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教头鲍比·奈特
2018-04-10
鲍比·奈特简历
生日
1940年10月235日,俄亥俄州密斯仑
身高
1.96米
体重
91公斤
高中
俄州奥维尔高中(1958年毕业)
高中篮球经历
校队4年、两次入选全联盟最佳球员组合、明星球员一次、球队MVP一次
大学
俄亥俄州立大学
大学篮球经历
校队三年、1960NCAA冠军
高中教练
盖亚和加瀑布助理教练(1962-63)
大学教练
西点陆军军校助理教练(1963-65)
陆军军校教练(1965-71),战绩102胜50负(胜率67.1%)
印第安纳教练(1971-2000),662─239(胜率73.5%)
.德州技工教练(2000-),45─22(胜率66.67%)
大学教练荣誉
2003年2月5日德技大75比49胜内布拉斯加大学,达到800胜的纪录
同日他的胜负达到800胜303负的纪录
在德技大的第一个赛季23─10、第二季22─13
领导德技大自1996年以后第一次进入NCAA季后赛
领导德技大进入2003年的NIT
24岁接任陆军军校教练,是当时主要大学最年轻的教练
领导西点军校队创下102胜50负的纪录
领导印大赢得11次“十强联盟”(现改为11强联盟)冠军 (1973-76,80-81,83,87,89,91,93)
率领印大五次进入NCAA最后四强(1973、76、81、87、92)
创下NCAA单季32场全胜纪录(1976)
NCAA冠军(1976、81、87)
NIT冠军(1979)
全国最佳教练(1975、76、87、89)
十强联盟最佳教练(1973、75、76、80、81)
泛美运动会篮球冠军教练(1979)
1984年率队获得奥运冠军,成为奥运、NCAA、NIT的三位三冠王教练之一(另两位是艾巴Hank Iba和迪恩·史密斯Dean Smith)
是两位NBA冠军球员的冠军教练之一(另一位是史密斯Dean Smith)
最年轻达到200、300、400胜的教练
他的16位助理教练现在都在大学担任教练他曾到过西班牙、中国、日本、中东、欧洲、南美洲、加拿大、芬兰主持过教练训练班
在一般的说法上,美国第一级大学篮球联盟中[简称NCAA]共有四位教练以伟大著称,他们是前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约翰·伍登[John Wooden]、前北卡罗莱纳的迪恩·史密斯[Dean Smith]、杜克大学的“K教练”沙舍夫斯基[Mike Krzyewsk]以及前印第安纳大学的鲍比·奈特。所谓伟大者也,先决条件是他们曾多次率队拿到NCAA的冠军、但除了冠军之外,这些教练又各有不同的特质;如史密斯以善于物色高天分球员著称[如乔丹],而奈特和K教练以脾气火爆闻名。
1 1940年10月25日,奈特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欧维尔,他是父母的独生子,在铁路局工作的老奈特和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就和这个宝贝的儿子一起生活。老奈特天生是个聋子,因此和儿子沟通有着不能克服的困难;有人分析这也许是造成奈特不喜欢与人和善沟通的原因之一。因为听力的缺陷,老奈特总是以钓鱼和打猎自娱,小奈特也跟着有样学样,养成垂钓和狩猎的终身兴趣;于是也有人说奈特不擅于与人相处、并且有以暴力对人的倾向,是和这些习惯大有关系。
奈特三岁时,他的外婆搬来和他们一起住,由于奈特的妈妈不会开汽车,所以外婆就成了奈特的司机,她开车接送奈特上下学,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外婆和妈妈对他的溺爱,是养成他任性、固执、偏激、狂妄、别扭的最大原因之一、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上小学后和美国一般孩子一样,他从事各种团队运动;先是棒球,他是一个不赖的打击手,然后是美式橄榄球,最后他迷上了篮球。六年级时使他迷上篮球的是学校的篮球教练戴夫·奈特(Dave Knight,和他们家没有亲戚关系),奈特教练有一句话使他一生奉为金科玉律,那就是在防守时,“永远站在你的人和篮筐中间。”
