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奇画《清明上河图》
2018-04-10张荣生
张荣生
有关画家张择端的记载
《清明上河图》有多种版本,真本《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张择端所画,历史并没有张择端的记载,我们所能知道的唯一材料是金代张著在《清明上河图》卷尾题跋所提供的:“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 《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 张著告诉我们这么几点:1、东武在山东,张择端是山东人;2、张择端在汴京游学,未第后才从事绘画;3、徽宗时期,由于赵佶对书画情有独钟,根据《画继》记载,他曾对手下大臣说:“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唯好画耳”,为了培养高水平的绘画人才,1104年在“太学”设立了“画学”,即现在的美术专业学校,以科举考试的方法,正式将绘画列入高考科目,并亲自主持考试,像《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就是“画学”培养出来的。赵佶对画院画家给予特殊待遇,画工是临时工,画家是在职干部,画工的报酬叫“食钱”(即生活费),画院画家的工资叫“俸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上朝,佩鱼是一种鱼形的装饰物,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佩戴,宋代也只有够级别的官员才能佩戴,这是一种政治待遇。张择端类似王学孟,也是“画学”出身成为“翰林”;4、当时盛行“界画”,张择端别成家数是“界画”大家,周车、市桥、郭径画的特别精彩,《清明上河图》就是例证。
相传,张择端把《清明上河图》献给宋徽宗赵佶,赵佶用他著名的瘦金体在画轴开端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盖上了双龙小印,可惜的是赵佶的题字今已不存。
另外,真本的尾端画有北宋的皇宫,如今也没有了。
根据明代李东阳的考证,此画的前端描绘了远郊的山峦,这也失传了。
历经千年,经过无数的战争和动乱,人世沧桑多次易主,多少珍贵文物已荡然无存,唯独《清明上河图》劫后余生,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历史的印记,慎终追远,何其幸也。
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
北宋的汴京是中国首次出现以商业为中心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市民阶层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市井文化随之应运而生,并成为时代的主流,尽管现存故宫博物院的真本《清明上河图》是残本,我们仍然可以窥见一千年前清明时节市场经济条件下汴京的繁荣景象。
作为序曲,五头毛驴负重累累向汴京方向走来。接着是拂晓时分的郊区,寒树和村落笼罩在晨雾之中,两个脚夫赶着几头小毛驴往城里送炭,北宋汴京已普遍用煤。向城市伸展的大路旁是错落有致的农舍、田园和柳树,作为市郊农业地区得供应城市所需,田里种的应该是蔬菜,《水浒传》中的菜园子张青原本就是种菜的,“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值三五十千,诸阁纷争以贵价取之”,时鲜蔬菜比肉还贵。
再过去,斜刺里跑出一簇踏青归来的人马,女眷坐的轿子在前面,轿子插满清明习俗的柳枝,轿帘掀起,轿侧的小窗也打开了,男主人骑马跟在后面,十来个仆从前前后后跟着,表现出富豪人家的做派。
随着陆地向斜前方延伸,画面的主体让位给一片宽阔的水面,汴河作为北宋漕运枢纽,每年有6000艘漕船往来江淮与汴京之间,每艘漕船可载粮食300石,员工20多人,每30艘船为一纲,加上客船、客货船、一般货船、游船、做散活的小船,河上百舸争流,船员、船主、搬运工人、商人、旅客,形成汴京繁荣的一大产业支柱。
以虹桥为中心的“河市”和“桥市”形成画卷的高潮,汴河两岸和虹桥上到处都是摆摊的小商贩,骑马的、坐轿的、挑物的,往来行人络绎不绝,虹桥四角立有四根叫表木的木杆,表木之间的连线内侧允许设摊开店,连线之外是通行的过道,表木鸟形物叫“四两”,用鸡毛制成用来测风向,鸟头朝向便是风向,宋代水运发达,行船主要靠风力行驶,因此风向对航运特别重要。
