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探讨
2018-04-11杨进峰
杨进峰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前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特别是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让拥有高科技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学习热情不断恶化,学习专注度不断下降。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形势,课题组对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技能出发,采用了开放式、共享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四大核心技能
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2]。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是培养能够从事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题组在对珠三角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问卷、咨询、专家座谈、企业走访、相关院校走访等,确定了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人才需求结构,如下图1。
图1
其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需求最大,占比76%。而从事汽车维修技术的人员,其具体岗位包括机修、电工、钣金、喷漆、空调等。根据这些岗位需要的能力,课题组确定了该专业需要培养学生两大通用技能即服务顾问和保险公估能力、四大核心技能,如下:
能力1:熟练并正确使用汽车专业工具。
能力2:机修能力。具体就是拆装能力。
能力 3:电修能力。具体就是电器与电路的检测与改装能力。
能力4:综合故障诊断排除能力。
2 传统课程教学
传统的课程教学,都是以灌输式讲授为主,通过PPT、多媒体、视频、动画等,辅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2个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不是多媒体就是黑板,学生兴趣低,教学效果差。
(2)教学对象研究不深。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中的低分段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较差,喜欢实践操作,同时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沉闷等。
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与过程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2大机构、5大系统,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点火系、启动系、供油系、润滑系、冷却系等。课程学习目标就是掌握2大机构、5大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理论知识,能够对2大机构、5大系统进行拆装和常见机械故障检测排除。课题组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本着理论够用,突出实践,从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角度出发,我们首先将课程内容分为3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汽车常见工具的识别与使用,第二部分是汽车发动机构造理论学习,即2大机构、5大系统,第三部分是汽车发动机整体拆装与调试练习实践。其中,三个部分是三个阶段,第一部分需要4个课时,第二部分需要24个课时,第三部分需要48个课时。课时的分配重点突出了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2)教学模式的改革
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喜欢操作和实践这个出发,课题组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一般情况下,汽车因发动机产生的故障率超过汽车故障的50%。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是从事汽车维修人员的必备职业技能,要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或者对发动机进行大修,首先要学会对发动机进行正确的拆装。鉴于此,课题组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多媒体理论教学之外,还开展了1个中心,2条主线的改革,即1个中心,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为中心,2条主线,即纠错之旅—一场“轻松”但又专业的纠错之旅,第二是华山论剑—汽车发动机拆装比武大赛。
先看一场轻松但又专业的纠错之旅。具体做法是:从班上选择2个有一定实践操作基础能力的学生进行一个发动机台架的完整拆装,老师作为现场专家进行讲解和指导。学生拆装的完整过程,从选择工具开始,到整个拆装完毕,是否有正确选择工具,正确的使用工具,拆装动作是否规范,拆装顺序是否正确,是否有不文明操作,拆装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等进行现场及时纠错。2个学生在拆装过程中,只要出现错误,现场老师就及时暂停操作,指出错误并解释原因,正确演示,其他学生在围观过程中,既可以有序发言评价,也需要记录每一条学生操作有误的动作点,这样既保持了学生的专注度,现场活跃轻松的气氛,也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第二是汽车发动机拆装比武大赛。具体做法是:先在班级内或平行班之间,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实践操作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也充分考虑学生个人意愿,进行适当调配。3个人一组,报名参加汽车发动机拆装大赛,每一组都有自己的队名和口号。学生在进行发动机拆装大赛之前,授课教师公布发汽车动机拆装大赛的流程和打分评价标准以及要求,报名学生除了正常上课时间进行拆装操作,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不断练习,为大赛作准备。整个大赛,分为2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预赛阶段,根据每组学生整体表现,比如团队表现、学生临场的发挥、拆装完成的时间、拆装过程中动作规范程度、拆装实训报告的撰写等,由学生投票、授课老师进行打分、评价和公示,挑选6组进入最后的决赛。第2个阶段是决赛阶段,这个阶段,对每一组学生要求更高,除了常规的拆装操作,还要进行更专业的操作,比如对正时,涂抹机油、讲解和部分大修等。比赛评委为多位汽车专业老师进行现场综合打分和点评,确定1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现场颁发奖状。
(3)考核方式的改革
1)岗位能力标准考核
为了增加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课题组根据汽车维修技术人员中机修工岗位涉及到发动机机修方面需要的能力对学生实施考核,制定了发动机机修能力模块,学生需要完成能力模块中各个级别的岗位任务。
2)过程考核
学生在学习的三个阶段,都有考核,每个阶段,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以作业,练习为主,实践考核则以能力模块中制定的项目完成情况,由课题组成立技能考核组,对学生每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4 课程改革后的效果
(1)学生满意。这种纠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岗位能力考核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双方情感的交流。通过学校教务系统学生课程评价,每年学生对此课程评分为95分左右,以及每学期的期中教学座谈会,学生对该课程满意度也较高。
(2)技能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参加了相关的实践操作,也都有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和平台,所以学生参与度极高,而且在参与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操作心得,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了操作能力。在课后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训报告中,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课后文字总结,最终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大大提升。
(3)职业素养提高。专业的拆装实践,从一颗螺丝的扭矩要求到对正时等培养了学生专业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明白汽车维修过程中每一个技术动作,都会影响到汽车性能和驾驶乘坐人员的安全,马虎不得。而分组团队的实践,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团队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3]。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较好的培养了学生专业核心技能能力 1和能力 2,学生在快乐气氛中完成了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树立了对以后工作的信心。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
[2] 胡光辉.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探究[J].湘潮月刊,2014(2).
[3] 林金泉.以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为例探索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 2012(2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