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考古走出去”项目概览

2018-04-10

大众考古 2018年1期
关键词:研究所考古遗址

1 美伦艾克森遗址

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次组队到德国梅克林堡州舍米林市的美伦艾克森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个遗址为公元前5世纪铁器时代的大型墓地。当时出国考古的目的就是通过亲身实践,参与德国考古,增进中德考古人员的学术交流。这段德国考古的经历可以称之为中国境外考古的开篇。

2 奥西诺瓦亚列西夫卡遗址

200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地志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发掘俄罗斯亥赫清尔区域奥西诺瓦亚列西夫卡遗址,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精美石器和筒腹罐残片,这些发现有助于黑龙江两岸以筒形罐为特征的史前文化的研究。

3 特罗伊茨基墓地

2004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科学分院考古与民族研究所合作,发掘俄罗斯阿穆尔州伊凡诺夫卡区的特罗伊茨基墓地,发现了多座墓葬,出土了细石器、陶器和金属器。

4 蒙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合作项目

蒙古国境内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合作项目从2005年正式开始实施,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国家博物馆、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和蒙古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中蒙联合考古队对蒙古国12个省市的60多个苏木进行了调查,共计调查各类遗址150多处,涵盖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匈奴、突厥、回鹘、契丹、蒙元、清代等时期。中蒙联合考古队的调查及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蒙古国的后杭爱省和布尔干省,考古调查总行程约23000多公里,总发掘面积约12000平方米。依据出土的遗迹和遗物,探讨位于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研究草原丝绸之路意义重大。

5 义立遗址

2006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组成中越联合考古队,发掘位于越南永福省永祥县的义立遗址,出土了一批与三星堆文化同时期且有一定联系的遗迹和遗物,此次发掘对研究越南北部青铜时代早期文化遗迹及其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关系和交流,了解三星堆文化的辐射范围等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发掘是中越两国之间进行的首次联合考古发掘,也是中国国内考古机构第一次在国外独立完成的田野发掘。

6 马林迪老城遗址

2010—2013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肯尼亚国立博物馆沿海考古部联合组建考古队,在肯尼亚马林迪地区的拉穆群岛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和整理研究。探索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环印度洋地区的文化影响。通过对马林迪老城遗址的发掘和初步研究,发现南宋至元代和明中晚期为中国瓷器输入马林迪的两个高峰期,分别以龙泉窑瓷器和景德镇青花瓷为代表。

7 克拉斯基诺城址

2011年9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民族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合作对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城址进行了发掘。古城位于克拉斯基诺镇西南部约2公里处,处于临海的一片平坦开阔地带,坐北朝南,楚卡诺夫卡河在城址东部自北向南汇入日本海。克拉斯基诺城址作为目前为数极少的被学术界确认并经多年发掘的渤海国州城,对其进行的考古钻探工作不仅为我们了解城址的结构布局提供重要的依据,也为渤海中小城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同时,本次考古工作不仅仅是一次自然科学方法与传统钻探方法的交融,亦对两国间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意义深远。

8 茶胶寺

2011—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柬埔寨方面合作,对吴哥古迹中的茶胶寺等多个地点进行发掘,比较全面地了解茶胶寺的建筑历史和寺院结构,为中国政府援助保护修复茶胶寺提供了诸多翔实的考古依据,同时有助于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佛教和印度教的历史。

9 明铁佩遗址

自2012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安集延州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公元6世纪的明铁佩遗址进行系统发掘,初步认识了明铁佩城址的性质和演变等。明铁佩遗址遗迹十分丰富,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

10 撒马尔罕盆地南缘古代游牧的民族遗存

自2013年开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考古工作。对撒马尔罕盆地南缘古代游牧的民族遗存开展了考古发掘,确认并重点调查了萨扎干、兹纳克两处大型游牧聚落遗址,发现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墓葬、居址和道路等遗迹,为探讨古代中亚游牧民族月氏人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1 毗诃罗普尔遗址

201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孟加拉国Oitihya Onneswan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毗诃罗普尔遗址的特定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大量佛教遗存,为深入探讨藏传佛教及现行达赖、班禅系统格鲁派黄教的历史奠定了考古学基础。

12 老挝调查

2014年11—12月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老挝历史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先后对老挝沙湾拿吉省的Vilabouly盆地、川圹省的石缸群、琅勃拉邦省的洞穴遗址和一些湄公河台地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沙湾拿吉省的Xepon市是目前老挝境内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区,经调查,发现有集开采、冶炼和加工铸造为一体的大规模青铜时代遗址群;川圹省的石缸群为老挝著名文化遗产,石缸的功能和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联合考古调查队对第一、第二和第三地点的近千座石缸进行了详细的测绘等资料收集工作,还对地处高山的第四地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工作,获得了石缸的第一手资料;世界文化遗产琅勃拉邦是老挝著名的古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此与老挝国家博物馆开展了为期十余年的湄公河中游考古项目(MMAP),联合考古调查队对该项目发掘的四个洞穴遗址和部分湄公河的二级台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获得了一些有别于美方的新认识。