虹桥跨距20多米,宽8米,无立柱,以巨木凌空架设,便于大船通过,桥身油上红漆,宛如飞虹,所以称为虹桥。虹桥是根据山东一位退休狱吏提出以五根拱骨作为构架的“飞桥”设计方案建设的,桥面成排的木料用铁条杵紧,形成一个硕大牢固的整体,虹桥两边的护栏保障了车马行人的安全。设计者不仅要掌握木材的物理特性,而且需要解决复杂的结构关系和力学关系,“桥成数十年不坏”。一个退休狱吏能有如此高的技术水平并得到官方的认可,这说明北宋的繁荣和底层能工巧匠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市场经济优越性之所在。
虹桥下水流湍急,一艘正欲通过虹桥的大船,船夫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杆钩住桥梁的,有人压低船头,有的放下桅杆,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吆喝着,桥上看热闹的人靠在栏杆上也在帮着使劲,形成具有戏剧性的一幕。
虹桥旁边有一家规模宏大的酒楼,用竹竿在店门扣搭建门楼,围上彩帛,这叫“彩楼欢门”,是流行于宋代酒店业的广告装饰,还有一个巨大的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十千”来自唐诗“新丰美酒斗十千”是美酒的代称,“脚店”则表示所供应的美酒来自有做酒专利执照的“正店”。酒楼周围则是一个挨一个的旅店、茶坊、饭店、地摊,非常热闹,让我们误认已进入了繁华的街市。
走进高大的城楼,才真正进入繁华之区,酒楼不仅更大更加堂皇,“彩楼欢门”更加华丽,而且店前方灯上大書“正店”二字,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高档酒店,正店可以制作自己特色美酒,还有自己的特制美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指出:“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使,其馀皆谓之‘脚店”。正店周围有大型旅店“久住王员外家”,有香料铺“刘家上色沉檀拣香”,有绫罗绸缎店“锦匹帛铺”,还有名医诊所“赵太丞家”。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122幢楼宇房屋,可以明确指认为餐饮业的店铺就有四五十幢,其中有酒旗的8幢,明显是茶馆的20多幢,馀下的是一般饮食店。“孙羊正店”是最豪华的大酒店,主楼三层,还包括多幢楼宇和不少厢房,屋顶搭建了华美的“欢门彩楼”,穿插着繁盛的花朵,栅栏门里插着四盏栀子花,暗示酒店里有异性陪着喝酒演唱,陪酒并没有色情成分。楼上三个窗户里都有人影晃动,有的在对饮、有的则是悠闲的坐着,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告诉我们,在这里能喝到汴京最贵最好的酒,80文一角的羊羔酒,72文一角的银瓶酒,东京人最嗜羊肉,这里可以享用120文一斤的纯羊肉(整只羊60文一斤)。
今天比较高档的酒店有单间也有散座,宋代酒楼也是如此,《水浒传》的好汉们到酒店喝酒,一般都在阁子、阁儿里,第三十九回宋江到著名的浔阳楼饮酒,“便上楼去,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第七十二回,柴进和燕青潜入东京汴梁,到了东华门外,“迳上一个小小的酒楼,临街占个阁子”,“阁子”“阁儿”就是单间。《清明上河图》细致的描绘了阁子的具体样式,那所“脚店”由于是近景,楼上两座阁子看得很清楚,酒楼内用一扇扇竖长的木隔扇门排列在一起,把楼面分割成一个个阁子单间,透过阁上空敞的门,还可以看到阁子外由低层上来的楼梯,一个酒保正端着酒菜上楼。画面里不论是“正店”还是“脚店”,二楼临街的一面,当中的隔扇门都被卸下了,于是阁子成了半开放的空间,桌椅都挨着栏杆安置,画中的几位客人随意地斜倚着栏杆。
所有卖酒的地方北宋规定得注册登记,按规定挂上青白布方型酒旗。《容斋续笔》记载:“今都城与郡县酒务,及凡鬻酒之肆,皆揭大帘于外,以青白布数幅为之”,元代以后就没有了。
北宋清明节放假,三天的寒食把人憋坏了,纷纷到饭店吃饭。城门口那家四合院的饭店门口,酒旗高悬,院子里柳树的新绿报告了春天的来临,在这样的饭店里可以吃到20文一份的汴京特色的灌肺、炒肺,还可以吃到15文一份的煎鱼、炒鸡兔、血羹、粉羹这一类的下酒菜。
普通市民特别是与漕运有关的低下层工人可以到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或饮食店吃饭,要各式各样的点心。豆浆一文一碗,馍两文一个。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市井经纪之家类似今天的白领阶层,他们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
舌尖上的中国应该从宋朝开始,《东京梦华录》作者在汴京生活了20多年,作为怀念北宋后期太平盛世之作,一共谈到300多种美食,当时厨师也能用溜、炒、鮓、烧、煮、蒸、卤、炖、腊、煎、糟、腌多种方式做菜,讲究口感,让中国成为美食之国。