奈特对篮球很快就入迷了,八年级时他长到1.85米,成为学校明星球员,在高小每场24分钟的比赛里,他平均能得到29分。虽然这时他对棒球和美式橄榄球仍然有兴趣,但篮球显然已经成为他的最爱,一些他的幼年伙伴至今仍然津津乐道他每天早晨都从家里运球到学校、夏天在公园练投篮练到凌晨两点、冬天则在上课时打开座位附近的窗户,以便一下课就能从窗户跳出去打球的往事。进入欧维尔高中后他仍然是校篮球队的一员, 他的功课不错,各科成绩都保持在B以上,运动与学业兼顾,使他的青少年时期都是众人注目的明星人物,少年得志当然也是养成他没有耐心的个性原因之一。
高中四年级时,奈特长到了1.93米,但身材削瘦只有81公斤,他非常英俊,留着棕色的短发,左颊有一个酒窝使他笑起来分外迷人,这个小伙子使很多女孩子着迷,但他却忙于各项运动,根本无暇和女孩子约会。
奈特是一个射手,但跳投的姿势却使人不敢恭维,他习惯把球托在右手掌、再把手举在右肩上,跳起来把球“推”出去,样子非常之滑稽。1958年他高中毕业,当时可不像现在,球探需拿着球员的录像带到处推销,各校也没有经费派出球探去物色球员,球员多半先衡量自己的斤两,再向各校毛遂自荐;当时奈特的朋友们替奈特筹划,有两个选择:一是到一所小型大学,以他的身手绝对可以成为主力甚至于成为明星球员;二是进大型大学,可能只能当球场配角;在“鸡头”和“凤尾”的衡量下,心高气傲的奈特选择了后者。
31岁时,奈特就荣任印大主教练,真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此后,才是他真正发挥抱负,展开了伟大的篮球事业。
不获教练重用的奈特和一般不受教练重视的球员一样,不知道反省自问,而是迁怒于教练,因此与教练的战争随时一触即发。泰勒有一次有感而发:“奈特痛恨没有机会上场,其实教练何尝不是一样痛恨他没有上场的机会;我希望自己的球员上场竞争,奈特也希望,但他却不思考他为什么不能上场!”不获教练青睐使奈特的脾气变得很暴躁乖张,他时常做出一些奇怪、幼稚、可笑的小动作,企图引起教练和全队队友的注意,殊不知这更增加了教练对他的反感。
在某一场比赛里,奈特在上半场快结束时被派上场,表现非常出色,在休息室里,奈特心里想:下半场他一定先发;但不一会儿教练却宣布下半场仍由上半场的先发阵容出场。这件事居然使他永记在心,25年后他犹回忆道:“那让我
在美国各种篮球协会组织的活动中,奈特仍是常客。
他向有名的篮球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自荐,获得了教练泰勒(Fred Talyor)的录取。同一年俄州大还甄选了未来NBA的名将哈夫利切克(John Havlicek)、杰里·卢卡斯(Jerry Lucas)和全州有名的好手诺维尔(Mel Noell )、吉哈特(Gary Gearhart)等人。在高中不可一世的奈特,初次尝到了被冷落的滋味,其实,这只是开始而已,在未来的四年中他历尽了作为“凤尾”的苦涩。
就作为一个知名大学的学生而言,他的确是一个好学不倦的好学生,但作为一个俄州大和名教练泰勒的球员,他的命运却是坎坷的。193公分高的奈特,只能打控球后卫,虽然他能投篮,但好手如云的俄州大却轮不到他投篮得分,更令人泄气的是、他的防守能力不佳;泰教练对他的评语是:“他总是大脑充血,不知节制地犯规。”
1959-60赛季他大二那年,是俄州大和奈特最风光的一年,奈特担任第六人,俄州大获得NCAA的冠军,但接下来的两个赛季,俄州大都败给邻近的辛辛那提大学。大三时他还常作为先发五虎之一,大四时先发次数减少,大多时间都担任替补。很受伤。”因此,在他成为教练后,下半时上场的先发、永远是上半时表现最佳的五名球员。记忆力甚强的奈特,记仇的特性似乎更胜一筹。
在球场上坐冷板凳惟一的好处是能够冷眼观察场上球赛的变化、洗耳恭听教练在暂停时的布置,这些也正是做教练应该学习的基本知识。一个不受教练重用的球员比受重视的球员更能成为一个好教练,原因正在于此。