13 帕特南遗址

2014—2015年,故宫博物院与印度喀拉拉邦历史研究委员会合作,共同发掘柯钦市的帕特南遗址。发现晚唐至清代的中国瓷器,以及来自荷兰、日本的瓷器。确认这一地区既是欧亚海上贸易的目的地,也是重要的货物转运地。

14 科潘遗址

科潘(Copan)是玛雅文明的著名城邦,雄踞玛雅世界的东南隅,控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洪都拉斯的科潘河流域及危地马拉的牟塔瓜河(Rio Motagua)流域中部。科潘遗址是城邦的都城所在,位于今天洪都拉斯科潘省科潘墟(Copan Ruinas)镇东北约1公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洪都拉斯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所及美国哈佛大学合作,在洪都拉斯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科潘遗址开展考古工作。2015年7月,考古工作正式展开,选定编号为8N-11的贵族居址进行发掘。该居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面均有房屋建筑,形成一个封闭院落,等级仅次于王宫,时代为科潘王朝中晚期,大体为第11王至第16王时期。

15 卡勒望湖遗址、苏联路遗址

2015—2016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和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组成联合考古队,在阿尔泰山脉西侧发掘了青铜时代中期的冶金聚落卡勒望湖遗址和青铜时代晚期的冶金聚落苏联路遗址,首次发现了这个地区青铜时代的铜刀和铜锭,另外还发现了动物遗存,这些发现对于探讨古代草原丝绸之路上冶金技术和家畜的传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16 西天山西端地区

2015年8月,西北大学与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西北大学考古学者与中亚考古专家一起深入到西天山西端地区开展系统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新发现多处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遗址。

17 乌斯季·伊万诺夫卡河口遗址

2016年,黑龙江大学与阿穆尔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格维申斯克市东北的乌斯季·伊万诺夫卡河口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此次考古工作共在遗址西北部发掘342平方米,清理墓葬等遗迹52处。经过发掘和研究,初步搞清了该墓地的分布范围、墓葬的大体数量、人骨的埋葬环境及其随葬品情况。根据出土器物,墓地的年代大约在8—9世纪。从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和随葬品来看,该墓地可能属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黑水靺鞨。

18 纳德利土丘

2016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与伊朗文化遗产、手工业与旅游组织北呼罗珊省办公室组成联合考古队,调查、测绘并发掘了从铜石并用时代一直到伊斯兰时期、前后延续六千年的纳德利土丘,研究自古以来丝绸之路沿线的农作物、家畜、彩陶传播和人群的迁徙等问题。

19 陇溪村汉唐时期城址

2016—2017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和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社科人文大学合作对越南北宁省顺城县清姜社陇溪村汉唐时期城址进行考古调查与试掘,完成对城墙、城壕、城内居住区、城外墓葬群的调查工作,并对城内居住遗址进行了试掘,所出土的遗物以东汉、六朝、唐时期的瓦当、筒瓦、板瓦、砖等建筑构件为主,此外对城外一座东汉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仓、井、灶、盆、罐、耳杯等陶器。

20 拉哈特古城及其附近古代遗址

2017年5月11日—7月8日,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应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的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派出考古队对拉哈特古城及其附近古代遗址进行当年度的考古调查与试掘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拉哈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山北麓,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一处重要遗址点,传说是塞人王族的居住遗址,著名的伊塞克金人墓葬就位于该遗址附近。遗址略呈长方形,面积约25万平方米,遗址核心是一座近方形的高台,周围有两道壕沟围绕。

21 黑龙江中游两岸的考古遗址

2017年,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组织了在黑龙江中游两岸的考古遗址考察。此项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中俄联合在黑河境内黑龙江沿岸的遗址进行考察。第二个阶段的考察地点在俄罗斯阿穆尔州境内的黑龙江(阿穆尔河)沿岸。

22 高勒毛都2号墓地(Gol Mod 2)

高勒毛都2号墓地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2017年7—9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的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该墓地开展田野考古工作。本年度主要对墓地中编号M189的大型墓葬一侧的12座陪葬墓进行了发掘。

23 吉门基石遗址、巴林戈地区

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组成的中肯现代人起源联合考古队,2017年完成吉门基石遗址考古发掘面积66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制品551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石料等。此外,还出土哺乳动物化石数十件。考古调查在巴林戈地区发现13处旧石器地点,发现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近千件,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其中,位于肯尼亚裂谷地区的纳库鲁郡玛卡里亚瀑布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家在非洲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地点。

24 中俄西伯利亚联合考古

2017年8月16日—9月9日,应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邀请,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派出专业技术力量赴俄罗斯,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共同组建联合考古队,对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哈卡斯共和国境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古代岩画和青铜时代墓葬进行了调查、试掘、测绘和拓片等相关田野工作。

25 科拉斯纳亚·瑞希卡古城的第三佛寺遗址

2017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派出专家考察团,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并对吉尔吉斯楚河流域的近10座古代城址进行了考察,特别是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三座古城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布拉纳遗址(巴拉沙衮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新城)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双方选定了科拉斯纳亚·瑞希卡古城的第三佛寺遗址作为2018年联合考古发掘工作的地点。

猜你喜欢

研究所考古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睡眠研究所·Arch
长城脚下坐望山-花时间研究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未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