汴京既然生活着众多的市民,市井文化必然应运而生,孙羊正店楼下有一个说书棚,一群人正津津有味地听一位大胡子说书。汴京城内存在一个庞大的商业性演出的艺人群体,这些人叫“赶趁人”,他们在城市热闹的地方表演杂技、魔法等几十种节目,要看更专业的文娱演出,则需到瓦子或称瓦舍的地方,“瓦”乃“瓦合”或瓦解之意,也就是临时集市。“瓦子”以一个或几个有遮拦的表演场所“勾栏”为核心,周边有众多贩卖故衣、字画、成药、占卦、赌博以至妓院,形成一个大型的城市综合娱乐区。北宋末年汴京一共有六个“瓦子”,其中最大的“桑家瓦子”有50个“勾栏”,其中几个大型勾栏,每个可容纳上千观众,勾栏中成天成宿的表演杂剧、滑稽戏、讲史、歌舞、傀儡戏、皮影戏、魔术、杂技、蹴鞠、相扑这些娱乐节目,反映了中国国都和城市文明从北宋开始的新元素。“瓦子”中最重要的表演技艺共有十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小说”和“讲史”,所依据的是“话本”和“平话”,流传至今的话本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国志平话》《宣和遗事》《京本通俗小说》等,话本是以后元明清长、短篇小说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大众文学的基石,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商业的发达,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选择,于是有了熙熙攘攘的闹市、有了高耸林立的酒楼、有了欢歌笑语的勾栏,城市生活的美伦令我们神往。
研究中国古代文艺史的著名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清明上河图》真实描绘了这一“造极”的景象。
在繁荣后面并不是没有危机,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必须描绘出历史的真实,仔细研究《清明上河图》,会发现整个汴京是座不设防的城市,城市管理失控,比如河道和虹桥疏于管理,坐轿的文官与骑马的武官狭路相逢,轿夫与马弁各仗其势、互不相让、争争讲讲;护卫内城的土墙被雨水冲刷快成土坡,坡上长满杂树,上面的城楼毫无防备设施、城门洞开,城门口没有任何守卫,往外牵着骆驼的胡人持杖而行,还不时打量着周围,他们如入无人之境。凡此种种,需要专文叙写,这里只能从略了。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晋代陆机认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作为造型艺术,绘画必须在纵和横的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的幻觉空间,之所以说是幻觉空间,是因为它实际上是在宣纸或画布上通过明暗、色彩等艺术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立体感并不等于真正的立体。雕塑用青铜、石膏、粘土等物质材料塑造的秦兵马俑,或太原晋祠彩塑侍女像才是真正的三维立体,而绘画的立体感则是一种“幻觉”。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从一个固定的位置、一个固定的角度,以一个试点为中心投射出去的视线,通过明暗、色彩的对比以及空气远近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蒙娜丽莎形象,画中的风景,连同笑容和手势被公认为达芬奇绘画三绝。蒙娜丽莎的立体感是通过焦点透视表现出来的幻觉空间。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构成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画家用一种移動的立场,流动的眼光从汴京郊外到汴河两岸,拱桥、一直到城内繁华街景,大街小巷的酒楼饭馆以至于洗衣的船员、招呼搬运工及清点货物的工头、骑马的商人、乘马的官员人物1000多人,骆驼驴马牲畜60多头、各种船只29艘、房屋楼阁122幢、推车和轿子20多件,重现近一千年汴京的繁荣景象与市民生活,是不朽的杰作。
作为长卷,很容易画成一字排开平平淡淡的式样,而《清明上河图》不论道路、村庄、楼宇都有立体感,角度灵活多变、景物安排巧妙;汴河的船错落有致、有纵有横,把河道推到远处引人入胜;人物安排疏密相兼,高官骑在马上随从前呼后拥、气度不凡,而骑马的文官则表现得温文尔雅;坐在椅子上抱着病孩的母亲和领着孩子凭窗观看汴河风光的母亲一个焦虑、一个安详,神情截然不同。
