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养老服务关键在于一体化
2018-04-10钱学明
钱学明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对老年人的赡养和照料是家庭面临的重大现实难题,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目前,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呈现多重矛盾现象。一方面养老床位不足,另一方面养老院入住率不高;一方面家庭养老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多数老人都不愿意离家去养老院;一方面社会普遍认为养老服务是朝阳产业、潜力很大,另一方面又没有大机构、大财团全面进入这个行业;一方面医院医疗资源十分紧张,另一方面又有不少老年人长期占用医院床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慰藉,这是最基本的;二是生活照料,这是不可或缺的;三是醫疗护理,这是不可替代也是最为关键的。理想的养老模式,应该同时满足老年人的三大需求。
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居家养老,二是社区养老,三是机构养老。在这三种中,又以居家养老为主。三者的作用各有侧重,各有利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能满足情感慰藉,但生活照料困难、服务不完整;机构养老能满足生活照料,但缺乏情感慰藉;以上三者都缺乏医疗服务。它们彼此独立、没有形成融合,无法同时满足养老服务的三大需求。
在医养没有充分融合的背景下,即使是专业的养老机构,一旦老年人生病,仍然需要送医院。一方面老年人的家属仍然肩负着沉重的照料负担,另一方面医院的医疗资源过多被占用。养老与医疗的脱离,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养老机构的盈利能力,不利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为了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应做到两个“一体化”。一是医养结合,医院和养老院一体化;二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融合,实现三种养老服务一体化。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建设。
第一,建设医养融合进社区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三大服务需求。建设具有养老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以医院为依托,开展养老服务,形成医养融合服务机构,承担医疗和养老服务功能。医养融合服务机构设置分支机构进驻社区,实行连锁经营、集团化管理。通过分支机构将服务送进社区,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即可获得专业的养老服务和日常医疗服务。同时,将医疗和养老服务延伸进入家庭,提供中国特色的“家庭医生”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一旦生病需要住院,进驻社区的医养融合分支机构可方便地将老年人转送至总部就医,并负责日常照料,减轻家庭负担。一旦病情好转,进入康复期,则转回社区分支机构,减轻医院的床位负担。
第二,建设养老型小区,适应医养融合进社区需要。顺应老龄化社会的居住需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在住宅小区规划布局 “深度医护区”“老年公寓区”“小户型住宅区”“大户型住宅区”和“社区公共服务核心区”。这种布局模式可称为“四菜一汤”小区,“四菜”分别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或老年夫妇,小型家庭和两代以上结构家庭。“一汤”为全体小区居民及老年人,提供各类社区公共服务。这种“四菜一汤”小区便于医养融合分支机构进驻,方便满足不同年龄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老年人在不同阶段不出小区就可以选择所需的住房和服务,维持稳定的社会交往和亲情慰藉。
第三,理顺社保管理制度,适应医养融合需要。政府明确人社部门作为医养融合需求侧管理的职能主体。人社部门应强化对社保基金的使用管理,与医养融合服务供应方之间形成供需双方的谈判议价机制,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靠的社会保障,促进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