奈特的火爆脾气在NCAA人人皆知,可他在与裁判争论时往往会收敛不少,因为老谋深算的他明白,得罪裁判和联盟,自己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2 在俄州大,奈特最早是体育系的学生,但因为他讨厌体能训练课程,所以中途转进历史与政府学系,他不是书呆子,功课却都保持在B等以上;有人说假如他不搞篮球的话,他也许会成为学者。毕业在即,他开始研究就业问题。以他的所学,到律师事务所或教书应该是合理的选择,但自幼就以当篮球教练为志向的他,却另有打算。他在俄州东部的盖亚和加瀑布(Cuyahoga Falls)地方高中找到了一个篮球助理教练兼教一年级历史的工作。
在工作中,有一次他去参加恩师泰勒举办的篮球教练培训班,在泰勒正需要一名球员作示范时,突然看见奈特在座,泰勒大喜过望,奈特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泰勒的助教。这件事促使成奈特和泰勒再次重聚,对奈特以后的事业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1963年春天,泰勒听说西点陆军军官学校篮球队的助理教练位置空缺。在此之前,他已经和UCLA的教练伍登讲定,要奈特到UCLA去进修硕士学位并兼任伍登的兼职助教。伍登是当时最炙手可热、最受崇拜、最受尊敬的大学教练,多少人千方百计地想挤入他的门下,有这样一个机会,奈特自然喜出望外。不过西点军校也是一个大好机会,因为当时,越战正打得激烈,又传出奈特可能被征兵到越南前线作战的消息。奈特当然不愿意去当兵,于是泰勒教练和西点军校的教练亨特(George Hunter)想出了一个点子,让奈特以志愿的方式投身军校,再被篮球队征召担任助理教练。
就在此时,亨特却被免职了,还好,继任的卢克(Tates Locke)也是熟人,他对前任的承诺予以肯定,奈特就到西点军校担任助教。两年后的1965年,卢克去职到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担任教练,还差5天满25岁的奈特借此晋升为主教练,在当时他是NCAA最年轻的教练。
有鉴于陆军学校球员的身高没有超过1.98米的(陆军学校的招生规定),想跟其他大学争锋,无疑是缘木求鱼,浑身充满活力的奈特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办法:防守和快攻。但这两件事的基本条件却是体力和意志。于是灌输钢铁意志和磨练坚强体能就成了军校球队练球的两大准则。当时他有两名得力的后卫,一个是冷静的控球夏歇斯基(就是后来的“K教练”),一个是射手奥克斯勒(Jim Oxley);奥克斯勒对奈特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以“先知(the mentor)”称呼奈特,于是大家都称奈特为先知,后来又简称为“ments”。至于绰号“将军”(the general)的由来,是因为他的带队风格和二战美国名将巴顿将军(Gen.George Patton)有异曲同工之处,以“将军”名之,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奈特在陆军军校声名大噪的原因之一,是他率领那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军校球员,屡次打败了宿敌—海军军校球队。这两个军官学校的篮球队,和其他一般大学的球队竞争,由于受限于学生的身高,所以很难获胜,因此彼此间的竞争就成了军校的大事,以往陆军学校总是输多赢少,屈居下风,现在形势居然逆转,奈特当然被捧上了天。还有就是在奈特任教练的6个赛季中,有4次受邀参加NIT(National Invitatuon Tournment全国邀请冠军赛),当时这项赛事由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主办,在没有1939年NCAA之前,它是最有份量的全美大学篮球赛,现在仍然存在,但重要性已大不如前。这些殊荣使奈特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学教练之一,而他的坏脾气也和他的姓名一样不胫而走,成为他的注册商标。
1965-1971年,他在西点军校担任了6个赛季的主教练,在152场比赛中胜102场、败50场, 67.1%的胜率是西点的最高纪录。
