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大夫脸上的招牌
2018-04-10游宇明
游宇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唐人之豪迈奔放、宋人之热爱风雅,清人之谨小慎微,都曾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个时代的气象往往是由士大夫引领的。
宋代士大夫普通能文,他们写的主要是词。所谓“詞”,其实就是当时的歌词,是拿来合乐歌唱的,因而所有的词都有“词牌”,词牌本质上是一种乐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声调有高有低,又被称为“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等。宋代许多杰出的文人,虽然多才多艺,第一文学身份还是词人。比如说起苏轼,我们首先想起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立即将你带入了那个古老的战场;辛弃疾,最初忆起的是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让人体会到一种“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沧桑;提起陆游,第一时间联想的是《卜算子·咏梅》,那一棵“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树,可以给你无数的人生感想;聊到柳永,瞬间记起的是他的《雨霖玲·寒蝉凄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凄切,使人柔肠寸断。浇自我块垒,让唱者去传播,这是一种多么开放的情怀,又是一种何等风雅的趣味。
除了作词,宋代的士大夫也很喜欢作画。“文人画”虽然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在宋代却达到高峰。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木石,以此抒发性灵和个人抱负,暗寓家国之思与天下情怀。文人画重在写意,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文与可、苏轼、米芾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画家。
宋代的士大夫还热爱收藏。宋人说收藏,喜欢用一个词:博古。博古,既有鉴赏古器、古玩之意,又含“博古通今”之义。宋代出现了大量的“博古图”,它们或者描绘古器形制,或者表现收藏者鉴赏文物、古玩的情景。吴钩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宣和年间,因皇家“尚古器”,士大夫家竞献所藏文物,“而好事者复争寻求,不较重价,一器有直千缗者。利之所趋,人竞搜剔山泽,发掘冢墓,无所不至,往往数千载藏,一旦皆见,不可胜数矣”。寻古器的目的有的是为了自我欣赏,更多的是为了卖钱。而宋代也确实出现了货真价实的古玩商店。《东京梦华录》载:开封东十字大街的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潘楼附近的集市,“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大相国寺亦有古玩市场,“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这里的图画、珍玩、玩好均为古董。
写词、作画、收藏可算文人的一种正儿巴经的工作,在寻常生活里,宋代士大夫也非常看重风雅。这种风雅,用今天的话说是生活情调。宋代文人吴自牧《梦梁录》里有这样一句话:“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说的就是士大夫们过普通日子的情形。点茶就是将饼茶碾碎,放到碗里,以少量沸水冲点入碗,将茶末调成膏状,然后再执壶往茶碗中点水,同时用一种专门工具快速搅拌茶汤,使之泛起汤花。宋代的士大夫很喜欢焚香。每当朋友来家做客,主人会先焚起一注香,在氤氲的香气中品茗而谈,饮酒赋诗。花是人人喜欢的东西,它常常被用来与美女互比,但像宋代的士人们如此爱花的也不多见。他们喜欢将花置于竹篮中,讲究色彩和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一批坏了,就换上另一批。宋太祖当年曾赐画给茶肆,茶肆挂画从此开始。后来挂画开始向家庭延伸,墙下赏画亦成为士大夫的一种风尚。
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社会,如果要整天担心温饱,估计没有多少人去讲究风雅。宋代恰恰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代。宋代的富庶来源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它管辖的地域虽窄,却多是东南膏腴之地,庄稼产量高,商品经济发达;二是统治者经济政策开通,不仅鼓励经商,还非常重视对外贸易,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收入。一个社会经济富裕了,吃穿不愁,人的精神自然要找出路。
宋代的城市化率是中国所有封建朝代最高的。据学者研究,北宋的城市人口占20.1%,南宋占22.4%,而自称天朝上国的清代中叶不过7%。城市人口增多,各种为城里人服务的风雅趣味也就大大增多。
中国的科举,虽说起源于隋代,唐代也承继了这个制度,但大规模取士则在宋代。相较于唐代,宋代每榜录取的人数增加了10倍以上。两宋三百多年,通过科举考试录取为进士及诸科的超过了10万人,这个数字超越了任何朝代。士大夫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他们不会像一般人一样只满足于活着,而看重活得有意思,风雅不过是追逐有意思的生活的一种表现而已。他们人数又多,其爱好会互相影响。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宋代统治者对武将疑神疑鬼,对文人却相当优容。太祖登基之初,即确立了“后世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家训。在这样的环境下,士大夫说话、行事相对随意,也比较敢于流露个人的性情。写点词、作点画、收点古玩,过点有小情调的日子,基本上没有政治风险。
风雅是宋代士大夫脸上的招牌,但这招牌能畅行无阻,决不只是取决于士大夫本人的趣味与性情。
编辑/书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