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工况下站立乘客质量加载方式对客车强度的影响
2018-04-11夏德伟徐志强施旭峰王文静李东芳
夏德伟,徐志强,施旭峰,王文静,李东芳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技术与发展中心,北京 100020)
引言
在客车的设计中,车身和底盘结构设计的强度和刚度直接影响着乘客和司机的安全,为了提前预知设计缺陷,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客车的安全性。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出客车底盘和车身的应力大小,从而判断客车的强度[4-7]。在分析中常用到的有五种工况,即弯曲、制动、转向、驱动和扭转,其中转向工况分左转向和右转向两种情况。在进行转向工况下强度分析过程中,关于站立乘客质量的加载方式,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采用均布载荷的方式,将站立乘客的质量加载到客车上,有的采用质量点的方式加载到客车上,不同的加载方式以及加载位置,会导致结果的差异,从而会误导客车的设计。
本文就右转向工况,针对站立乘客质量加载方式对客车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前处理软件选用的是ANSA,求解器选用的软件是 ABAQUS,后处理选用的软件是 Hyper View,通过以上三种软件来分析右转向工况下,站立乘客质量不同的加载方式对客车强度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出在进行有限元计算时,载荷的加载方式以及加载位置对结果的重要性,为有限元分析工程师提供借鉴,避免因载荷施加方式的不合理导致的结果的不准确性,进而影响客车的设计开发。
本文选取客车满载时站立的乘客人数为60人,考虑到前期建模工作量较大,故采用每7人或8人一组为一个质量点的方式进行加载,车尾部是每7人一组,车中部是每8人一组。在本文中针对站立乘客质量加载采用了五种方式, 第一种,X方向为0、Z方向为835mm,第二种,X方向为0、Z方向为500 mm,第三种,X方向为500 mm、Z方向为500 mm,第四种,X方向为500mm、Z方向为835 mm,以上四种情况中Y方向不变,第五种,将站立乘客质量均匀分布到底盘上,通过查看计算结果来判断五种加载方式对车身和底盘的强度影响。
1 模型的建立
1.1 模型导入
客车底盘和车身是比较复杂的空间薄壁结构,底盘是由截面形状不同的矩形管焊接而成,车身也是由不同截面的矩形管焊接而成,底盘和车身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考虑到客车底盘和车身结构较为复杂,很难对所有的部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故在尽可能反映客车结构力学特性准确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相应的简化。去掉模型中对客车整体强度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的小部件。为提高计算精度,在三维软件中建立客车实体模型,并导入ANSA软件中,最终客车几何模型如图 1所示。
图1 几何模型
1.2 材料属性
客车底盘模型材料选用 Q345钢,力学特性如下:弹性模量为 2.1×105MPa,泊松比μ为 0.26,密度ρ为 7.8×103kg/m3,热处理后的屈服极限为345MPa。客车车身模型材料选用6061T6,力学特性如下:弹性模量为0.69×105MPa,泊松比μ为0.33,密度ρ为2.7×103kg/m3,热处理后的屈服极限为240MPa。
1.3 网格划分
本文中客车底盘和车身采用2D壳单元进行建模,网格尺寸介于2~12 mm之间,焊缝采用Beam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塞焊采用采用壳单元模拟,相交面采用共节点连接,螺栓孔做两圈washer,采用MPC方式耦合,如图2所示,从而完成客车各部件之间有限元模型的连接。
图2 焊缝处理
图3 塞焊处理
图4 相交面处理
图5 螺栓孔处理
1.4 边界条件
在进行客车右转向工况强度分析时,本文边界条件是约束客车底盘吊耳安装位置处,约束情况如下:
1)左前吊耳安装位置处约束UX,UZ两个方向自由度。
2)左后吊耳安装位置处约束UX,UY,UZ三个方向自由度,如图6所示。
3)右前吊耳安装位置处约束UZ一个方向自由度。
4)右后吊耳安装位置处约束UX,UZ两个方向自由度,如图6所示。
图6 后桥吊耳安装位置约束示意图
2 载荷加载