3 1971年4月1日,奈特受聘来到最有名的篮球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印大的篮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印第安纳是美国的篮球之乡,那里地广人稀,是一个农业州,农民子弟闲来无事,就在广场上、屋檐下架起篮球架,以打篮球为乐,所以篮球成为印州的全民运动。印大是印州最大的大学,得地利之便,篮球水准一向极高。此前,他们曾经在1940和1953年获得过NCAA的冠军。但其后却一直在NCAA中浮沉,没有找到一个好教练、球队纪律松散,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31岁的奈特荣任印大主教练,真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此后,才是他真正发挥抱负,展开了伟大的篮球事业。1971-75年的最初四个赛季,他的带兵策略就获得印大全校和毕业校友们的一致赞扬,他先从整顿球队作风开始,规定球员一律留短发,搭校车一定要穿西服打领带;对教练一定要执弟子礼,比赛一定要照他的规定进行;他崇拜巴顿将军,所以按照巴顿将军的作风行事。在选择球员上,他偏重于“能接受教练(coachable)”的球员,所以他的球员有天分者不多,但服从性极高;他对球员不假辞色、几近残酷地磨练,但对球员的福利的争取却不遗余力,因此球员虽然备受凌虐,但却甘之如饴、誓为他效死力。
他彻底执行由控球后卫控球过半场,经过传球找出最适当的机会再投篮的战术;他在一本书中写道:“我训练球员过半场后至少传球7次才能投篮”。在没有绝对得分机会时,他禁止球队进行没有十分把握的快攻。他更强调防守,把球场一分为二、以往通称有球的一边叫“强边”(strong side),相对的一边叫“弱边”(weak side),但强调防守的他却将之改称为“球边”(ball side)和“助边”(help side),助边的球员必须帮助球边的队友防守,等被守的对方传球后再退回原来防区,而最困难的一步是“帮忙再复原(help and recover)”,一进一退之间正是球员防守意志、能力和体能的最大考验。奈特的篮赛观念影响了所属“10强联盟”(Big Ten Conference)的篮球思想。在这四年中,印大获得了1973、74、75年3次10强联盟的冠军。布鲁明顿(Bloomington印大的所在地)的印大人对于印大篮球复兴燃起了希望之火。
1975-76年赛季,印大的篮球队是由一群名不见经传的球员组成,主力是中锋本森(Kent Benson)、前锋阿布纳齐 (Tom Aberethy)、梅 伊 (Scott May)、后卫威克森(Bobby Wilkerson)和巴克纳(Quinn Buckner)。在奈特的率领下他们居然取得了整个赛季32胜无败绩、最后打败密歇根、夺得久违23年的NCAA冠军的成绩。对于布鲁明顿的市民来说,36岁的奈特是他们的真英雄;当印大夺得冠军的一刹那,一位记者抢着问面无表情的奈特:“作为一位英雄,你有什么感觉?”奈特却平静地回答:“这只是第一个而已,等着瞧,第二个不会太久。”他的口气狂妄而自信。但随着声誉的上涨,毁谤也跟着来到,有一件事使他引起全美国的批评:在一场全美电视转播比赛中他很不留情面地跑到球场上,拉着后卫韦斯曼(Jim Wisman)的球衣,强制他下场;自称以教育为目的的NCAA一向强调礼貌与规矩,球员与球员,教练与球员,即使是敌对双方,彼此也得揖让进退、以理相向;奈特居然甘冒大不韪“非礼而行”,当然饱受攻击。但奈特冷笑以对,完全不加理会外界的批评。他早就看出NCAA虽然满口仁义道德,其实人人为利,假道学却奢言道学,根本没有资格批评他。
1979年夏天,奈特获选为波多黎各圣何塞泛美运动会美国篮球队的主教练,他安排陆军军校的教练“K教练”为助理教练,并请已退休的昔日俄州大的老教练泰勒为球队经理;他是一个念旧但不徇私的人,这两个人对他的帮助很大。
奈特从来不做违反NCAA规定的事,他不以考试舞弊的方式招收球员、他不允许球员逃避课程、他从因球员的成绩而向教授游说、他一定要他的球员拿到学位,他的球员比一般学生更像学生。
