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小环线骑行 北非边缘的山海沙
2018-04-10小A
小A
时间: 14天
距离: 1200公里
难度: 中级,铺装路为主,中部山势较多,有近300公里的起伏路段,是旅程中相对较难的部分。
关键词: 地中海、热带森林、撒哈拉沙漠、古罗马遗迹
适合时间: 春秋两季最适宜,包括3~6月、9~12月。
突尼斯,非洲大陆最北端的阿拉伯国家,绝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贫乏。在我从未踏足这片土地之前,仅仅知道几年前发生过茉莉花革命,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并在阿拉伯世界引发了连锁反应。作为第一次在非洲大陆行走的旅者,的确在这趟旅途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有别于亚、欧、美洲之外截然不同的视觉冲击和人文气息。
我们从北京搭乘国际航班,在法国巴黎转机,飞行了20多个小时。突尼斯骑行的圆梦之旅由首都突尼斯市向西出发,途经北部的地中海城市比塞大以及度假胜地塔巴卡,再辗转一路南下,穿越海拔较高、山路蜿蜒的亚热带雨林区,进入干燥的戈壁地区,深入被喻为撒哈拉大门的绿洲城市托泽尔,稍作停留后向东转向,穿过世界第三大盐湖,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盐湖——杰瑞德盐湖。最后沿东部海岸折返至起点突尼斯市。整个骑行过程几乎从南到北纵贯突尼斯国境大部分的地区,穿越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几个地带。随着旅途的推进,产生微妙变化的,还有一路如放映机播放的风景,从明显世俗化的现代阿拉伯城镇,来到了充满荒漠风情,古老而具神秘色彩的撒哈拉边缘。另外崭新的体验部分则是旅行方式的转变。虽然仍是自行车旅行,却不再是孤身上路了。同行的队友多达15名,在路上留下整整齐齐的车辙,所经过的地方,都成为旁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特别是亚洲面孔本来在突尼斯就很罕见,很多陌生人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对讲机与间谍
此次旅行有一个糟糕的开始,我甚至差点被当作间谍抓起来,原因就出在驮包中的三台对讲机。人数较多的团队骑行,使用对讲机沟通本是件很平常的事,一直以来,在其他国家,甚至去过比较保守的中东地区,携带对讲机都不曾出过什么问题。这次却被海关人员怀疑别有意图。那时我们已经在突尼斯机场完成了入境手续,海关的安保人员对我的行李进行搜查并把对讲机找了出来。气氛有些紧张,但我并没意识到对讲机能有什么问题,或者构成什么不合法的用途。但安保人员却仔细检查三台对讲机,我想示意他们怎样使用,都被对方架开手,而且态度并不友好,言语间示意这是危险品。
我只能无奈用英语表示这是通讯工具,这名安保人员一边打电话联络着什么,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一边装上了对讲机的天线,接着,东西还给我便放行了。然而,一脸莫名其妙的我在离开入境大厅前再度被拦下,此时我示意队友们拿着行李先行快速离开,我则被两个海关人员请到一旁谈话,奈何当地通用法语沟通,我一脸茫然,最后,一个略懂英语的海关人员向我传递了大致的信息:携带几台对讲机已构成违法,要对我采取措施,在上级的决定没下来前,要没收对讲机,登记我的资料并扣留护照。
之后事态更是急转直下,他们给我开出一纸文件,但上面都是法文和阿拉伯文字。再度不知所措之际,示意我要拿着这个文件完成某种任务,便被带出办公室来到了接机大堂。想着这可能是对讲机被扣留的收据?但同行的海关人员却始终没有放我离开,远看其他小伙伴都在出口等我,甚至预约来接机的司机们都到了,心生一念,不管后果就往司机们的方向奔跑,抓住了当中一位能以英语沟通的司机大哥,跟他简单讲述了我的处境。对方似乎也不知道我所犯何事,但愿意帮我向海关人员交涉,立即感到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至少目前的情况是我得到了一位翻译。
真相大白,原来突尼斯前政权倒台后,虽然新闻和言论自由进一步开放。但同时,新的政府却在稳定政治局势,并在针对潜在的反叛势力进行清除的情况下,对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了极度严格的管控。所有的民用电台频道都要得到申请并审批才能使用,而像对讲机这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平民不能随便拥有,要合法使用更是关卡重重。所以我必须在离境前为单只价值168元的对讲机付出高达5000元的违法罚单(人民币价值),要么向当地政府机关申请合法的私人频道,保证登记使用的对讲机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海关人员更威胁说,无视罚单会导致更严重的罪行,我甚至可能被認定为间谍,关进牢房也不足为奇。
