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
2018-04-10孙娜瑞
孙娜瑞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便是节奏训练的教学,学生通过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控制能力可以展现更好的音乐作品,促进音乐素养能力的提高,下面便讲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具体方法
学生接触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把控力度。由于一个个完整的音乐作品是由歌词、节奏等音乐元素组合而成的,所以教师要格外重视音乐节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集中课上注意力以此来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打造高效音乐教学的课堂。下面讲述了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重视音乐节奏脉搏,仔细观察音乐律动
音乐节奏的灵魂是律动,学生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律动来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由此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音乐学习氛围,提高对音乐作品思想感情的把握程度。学生根据自己对优秀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行音乐演奏可以更好地表达出音乐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感情,给人们带来更好的音乐表演体验,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体态训练的方法进行音乐节奏锻炼。由于音乐与舞蹈是相互结合的,所以在音乐节奏训练过程中采用体态训练的方法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程度[1]。
比如在进行《螃蟹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根据音乐节奏的拍子编制螃蟹的舞蹈,将舞蹈的要点传授给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舞蹈动作记住歌曲的节奏拍子,用动作的变化来展现音乐节奏的变化,当节奏变缓的时候学生动作便可以放慢,节奏变快便用急速动作进行展现,学生根据自己动作的变化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根据音乐节奏做出适当的动作调整,提高对优秀音乐作品节奏的控制能力,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利用生活材料制作乐器,在日常训练中掌握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的培养不是片刻时间便能够养成的,需要学生长时间不断练习才可以形成对音乐节奏的鉴赏能力,正确地分辨出音乐节奏变化的特点。在日常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由于音乐器材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把握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隐藏的音乐材料,根据生活中的音乐材料做出优秀的乐器,利用生活材料制作乐器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不同乐器的内在构造,还可以加深对乐器的熟悉度,增加音乐表演的流畅度,带来更好的音乐表演体验。利用自制的乐器进行音乐节奏的训练除了可以增加训练的时间还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缓解在音乐训练中的无聊情绪,提高学习趣味,让学生在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下进行节奏训练,提高音乐节奏的把握程度[2]。
比如在进行《碰铃和响板》教学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树木和铃铛自制碰铃和响板,让学生观看优秀的相声小品,在观看过程中学习相声表演者对节奏的把握,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节奏把握技巧融入日常训练,在长时间的训练中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
三采用游戏活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
进行音乐节奏训练是一个长期并且枯燥的过程,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用兴趣引导音乐训练。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与争胜心比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使学生在享受到游戏乐趣的同时提高对音乐节奏的理解程度,根据理解进行音乐表演。
比如在进行《幸福拍手歌》教学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同学代表一个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音符,在进行音乐节奏轮换的时候扮演该节奏音符的同学便可以拍拍手,当拍手节奏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对出错的学生进行惩罚,让学生在讲台上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对于出错最少的学生教师便可以对之进行表扬,利用一些小礼品奖励学生的课上表现。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音乐节奏训练能够提高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语
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对音乐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利用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训练效率。进行音乐节奏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在音乐作品节奏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音乐表演,带给人们更好的音乐体验[3]。
参考文献:
[1]陳标.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8(83).
[2]李香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
[3]刘瑶.浅析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