在圣何塞时,有一天早晨奈特带球队到球场去练球,大概是事前没有联系好,警卫不放入。事实上,这是有背景,因为当时由于巴拿马运河事件,美国和中美洲各国闹得很不愉快,中美洲各国反美情绪高涨,加上美国队实力超强,奈特的态度又高傲强悍,所以有机会就找美国人的麻烦。奈特和警察交涉时姿态很高,在不得要领之下,便“国骂”出口、而且顺势推了对方一把。这一骂一推可闯了大祸,警察立刻以侮辱和攻击警察的罪名,将奈特逮捕关进拘留所。美国教练被抓,这可惊动了美国使馆,但理屈在奈特,使馆人员只好向波多黎各政府道歉,将奈特保释出来继续打比赛,但案子并没有终结;以后还有陆续开庭,奈特当然不会从美国到波多黎各应审,结果被缺席判刑,直到1987年全案才撤销。对于涉及国际官司,奈特只有苦笑。
1980-81赛季,出身自底特律的伊塞亚·托马斯(Isiah Thomas)已经是印大二年级的球员了,其实奈特在两年前就物色到托马斯,在1979年波多黎各泛美运动会时,托马斯已经是奈特球队中的一员了。奈特以托马斯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后场主攻的印大球队,除托马斯外,还有后卫惠特曼(Randy Wittman)、中前锋陶伯特(Ray Tolbert)、前中锋特纳(Landon Turner)等等,除托马斯外,其余都是碌碌平庸之辈,他们虽然平庸,但却能彻底执行固若金汤的防守,最后居然打败名将如云的北卡大,获得第二个NCAA冠军。这时的奈特,对布鲁明顿的居民来说,已经不是人、而是真神了。他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演讲的收费虽然一再上涨,但仍然满档期而分身乏术。
两次冠军的荣耀,使奈特变得越加高傲,往日的冷酷变成没有理由就发作的暴躁,无端地发脾气开始使人难以忍受。托马斯在获得冠军后就中途离校的,其原因一直是个迷,我想奈特的脾气应该是原因之一。
4 1984年奈特被选为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美国国家男篮主教练;那一年的美国男篮仍由大学球员组成却是人材辈出,当一批包括乔丹、尤因、穆林、帕金斯、阿福德等好手齐集一堂时,连查尔斯·巴克利、卡尔·马龙等等都要被摒除在外,惟一的解释是奈特不欢迎“革命份子”。这12名以服从教练为第一的球员所组成的美国队,当然以全胜的成绩获得了冠军。这使得奈特的声望已经达到了最高点。1985年2月23日印大对普度大学之战,全美电视转播,这是一场十强联盟的比赛,十强联盟是美国大学竞争最激烈的体育联盟之一,联盟各校的对抗,照例是最引人关注的大事;那天印大到普度去打客场。高傲的奈特根本没有把普度放在眼里,事实上普度一直是印大手下的败将。
但那天印大手风不顺,一直落后,奈特最恨的就是输球,他屡次对裁判的判决质疑,最后裁判火了,吹了奈特一个技术犯规。这无疑是火上浇油,气急攻心的奈特顺手抓起场边一把折叠椅,就往场内丢了过去。巨大的声音震撼了全场,大家都被他的举动惊呆了。裁判对于奈特的行为也呆了三秒钟,加重判了他两个技术犯规,连同先前的一个,一共是三个,按NCAA的规定,奈特被逐出球场;当他走出球场时,还在大声抗议不休。全场观众有的大声嘲笑、有的高声叫好、有的怒骂、有的狂嘘。这一幕闹剧以后,每当印大来普度比赛时,普大学生就模仿奈特掷椅子的动作演出闹剧,用以刺激奈特。
一向以“君子以礼相争”为标榜的NCAA,一切行为准则都被奈特破坏殆尽,但他们又抓不到奈特的小辫子,没有办法对他和印大进行惩戒。因为奈特从来不做违反NCAA规定的事,他不以考试舞弊的方式招收球员、他不允许球员逃避课程、他从因球员的成绩而向教授游说、他一定要他的球员拿到学位,他的球员比一般学生更像学生。
除了掷椅子事件之外,他的若干行为也引人侧目,如1987年3月在对路易斯安那大学的NCAA八强之战时,跑到记录台用拳头敲打桌子、结果印大被罚款10000美元,并责成校方对奈特加以“申斥””。同年11月21日,前苏联代表队访问美国和印大打友谊赛,印大一路落后,奈特就一路对裁判抗议,结果被判三次技术犯规出场,下半时他索性把球员拉走罢赛,事后他又被印大“申斥”。此外,他在练球时对球员有一些如掐脖子的粗暴行为,也陆续传了出来,其中最可笑的一说是他把一名球员吊在树上鞭打。另外,也有人说他对待黑人球员特别凶狠,有种族歧视之嫌。但经过调查,大多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1986-87赛季,奈特培养了四年的1.80米的后卫阿福德(Steve Alford)已经成了气候,他连同另一名后卫斯马特(Keith Smart)、前锋卡洛韦(Rick Calloway)、达尔·托马斯(Daryl Thomas)、中锋加瑞特(Dean Garrett),构成一个很不起眼、但却很扎实的阵容,在赛季中打出24胜4败的战绩,进入季后赛一路过关斩将并再一次打进决赛;那场球印大的确非常幸运,最后5秒钟印大还以72比73落后西瑞克斯一分,斯马特情急在左底角15英尺处冒险跳投,居然投中,西大反攻无效,印大获得冠军,这是奈特为印大获得的第三个NCAA冠军。
