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
2018-04-10姬国军
姬国军
摘 要:当今中学历史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为什么学生认为历史对自己没有多大用处?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我们的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所以《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和现实生活生活中的实际》这个课题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历史老师深思和研究。
关键词:教学;生活;学生
如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生活,赋予历史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心里,历史课无关紧要而且非常枯燥乏味,这样就使得历史教学的开展遭遇到了大的难题。因此,伴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进,历史教育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乐于学习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历史教育的最大功效。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关注社会现实,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搞好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推行素质教育,把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可以增强生活阅历;而生活阅历的增长,更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学习。
那么什么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呢?要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首先我们要对学生生活有一个理解和认识。生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学生生活——学生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各种活动。
学生在生存和发展中的活动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学生生活在家庭环境中,但是他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社会的,要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就要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也要联系其家庭和社会生活实际。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感受到快乐,学到知识、提升能力。我总结出有以下方法可以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一 让历史教材融入生活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树立生活历史观,就要求历史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开放性历史课程体系,把历史学习过程辐射、延伸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历史教学走出课堂,走近生活,不仅可以优化历史教学过程,而且由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能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历史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历史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历史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历史课堂,又带着历史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的这种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依然指明着前进的方向。它明确要求我们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使历史教学真正活起来。只有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教育。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我先问学生:“每天你都要吃些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答后都意识到,米饭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我再问你知道米饭是怎么来的吗?有些孩子是城镇的,就说不知道,有几个是农村来的说知道,我就让知道米来源的同学向大家介绍,米是怎么来的?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说得不错,然后我向学生展示实物:几十颗水稻种子并补充说:未脱皮的--稻,稻谷,谷子;脱皮的--大米,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水稻源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又问道:那你知道水稻是哪个国家最早种植的吗?是中国,今天就来了解我们的祖先当时的生活,在这一课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同时又在历史课堂中找到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知识,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增长见识、知识,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生活观察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历史人物,让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教学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如在教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历史人物的重要性。我先请同学们浏览教材标题,这节课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是…
师:从教材标题可以看出,汉武帝当政时社会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答)
师:小组讨论:假如你是汉武帝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你的统治?(突破重难点)
要求:1、时间5分钟,分四组,任务分别是:1组政治方面、2组思想方面、3组军事方面。4组点评组(点评后可补充其他小组的不同之处)。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并派代表发言(要求回答:假如我是皇帝,我會采取这样的措施来巩固我的统治……)。
点评学生发言后对比学生与汉武帝采取的措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学生发表感想。
这一节中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合作探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一旦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体验,进而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三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要将教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熟悉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秦朝統一中国》课中,我把讲台当作一个柜台,老师扮演秦朝的商人,学生扮演顾客。模拟购物买东西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当时秦建立之初货币不统一的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仅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关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认为教师不应再去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教师既要改进教学方法,又要对教科书进行重新认识。在教法上,教师不能再单一地讲授,而是要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对于教材,教师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材料。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领域,可增删教科书,也可以增补课外知识,以补充教材内容,同时也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进。总之,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上,要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变“教师本位”为“学生本位”,变“权威的传授者”为“平等中的首席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周方高,刘莹莹.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