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是防范校园欺凌的根本途径

2018-04-10

教书育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园心理

校园欺凌行为是指同学间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的以强欺弱、以多欺少、以大欺小的行为。主要表现在:语言攻击、强迫干事、肢体冲突、抢夺钱物、羞辱人格。欺凌行为会造成当事人的心理扭曲、人格缺陷、交往障碍、成绩下滑。长期遭受凌辱者,会产生自卑、自责、自残乃至自杀,也会以极端的方式实施报复。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当前,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欺凌事件,无所适从,不时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家庭、学校或者社会正确地引导及适度的干预、疏导、惩戒,会起到良好的矫治作用,会让个体人格更加健康,从而遏制、大大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从学生自身方面分析,由于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问题而引发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学生大多是由各个小学升上来的(如我校是在全县范围招生),学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在原校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性也不同,行为观念相差比较大,因此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有些学生语言不文明,脏话随口而出,容易被人误解,产生矛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引发校园欺凌事件。

第二,结交一些辍学的同学和社会不良人员,近墨者黑。如有网瘾的、抽烟的、打牌赌博等而引发的学生矛盾导致校园欺凌事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往往与社会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特别是一些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游戏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械斗,腐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经不起诱惑,不自觉地模仿,学会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致使校园欺凌频频上演。再就是社会、媒体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过分渲染,及个别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对学校责任的过分苛求,助长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第三,因为男女生交往失范而引发的校园欺凌事件。这类事件往往是由于男女生交往过度,关系不正常而导致的,因此男女生之间一定要正常的交往,正确的交往。

第四,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健康都是保持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家庭环境能否让学生健康的成长,起的作用很大。一位心理学家说:“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摇篮。只有健康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一颗健康成长的心灵会在家庭环境中体会到幸福与快乐,反之则不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学生总爱用暴力解决问题,他的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比较偏激,忽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导致孩子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第五,“哥们”关系讲义气而引发的校园欺凌事件。打群架就是因为同学互相帮忙、好朋友帮助调节问题,结果越调越乱,发生打群架事件。

校园欺凌绝大多数施暴者本人就是学生。青少年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遇事往往不冷静、易冲动、敢冒险,处理问题也常常不计后果。一旦与同学产生矛盾,就很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导致欺凌事件的发生。还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偏执、过激,遇事不冷静,钻牛角尖,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矛盾或语言摩擦,也会使其难以承受或丧失控制力,就会演化成极端的暴力倾向,催生出校园欺凌事件。

校园欺凌事件,给受欺凌的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疏导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多措并举,防范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首先是做好易受到欺凌学生的排查工作。特别对性格内向,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的;身体机能存在障碍的;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的。针对这类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学校给予了更多的人文关心、照顾,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做到与同学融洽相处。其次是营造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最后是随时关注这类学生的思想变化,发现行为异常时能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在受到欺凌时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寻求帮助。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警示教育。针对以上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学校、班级通过举办讲座、班队会等系列活动,把一个个校园欺凌案件中的“受害者”“欺凌者”“旁观者”不同程度受到的伤害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活生生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克制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言行。

三是搭建心理教育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近年来,我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班级工作计划,有课时计划;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亲情之家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系统的培训和进修,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引导、疏导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矫正学生心理障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培育中小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首先,消除中小学生的攻击性心理倾向,增进心理相容。学校优化教育行为,对有暴力、攻击倾向的学生多强调欺凌行为的危害,加强教育管理,对其欺凌行为进行及时制止。遇到问题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和重视学生的意见与想法,避免简单粗暴的方式,增加与同学之间的心理相容,消除其攻击性倾向。其次,提高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一些学生因人际适应能力较差,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易遭受欺凌。这些中小学生往往心胸狭窄、自我中心、不易接近、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因而容易导致人际排斥。据此,学校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育学生善于接纳与容忍他人,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人,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提高人际适应能力。

五是加强学生个体心理的干预。校园的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多数有着不良的性格特点,因此,加强学生个体心理的干预,是防治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措施。首先,增强学生自信心。学校积极关注弱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其成就感,树立其自信心,避免遭受欺凌。通过表扬、奖励强化,肯定学生成绩与优点,指导学生进步,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失败的时候应指导学生正确归因,积极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归因于自己的无能;鼓励并支持性格孤僻、自卑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参与人际交往,大胆展示自己。正确评价学生,充分信任他们,帮助他们发现与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另外,在欺凌行为发生后,学校积极了解欺凌行为的原因与动机,必要时立即与家长沟通,共同遏制欺凌行为的发展和延续。其次,学校积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经常性心理咨询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欺凌行为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地为中小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消除欺凌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积极关注问题学生、学困生和人际关系适应困难学生,对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和心理矫正。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个别辅导等形式,让这些学生能很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学会人际交往。通过游戏活动、班级活动、团队活动等形式,创建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特别注意为自尊心受过伤害、遭遇过挫折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在欺凌行为发生后,对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及时了解欺凌者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机,通过角色扮演与移情体验,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反省,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对受欺凌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通过心理疏导减少其心理伤害,促进其健康成长。

六是学校要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在每一起校园欺凌事件中,除了欺凌方、被欺凌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群体就是“围观者”。没有围观者时,欺凌事件的恶劣性质会下降,欺凌时间也会缩短;围观人数越多,欺凌者的快感和被欺凌者的痛苦也就越大。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除了对于欺凌方进行处置之外,对于没有阻止欺凌行为的围观者也要进行一定的处罚,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该怎么做:你受到欺负了应该怎么做,你看到别人受到欺负了你该怎么做,这就是我校实行的“公民教育”。以此告诉学生,行为边界在哪儿、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持正当的行为。

总之,学校担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加强安全管理,防范校园欺凌,建设安全标准化校园,除了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外,还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把做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为学校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的环境。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校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