客车运行过程中会承受各种载荷的作用,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必须对载荷进行合理的加载。本文中的客车底盘和车身载荷主要包括电容及支架、驱动电机、发电机、电机控制器、高压线束、动力电池、LNG 气瓶、发动机、转向系统、冷却系统、制动系统、前围玻璃钢、后围玻璃钢、顶盖玻璃钢、乘客门、风挡玻璃、风道、地板、加热器、散热器、顶风窗、空调、侧窗玻璃、仪表台、座椅、雨刮、顶盖线束、前围线束、后围线束、底盘管线、乘客、司机等其它附件重量。
载荷的加载方式,常用的是集中载荷[9]和均布载荷两种。针对客车运动过程中底盘和车身载荷的实际变化情况,对不同载荷采用不同加载方式,分别如下:
1)电容及支架、驱动电机、发电机、电机控制器、高压线束、动力电池、LNG 气瓶、发动机、转向系统、冷却系统、制动系统、前围玻璃钢、后围玻璃钢、乘客门、风挡玻璃、风道、加热器、散热器、顶风窗、空调、侧窗玻璃、仪表台、座椅、雨刮、乘客、司机,以上载荷以集中载荷的方式加载到相应连接处。
2)顶盖玻璃钢、地板、顶盖线束、前围线束、后围线束、底盘管线,该载荷以均布载荷的方式加载到相应位置处。
其中,在对站立乘客进行加载时,质心高度是按中国人男性平均身高除以2,即1670÷2=835mm。X轴方向为客车的左右,Y轴方向为客车的前后,Z轴方向为客车的上下。站立乘客先采用前言所述第一种方式加载,载荷加载结果分别如下图7和图8所示。
然后将站立乘客的质心坐标分别按照前言所述的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情况设定,来研究站立乘客的质量加载方式对客车强度的影响。
图7 外部载荷加载情况
图8 内部乘客载荷加载情况
2.1 X方向为0、Z方向为835mm
图9 站立乘客加载结果
将站立乘客质心坐标的X方向设为0,Y方向保持不变,Z方向设为835mm,结果如图9所示。
2.2 X方向为0、Z方向为500mm
将站立乘客质心坐标的X方向设为0,Y方向保持不变,Z方向设为500mm,结果如图10所示。
图10 站立乘客加载结果
2.3 X方向为500mm、Z方向为500mm
将站立乘客质心坐标的X方向设为500,Y方向保持不变,Z方向设为500,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站立乘客加载结果
2.4 X方向为500mm、Z方向为835mm
将站立乘客质心坐标的X方向设为500,Y方向保持不变,Z方向设为835,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2 站立乘客加载结果
2.5 均布载荷
图13 站立乘客加载结果
将站立乘客质量以均布载荷的方式加载到底盘上,结果如图13所示。
3 计算结果
3.1 X方向为0、Z方向为835mm
将站立乘客质心坐标的X方向设为0,Y方向保持不变,Z方向设为835mm,底盘和车身的应力计算结果如图14和图15所示。
图14 底盘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图15 车身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3.2 X方向为0、Z方向为500
将站立乘客质心坐标的X方向设为0,Y方向保持不变,Z方向设为500mm,底盘和车身的应力计算结果如图16和图17所示。
图16 底盘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图17 车身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3.3 X方向为500mm、Z方向为500mm
图18 底盘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图19 车身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将站立乘客质心坐标的X方向设为500mm,Y方向保持不变,Z方向设为500mm,底盘和车身的应力计算结果如图18和图19所示。
3.4 X方向为500mm、Z方向为835mm
将站立乘客质心坐标的X方向设为500mm,Y方向保持不变,Z方向设为835mm,底盘和车身的应力计算结果如图20和图21所示。
图20 底盘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图21 车身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3.5 均布载荷
图22 底盘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图23 车身应力云图(右上角局部放大图)
将站立乘客质量以均布载荷的方式加载到底盘上,底盘和车身的应力计算结果如图22和图23所示。
3.6 结果分析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以上五种站立乘客加载方式下,底盘和车身的强度都没有超屈服,首先,设计上满足强度要求,其次,分析不同加载方式对客车底盘和车身的强度影响,不同加载方式情况下底盘和车身的应力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 所示[8]。