张著认为,张择端工于界画别成家数。所谓界画,指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图手法。将长度为界笔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根据界笔粗细刻出一个凹槽,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界笔笔管,按界尺方向运笔,以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清明上河图》的屋宇,鳞次栉比瓦片铺成的屋顶、水井、器物、船篷无不准确细致,洗炼有力、富于生气,充分发挥了白描的表现力。
天下第一奇画之奇
第一,画家之奇
除了金代张著记载之外,我们不知道他的任何情况,唐代张若虚凭着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傲视天下;宋代张择端凭着他的《清明上河图》也足以傲视天下。
第二,《清明上河图》流传之奇
根据学者薛凤旋的考证,画作大约成于北宋徽宗宣和、政和年间,被收于宫廷内府。
1126年北宋亡,画卷进入金朝内府,1186年被张著所购,时为北宋亡后60年。之后画卷又入元朝内府,1343年元朝内侍以伪作换取真本,转卖给私人,经二人之手,1351年由杨准购得。两百年间,三次入内府收藏,三次流出宫外,至少被四人收购过。
元朝最后一位购得画卷的是周文府,时为1365年,三年后元亡,画卷在民间流转近130年,1491年被明朝朱文徽,徐溥拥有,以后经李东阳、陆宪、顾懋宏、严嵩和严世藩父子分别拥有,1542年严世藩被抄家再入内府,结束了在民间达两百年的流转。
明朝最后一位有记录的拥有者为太监冯保,他于1578年窃为己有,之后又流落民间,到乾隆年间再入内府,因此从明亡之后亦有将近两百年的民间流传,乾隆年间,两次被陆墀和毕沅私人拥有,至嘉庆年间(1796-1825年)画卷再度入宫收藏,直到末代皇帝溥仪携画出宫为止,在清宫时间大约150年。1945年至今,一直为国家收藏。
就这样,在近一千年时间中《清明上河图》七次进宫或由国家收藏,六次出宫,被有记录的15位私人拥有,中间有370年流落于民间而不知被谁收藏过,经历了多少坎坷,画卷能保留下来,真乃民族之大幸、中华文明之大幸、世界艺术之大幸。
第三,宋代造假之风盛行,元亦盛行,明清两代名画造伪更达高峰,尤其苏州画工的伪作更为流行,这就是所谓的“苏州片”。明朝李日华说:“京师杂买铺,每《上河图》一卷,定价一金,所做大小繁简不同”,历史学家童书业认为,宋代以来其摹本可能有千万数。由于真本被秘密收藏,能一睹真本者很少。現在能见到20世纪70年代前的赝本,伪本都是凭道听途说加上臆想附会创作,顶多是某种程度的“仿本”,绝不是临本及摹本。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清明上河图》真本的临摹本才开始出现,最著名的是由国家委托荣宝斋及故宫博物院古画临摹专家冯忠莲花了前后20多年才完成的临摹本。许多以纺织、刺绣、剪纸、印刷、绘画方法制作的摹本、仿本,全都是以冯忠莲临摹本作为底本。
第四,动态《清明上河图》之奇
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世博会一直是西方大国显示其工业实力的场所,19世纪末人们努力使世博会从技术竞争的平台转向思想交流的平台,把注意力集中到全球对未来共同的探讨。1928年11月22日,由法国牵头,31个国家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国际展览会公约》,成立负责协调管理世博会的国际组织国际展览局,对世博会举办方法作出了若干规定,《国际展览会公约》第一章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世博会是一种展示活动,无论名称如何,其宗旨在于教育大众。它可以展示人类所掌握的满足文明需要的手段,展示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经过奋斗所取得的进步,或展望未来的前景”。
我们国家正处于城市化加速的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上海世博会首次把城市和世博会联系起来,其主题英文的宣传是:Better city, Better life,以符合世博会主题要用世界语言的要求,中文用一个像广告词的词汇表达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的五个副题是:
1.城市经济的繁荣
2.城市科技的创新
3.城市社会的重塑
4.城市多文化的融合
5.城市乡村的互动
职是之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面积达832平方米的数码巨幕墙上,展示了《清明上河图》动画卷上身份各异的1068位汴京百姓,在汴河两岸、虹桥上、闹市里活动的情景,完美地表现了千年前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编辑/书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