同一线员工进行访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实现预览。③ 典型企业调查总结。根据参观考察、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介绍、与人力资源高管对话,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图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1”实践教学体系

社会实践活动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第一章 概论”讲授后,一般在第2周或第3周进行,安排1~2次,该实践活动部分占用4个课时。该环节既是对之前所学管理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知识的预览,更是为后期相关教学内容讲解做好准备。社会实践活动相应准备工作由教研室专业负责人统筹安排、教研室主任负责落实,保证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社会实践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阶段,学生分组总结与讨论。分组遵循自愿原则,每组人数控制为5~8人。

2.2.2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教学内容

(1)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块。“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操作性强,而且实施效果良好。随着网络技术及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和合理地获取信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课程设置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如何激励90后员工”、“谈谈你对90后‘裸辞’现象的认识”、“如何看待企业发放奖金‘庸俗化’的倾向”等热点问题。此外,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正规网站,寻找这些网站报道的热门话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教学模块包括问题设置、学生获取问题与资料搜集、资料整理与问题解答、教师总结与评价。

① 问题的设置与发布。问题设置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当前一些理论或实践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探讨能力和创新精神[8]。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问题”则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课程为基础,在多元化、多样性原则下设立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问题的解答能够对授课内容提前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设立的问题提前一周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见表1)。

表1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块

② 问题获取与资料搜集。资料的获取渠道多元化,包括教师推荐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书籍、网络教学平台的视频资料、网络教学平台的PPT阅读、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的阅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网站等。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后,对资料进行讨论、交流与整理。

③ 资料的整理与问题解答。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讨论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交流;在办公室面对面进行与教师交流;学生自己寻找教室、讨论间等,与同学自由约定时间进行讨论与交流;自己寻求企业或者外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与解答。问题的解答过程丰富化,汇总的答案由团队负责人提交至网络教学平台。

④ 教师总结与评价。总结部分:在每一章节开始的时候,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总结,并进行该章节课程的引入(该环节大概用时10 min);评价部分:该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即10分。每组所提交的答案结合或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可获得加分,满分10分。

(2)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任务导向”教学模块。任务导向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引导是关键,技能提高是目的[9]。该方法让学生自由组队共同完成,在任务驱动下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10-11]。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导向法教学模块具体包括4个部分:设计导向任务、任务团队建立、导向任务展示、教师评价。

① 设计导向任务。任务导向法中最重要工作是导向任务的设置,其中导向任务需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内容布置,既要符合可操作性,又要具有创造性,具体的教学任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发布(见表2)。

表2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任务的管理图

② 任务团队重塑。建设学习团队,确定小组负责人,明确各自的职责;确定任务流程,要求小组负责人对团队成员的任务分工、研讨过程的记录等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记录。

③ 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即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完成导向任务流程给出一个评价;结果评价,即教师对每个团队成员完成的导向任务给予评价。最终评价结果是将过程评价和任务过程评价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综合评分。

2.2.3实验室的实践教学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有12学时,其中8学时是实验教学内容,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软件和管理行为实验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系统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等模块进行模拟,使学生深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并运用某些方法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项目,如小微企业薪酬设计。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解决公司成立的组织结构设计、人员招聘和选拔技术、系统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实验操作。本环节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每一章节学习情况的检验。每个团队需要在这个环节把事先准备的组织框架、人员设置、岗位分配、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资料进行录入,且每一个模块都是层层相扣,相互衔接,因此,各个团队,必须保证每一项准备工作均已经完成。

(2)实验总结。鉴于本门课程为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深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展现学习任务,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最后会系统性地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在最后一次课程,要求学生就这一学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实验的操作以及团队合作等几个部分进行10 min的汇报。

管理行为实验的内容在专门的行为实验室完成,具有灵活性,能够起到与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模拟软件互补的作用。如设计与完成招聘与选拔工作,可以借助实验室来进行角色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实验,让学生较真实地接触人力资源管理。