表1 不同加载方式下底盘应力统计
由表1可得,在右转向工况下,当X方向相同、Z方向增大时,客车底盘应力值会增大,但是应力位置没有变化。当X方向增大、Z方向相同时,客车底盘应力值也会增大,应力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当站立乘客的Z方向质心为500mm、X方向由0增大到500mm时,安全系数降低0.11,当站立乘客的Z方向质心为835mm、X方向由0增大到500mm时,安全系数直接降低0.35。
表2 不同加载方式下车身应力统计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表明,当客车转向时,如果站立乘客双脚位置不变、上半身向客车左侧或者右侧越靠近,客车底盘受到的应力增加较快,安全系数下降较快,如果站立乘客蹲下,上半身向客车左侧或者右侧越靠近,客车底盘受到的应力增加较慢,所对应的安全系数下降较慢。所以,当客车遇到紧急危险情况需要快速转向时,站立乘客应该快速蹲下,从而保证客车安全通过弯道。
由表2可得,在右转向工况下,当X方向相同、Z方向增大时,客车车身应力值会降低,但是应力位置没有变化。当X方向增大、Z方向相同时,客车车身应力值也会降低,应力位置也没有变化。其中,当站立乘客的 Z方向质心为500mm、X方向由0增大到500mm时,安全系数增加0.01,当站立乘客的 Z方向质心为 835mm、X方向由 0增大到500mm时,安全系数增加0.01。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表明,当客车转向时,如果站立乘客双脚位置不变、上半身向客车左侧或者右侧靠近,无论站立乘客是否蹲下,客车车身受到的应力和安全系数变化都较小。所以,当客车底盘受到的应力在屈服极限范围内时,站立乘客质心位置变化对车身影响较小。
4 结论
本文通过三维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利用2D壳单元建立客车底盘和车身德有限元模型,在右转向工况下,针对站立乘客不同的加载方式,对客车进行了静力学强度分析,结论如下:
1)在右转向工况下,当 X方向相同、Z方向增大时,客车底盘应力值会增大,但是应力位置没有变化。当X方向增大、Z方向相同时,客车底盘应力值也会增大,应力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2)当客车转向时,如果站立乘客双脚位置不变、上半身向客车左侧或者右侧越靠近,客车底盘受到的应力增加较快,安全系数下降较快,如果站立乘客蹲下,上半身向客车左侧或者右侧越靠近,客车底盘受到的应力增加较慢,相应的安全系数下降较慢。
3)在右转向工况下,当 X方向相同、Z方向增大时,客车车身应力值会降低,但是应力位置没有变化。当X方向增大、Z方向相同时,客车车身应力值也会降低,应力位置也没有变化。
4)当客车转向时,如果站立乘客双脚位置不变、上半身向客车左侧或者右侧靠近,无论站立乘客是否蹲下,客车车身受到的应力和安全系数变化都较小。
5)通过表1和表2的综合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在右转向工况下如果要检验底盘的设计强度,建议将站立乘客的质心进行适当偏移,如果要检验车身的设计强度,建议将站立乘客的质量加载方式采用均布载荷。
[1] 陈昌明,陈家骐,姚乾华.基于 ANSA 环境的车身主断面有限元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9,3:1-3.
[2] 马晓峰.ABAQUS6.11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设,2013.
[3] 王钰栋,金磊,洪清泉. 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 沈永峰,郑松林,冯金芝.公路客车车架与车身骨架强度及模态分[J].现代制造工程,2013,7:90-95 .
[5] 冯国胜.客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1999,35 (1):91-95.
[6] 兰凤崇,李涛.客车车身结构件对整车刚度的影响[J].汽车工程,2002,24(2).
[7] 谭继锦,张代胜.汽车结构有限元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 宛银生,周伟,姜再友,袁世林, 基于Hyper Works 的副车架强度及模态分析[J].汽车工程师, 2017,3:16-18.
[9] 徐志汉,王泽平.纯电动城市客车车身有限元分析[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