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 下身子加油干
——记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马家窑村驻村第一书记牛世伟

2018-04-11文/李

今日农业 2018年24期
关键词:马家窑第一书记贫困户

文/李 岳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牛书记在来马家窑村的这几年里,不驰于空想、不骛于嘘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总能在田间地头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把蓝图变为现实,逐步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题 记

牛世伟同志是定襄县住建局监察大队中队长,于2015年8月去马家窑村自愿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任职至今,始终把帮助马家窑村摘掉贫困村帽子,带动全体村民实现共同富裕,走向小康社会放在工作和生活的首位,带领着马家窑村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走街串巷,了解村情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要深入贫困户家中,与他们拉家常聊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从平常交谈中发现他们的困难;与过去的老村长、支书进行交谈,了解村庄的历史和人文。

马家窑村为红色革命老区,位于河边镇李家庄片山陵地带,距离县城25公里,与镇政府相距12公里,交通落后,道路狭窄。全村85户165口人,常住人口不足80人,耕地面积776余亩,该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发展落后,属于“一方水土不养育一方人”的地方,是我县典型的经济贫困村。

牛世伟第一次走进马家窑村,看到村庄贫穷的样子,就定下决心,一定要让村庄脱贫。上任伊始,他从25公里外的县城,直接搬进大山深处的村中居住。经过无数次的村中走访,了解到该村群山环峙,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大多分布在嶙峋的山地与幽深沟谷间,经济结构单一,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村里的多是些老弱病残。以村为家,忘我工作,扑下身子,针对老百姓想什么、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怎么去帮扶等,设身处地的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并与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建关系,处朋友,融入其中,用心感化,通过思想去引领。广泛了解村情民情。他参与了村支“两委”班子整顿,统一干部认识,帮助他们转变和更新落后观念,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两委班子呈现出空前团结的局面。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逐步明晰确定了产业扶贫和发展旅游扶贫的思路。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该村严重缺水,一直是制约村庄发展的主要因素,牛世伟一上任就展开调查,请专家勘测,却发现马家窑村不具备打井出水的自然条件,于是经过多次与李家庄村进行沟通,终于同意从李家庄村引水,于是,又多次跑住建、水利、农委寻求资金、技术、设备帮助,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在村中分别建成200立方和50立方的蓄水池两个,共铺设管网980余米和其他的配套设施。解决了村中饮水困难,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投资15万元,两座水池顺利建成,彻底解决了马家窑村人畜饮水问题,打好了群众基础,为下一步养殖业和旅游业提供了保障,也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打实了基础。

从村民日常生活中发现,村里主要种植物为马铃薯与谷子,但谷皮和吃不完的马铃薯却全部扔掉,十分可惜。并且村庄四面环山,纯绿色、原生态环境,其家鸡养殖是村民致富的一个好途径。介绍朋友投资20000元购买2500余只鸡,分送到35户村民家里,让村民自家饲养,不用村民掏一分钱,种鸡将来不能产蛋后收回,然后再换一批种鸡继续由村民饲养,并帮助饲养户销售鸡蛋,这样就把不能吃的谷皮和要倒掉的马铃薯变成鸡蛋,每只鸡能帮助贫困户增收约200元。同时,按照每只鸡苗为12元,除去农户饲养期百分之十的死亡,每只鸡需要成本15元。两年半收回老鸡的市场价格为35元,每只鸡为投资方带来20元的收入。

万事开头难,有了养鸡的经验,并经过深入市场进行调查,充分利用县扶贫办的优惠政策和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争取到扶持资金50万元,通过实地查看当地自然状况,征求老百姓的意见,最终确定进行驴养殖项目,通过与贫困户合作的方式,发放于贫困户手中,共发放55头。预计用两年的时间进行繁殖,实现每户1头驴的目标。适合养驴的贫困户15户,投资10万元,购入种驴,并发放于饲养户手中,到目前,部分种驴已经开始繁殖,每繁殖一头将给村民带来5000元的收入、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发动家属、社会企业开展马家窑送温暖,多次送去衣物,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和垃圾箱。

成 立公司,旅游先行

在多方了解村情的基础上,发现河边镇的15个村的农副产品销售困难,很多农产品成熟后由于销路不畅通,滞留在农户手中而导致浪费,使山中的宝被埋没,十分可惜。在朋友间三番五次介绍、游说,成立了马家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注册了“马佳肴”商标。通过电子商务、店铺销售、建立微信公众号,与北京电商楚楚街公司,忻州电商初蕴公司展开深入的合作,在京东商城开辟商位,借助已成熟公司的平台和先进管理经验,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途径将马家窑及周边贫困山区的系列农产品推广出去,本着质量第一,诚信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迅速打开市场。

建立马家窑乡村旅游和红色教育影视基地。马家窑村明万历年间属定襄县青石都,古称五女崖,抗战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接待过途径此处的游击队员,广大村民积极投身于各项支前活动中,为解放家乡、建设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马家窑村远离城市,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立足抗战老根据地这一优势,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教育,请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多处筹集资金,前期投入40余万元,建立起革命老区乡村生态旅游基地,大打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体验牌,购置服装道具,抓修街道战壕,张贴抗战标语,挖掘抗战故事,聘请本村老地下交通员王命年讲抗战故事,让村中贫困户人员当服务员、道具员、售货员、导游员,从2016年5月1日运营开始,游客纷至沓来,每天接待游客200余人。到现在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同时带动起村里的鸡蛋、马铃薯、苹果、小米、绿豆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旅游、农特产形成良性循环。共带动30户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7344斤,增加收入6万余元,共带动贫困户32人参与务工,增加收入33395元。红色旅游已在全省引起轰动效应,在省市县第一书记马家窑现场学习交流第一届会议圆满完成的基础上,今年又召开了第二届第一书记现场交流会。全省第一书记60余人来马家窑学习交流。马家窑革命老区以红色主题形式在省、市、县电视台、报刊杂志宣传广播。不仅成为定襄富有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也为马家窑脱贫致富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的收入,进一步将村中的土特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村民自愿投资入股的形式,在县城成立设立马家窑特色饭店,将村中种植的绿色土豆,散养的鸡蛋、鸡、鸭、羊、驴等产生更高的收益价值。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牛世伟不仅给山民们带去了新思想,而且从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入手,每一构想,每一举措,都是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充溢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牛书记不为自己,专门利人,带领村民奔波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有诗为证:

住建干部真心好,

驻村三年有成效。

不畏艰难与困苦,

胸有成竹布蓝图。

破旧房屋换新貌,

红色旅游助发展。

任劳任怨埋头干,

共筑美丽马家窑!

猜你喜欢

马家窑第一书记贫困户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马家窑彩陶器型的发展与演变
神秘的马家窖彩陶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美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文明厚土 再添华彩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