3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1”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3.1 明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首要工作是明确培养目标,它是完成实践教学的保障。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度理解理论知识,获取专业技能,只是教学的浅层目标,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1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则是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学科建设、学生个人情况等协同设立,在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具体体现,力求学生掌握与应用工作分析、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等基本模块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等,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学生的课后时间利用率低。虽然许多教师都在尝试布置一定的作业,推动学生课后复习、课外实践,但教学效果不能保证。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利用课外时间,按照“学生自愿、教师帮助”的原则,鼓励学生采用成立或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社团、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模拟竞赛等方式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提升综合素质。

3.3 提升实践教学授课教师的技能

实践教学的丰富化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采取多种途径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涉及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掌控的能力等[14]。为提升教学能力:① 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学研讨会,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解读与深究;② 每月组织教师到本地典型的企业调研与交流;③ 选派教师参加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研究会等学术会议与其他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交流。

3.4 加强实训室与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软件的教学融合

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软件中的招聘模拟、薪酬体系构建的讨论等需要与管理行为实验相结合,不仅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还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实验教学内容应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且要鼓励教师利用新购置的实验设备进行二次开发,研发适用于教学的实验项目[15],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软件与管理行为实验室的教学融合,从而提升实验软件的使用效率。

3.5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制度

实践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衡量工作,但实践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难点。实践教学的考核更多的是要展现综合能力[16],因此,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与学情况,充分考虑实践教学内容的过程性和开放性,采用柔性化、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分层次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教学结束后的心得体会撰写、实验模拟软件的应用情况等综合分析。评分方式采用多主体评价,考核主体包括教师、团队负责人以及学生自身等,建议每一评价主体评价的比重为50%、30%、20%(具体比重结合学生专业情况来设定)。

4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1”实践教学效果及反思

4.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1”实践教学效果

该实践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等方面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

(1)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教学法结合使用,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学生在课程组教师的指导下成果申报了科学研究项目,如校级SRP项目等。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软件的使用,不仅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操作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部分学生团队在对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软件的熟练掌握下,在课程组教师的指导下荣获了多项实践奖,如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新疆赛区)二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第七赛区)一等奖。

(3)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采用典型企业调查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去”,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还较好地提升学生把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4.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1”实践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石[12]。

(1)教学教材的匹配性有待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实现了区域化、特色化和典型化。与本校学生相匹配的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正在出版,在未来教学过程中将在教学内容中加大本土化案例教学。

(2)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有待提升。①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软件中提供的案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无法进行更改。② 管理行为模拟实验使用的是2015年新开发的案例,有待进一步完善。③ 实践教学中典型性案例有待进一步开发。

(3)实践教学对教师实践技能要求较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师多年来从事的工作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虽然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或咨询工作经历,但多数教师不具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开发。

(4)实践教学各环节协作难度较大。“1+2+1”实践教学体系虽然衔接性较好、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实践教学各环节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较大难度,如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问题导向”教学、“任务导向”教学等方法的引入,这些方法教师控制难度较大,需要协调多方面的人员,才能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

5 结 语

基于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保证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围绕教师、学生、教材、问题、任务、网络教学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实验7个要素,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各核心理论模块为基础,形成了 “1+2+1”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体系的应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科研能力也得到较好的增强;提升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块的全面性、系统性把握,并取得了一系列荣誉;还增强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

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更顺利推行,课程组对实践教学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能力、教学衔接等方面进行反思;并为该实践教学体系设立几项保障措施,如明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实践教学授课教师的技能、加强实训室与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软件的教学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11-14.

[2]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86-187.

[3]潘海涵,汤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4-106.

[4]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46-49.

[5]梁宏.搭建实验实践一体化平台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4.

[6]王源远,王丽萍.高校实践教学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14.

[7]刘追.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管理学家,2013(22).

[8]曹凤月.课堂实践教学: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4):106-109.

[9]黄振江.任务导向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究和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42-43.

[10]曲凌.任务驱动的小组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6):200-203.

[11]付寅琦.任务驱动法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148-150.

[12]汤静燕.反思教学实践,教师成长的起点——“反思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修班”综述[J].中国外语教育(季刊),2013(1):63-65,72.

[13]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14]叶柳.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刍议[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25(1):155-157.

[15]王兴芬.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及其管理机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17-119.

[16]李焰,邰江霖.地方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109-112.

猜你喜欢

导向人力资源管理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偏向”不是好导向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