还没开始骑行,我只好开始了突尼斯政府机构之旅。古道热肠的司机大哥出手相助,仗义为我跑腿,我俩第一天跑遍了突尼斯市的电信检查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电台总局。先到电信研究和检查中心报到,取得豁免书和安全证明,再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援助的咨询,打印要求撤消指控和罚款的素材表格。最后到电台总局申请个人频道时,却遭到了拒绝,哪怕司机大哥一再帮我解释。一天快结束了,心情糟糕透顶,司机大哥善意地请我喝可乐,并安慰我道:“既然你是第一次来到我们国家的客人,作为突尼斯人,我一定会帮你作证,尽力取回被没收的对讲机。”受到鼓舞的我,本着速战速决的心情,带着不完整的素材包回到机场战战兢兢地递交资料。最终,成功解除了罚单,但由于申请个人频道失败,对讲机不允许被取回,需要寄存在机场海关直到通讯频道许可通过为止。无奈之下,我只得放弃它们,权当把损失降到最低吧。
法棍与荒漠暴雨
正值冬季的突尼斯,早晚凉爽,白天的气温也非常适合骑行。唯一例外的是,将要抵达撒哈拉沙漠边缘,来到绿州城市托泽尔之前,遇上强烈的季节性逆风和冬季罕见的沙漠暴雨。当时极目远眺,眼前是笔直的沙漠公路,视野尽头处,有一排整齐的荒山左右排开在道路的两边。逆风就像川流汇聚到入海口一样,汹涌而至,从看不见的道路终点逆袭过来,席卷大地。风势强劲之余,掀起的尘雾遮天蔽日。太阳逐渐失去光影,温度骤降,同行的队友纷纷加衣挡风御寒。团队骑行的好处在于领骑者可以替后面的人破风开路,跟骑者可以有效保存体力。然而,逆风过于暴力,而且经过连续几天单日过百公里的骑行,大家的体能触底,领骑者越来越慢,平路的时速都已经掉到每小时六七公里的样子。
祸不单行的是,风云突变,天空居然飘落雨点。之前我才跟当地人交流过,这一年突尼斯的气候很反常,平均气温较往年偏低,而且号称长年冬季不下雨的荒漠地区,最近也经常出现骤雨。心想或许就是一场阵雨而已,但高空乌云密布,雨势逐渐加剧,完全没有消停的迹象。因为没有携带雨衣,冒雨前行。本身自己右膝盖有伤,低温遇雨,导致了旧患复发,踩踏时非常难受,每次发力踩脚踏膝盖都有如被烈火焚烧,疼痛异常。好几次不得不停下来用止痛喷剂舒缓患处,但距离终点还有60公里,心情十分糟糕。大家都在雨中咬紧牙关安静骑行,用意志坚持继续前进。体能消耗过快而饥饿的我,随手拿起了放在货架上的法式长棍面包,大口大口地咬,也不介意雨水裹着沙尘落在上面。啃着面包,感觉腿上的伤痛有些缓解?可能是心理作用,又或者是真的有转移注意力的神效,反正胃口正好,于是一条紧接一条,一直在嚼着法棍面包。连旁边的队友看我吃得挺香,也来分一杯羹。直到咬肌都酸软了,肚子方才满足,整整吃了7条法棍。后来一路推进,原本挡在正前方的连绵小山慢慢反退到右边,风势也开始减弱。经过了接近两个小时的大雨,两边的沙地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泥潭,在离休息点最后10公里左右,天空终于放晴了。
打破刻板印象
如果对阿拉伯国家的信息仅仅来自电视和互联网,那么很容易形成刻板印象——那儿的人多少都有些顽固、保守、交流不易、难以接近。然而我们在路上接触到的突尼斯人民都很热情友善,他们有些腼腆、害羞,但对于自己未曾接触过的亚洲面孔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来自西方社会的文化冲击,跟自身信仰价值的结合,使他们更愿意接纳和尝试结交异国的朋友。纵然言语不通,也努力地尝试跟我们进行交流,好奇我们的来历和旅行目的。中国人的身份和团队骑行的实际情况,更为整个旅程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援保障。
从骑行第三天开始,直至旅行结束,我们每天都会得到当地警察无条件地护送,他们一般会在骑行队伍后面守护着我们,有时甚至会持抢戒备。遇到特殊情况,例如穿越村庄或遇上有较多岔路口时,就会领在整个队伍前面带路,让人无比心安。虽然偶尔他们会催促我们尽快上路,这让小伙伴们感到一种被监视和被为难的不悦,但在保证人身安全的角度上,这些警察的确是尽心尽责。按照行政区域的划分,一天内可能会有几批不同片区的警察来交替护送。有时我很想婉拒他们的护送行为,感到毕竟自己正在给别人添麻烦,但他们还是再三强调要每天将我们安全护送至目的地。这些可敬的警察,的确是在尽责地完成任务。不止一次,我想邀请他们一起午餐,但总是被微笑着拒绝;却偶尔在我们停车休息的时间,请我们喝当地咖啡店的意式浓缩咖啡。后来,甚至有队员中途摔车受伤后,会义务为我们托运受伤队员的自行车和行李,并呼叫救护车前来协助。如此优厚的待遇,我想,这与祖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大关系,更多中国企业和资金来到突尼斯投资发展,加上突尼斯政府对重新振兴旅游业的期盼,使得中国游客在这个北非国土的被重视程度大大增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世人送给突尼斯的绰号,昔日强大的文明古国迦太基,就是今天的突尼斯。自行车轮上的慢时光,让我逐渐沉浸在这个历史悠久与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
Tips
签证
突尼斯对中国游客的签证政策比较宽松,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出行,只要在入境时能够提供有效的往返机票证明和逗留期间的住宿预订单,就可以得到逗留30天的签证。到访突尼斯的中国游客仍属于少数,通过入境关卡时,海关人员对于中国护照能够免签放行,虽然通常会花些时间再三核实,不过终于会放行的,不必过于担忧。
安全
突尼斯政治和国家体系稳定,是非洲治安稳定的地区(甚至像小偷这种小型罪案率,比意大利南部还要低),没有恐怖主义的阴霾。几年前虽发生过政权动荡期,并一度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但如今大致已恢复正常,并致力于发展旅游业。对中国实行免签后,对中国游客甚为重视,对旅行者的安全保障和紧急援助力度不断加大。不过作为发展中地区,旅行期间还是应尽量避免晚上外出,而且小心看管个人财物,穿着打扮不宜过于高调,可进一步保障 人身安全。
宗教习惯
突尼斯人口的大多数(98%左右)都是穆斯林。国家宪法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但突尼斯人享受宗教自由的权利,宪法保护了人民的宗教信仰。而殖民地时期法国对于突尼斯的统治,世俗化的影响进一步使突尼斯较其他阿拉伯国家有更大程度的开放。在这里旅行,不会感受到宗教差异造成的压迫感。值得注意的是,请确保不要侵犯当地的信仰与文化,保持尊重和理解,不做出极端的挑衅行为,便不会构成人身安全威胁。
建议车型
突尼斯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为了应对这样的骑行环境,Gravel车型最适合不过。耐力型几何设计、支持更大的外胎的装配、机械线碟的制动方式等等,都能满足旅程中各种冒险探索。突尼斯的铺装路况普遍良好,如果有较长的旅行计划或者节奏较慢,配以长途旅行车亦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提供更大的载重性能,同时在长途骑行的过程中保持舒适。
气候
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北部,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国境北部背靠地中海,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全年整体降雨偏低,相对干燥,较适合骑行。高温时期降雨量少进一步影响植被等自然景观的分布,地貌以常绿硬叶林或干旱灌木为主。南部地区靠近赤道,远离海洋,与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相邻,属于亚热带干旱气候。全年高热干旱,并有季节性的强风,如夏冬两季期间在突尼斯南部骑行,经常要面临强逆风的挑战。
饮食
突尼斯曾经受法国长期殖民,不少饮食习惯自欧洲传入并持续至今,但作为阿拉伯国家,穆斯林的信仰仍然有深遠的影响力,导致突尼斯的饮食文化既有现代特色,同时别具风情。突尼斯人的主食有面包、米饭和饼类,餐食的口味相对清淡。其中法式长棍面包(Baguette)随处可见,大街小巷甚至杂货店都有售卖,比谷类作物更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肉类以牛羊为主,鸡肉较少,而猪肉几乎没有。临海地区盛产海鲜,活鱼以烧烤为主。突尼斯同时盛产橄榄、椰枣,是饭桌上,餐前餐后常见的开胃菜或甜点。突尼斯近来庄园酒业蓬勃,尽管多个城市有禁酒令,但在旅游业为主的地区,能以低廉价格品尝到品质不输法国出产的葡萄酒。咖啡文化同时常见于各个城市乡镇,一杯意式浓缩的价格甚至只有欧洲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