三个冠军使奈特成为著名的美国大学篮球传奇人物,他对于连续不断的电视访问感到厌倦,但人怕出名猪怕胖,处此情境他也只好每天奔走各地,大谈其所谓“奈特篮球经”了,其实他的成功和他的篮球训练方法、战略、战术毫无关系,他的成功在于他的带兵哲学和领导风格,而哲学和风格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传授的。
1988年4月25日,他接受NBC电视台新闻华裔主播宗毓华(Connie Chung)的访问,主播问他一个问题是“当输球时,你的感觉如何?”这是一个垃圾问题,奈特回答得更垃圾,他说:“就像一个女人被强奸了。当你不能反抗时,就不如放松自己、享受它吧。”这段惊世骇俗的谈话从全美电视网传送到每个家庭之后,惹起的风波之大,可想而知,各地卫道士纷纷开骂,使奈特几乎招架不住。我想他之所以如此回答,原因有三:一是主播对他这个教练的提问非常幼稚,使他感到不耐烦;二是主播是女人,而他有浓厚的大男人主义、借此羞辱她;三是急于解释他不是太重视胜负。
离开球场之后,奈特依然颇为怀念自己的光辉岁月,可惜时光不再,他也只能乖乖认输。
奈特的篮球哲学和思想也许会流传百世,但老的本身就是他退休的理由。
5 从1987-88年赛季以后,印大的风光似乎一去不回,其中也只有在1992年进入过NCAA的前八强,其余都乏善可陈。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虽然奈特的年纪并不大,但是多年以来的劳心劳力,使他的身心俱疲,三个冠军的荣耀使他下意识地满足了,再也承受不住印大几万人对他的压力了;二是NCAA的大环境在改变,他已经不能够用他以往那一套“荣誉、责任、服从”去说服球员,何况他压根不屑用狗皮倒灶的手段去吸收球员入队;三是他的旁鹜太多,世界各地纷纷请他去举办篮球讲座,使他不能专心于印大篮球队。球队战绩不佳,在没有尝过甜美的果实以前,大家会齐心鼓励、众志成城,但在尝到过甜头以后再吞苦水,就会秋后算账,何况在暗处正有不少人在等着卡位。以往被视为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现在都成了大案子,电视上三天两头播放有关他的旧闻。1999-2000赛季,逼得校长布兰德(Myles Brand)下令组成调查委员会,彻底调查那些陈年往事。
调查报告出炉提交学校董事会,校长认为他对学校的贡献有目共睹,建议“留校查看”,无异议获得通过。但奈特却仍然我行我素,不改旧态,对球员高压依旧,使校长伤透脑筋。2000年9月7日,一件事终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名19岁叫哈维(Kent Harvey)的大一球员在见到奈特时打招呼:“嗨!奈 特, 好 吗? (Hay,Knight,what’s up?)”,这种直呼奈特名字、而且不加“教练”两个字的轻浮语气,犯了奈特的大忌,他不能容忍这种没有礼貌的行为,于是一把抓住哈维,疾言厉色的告诫了哈维一番,这个举措也立刻被有心人大肆宣扬、并且搬上报纸和电视。
三天后,2000年9月10日,布校长宣布解聘奈特。这是一件轰动全美国的大事,12日ESPN为此访问他,在访问中他否认校方对他的指控,并直指有人在幕后操纵整个事件。但校方不可能收回成命,他的离去已成定局。
奈特的印大后援会对他的去职表示抗议,在布鲁明顿放火闹事,由于警察迅速制止,才未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13日,他的后援会共计集聚了8000人,在校园里为他举行告别会。现场主客言词悲壮,有如易水送别。
2000-01赛季,奈特失业了,不甘寂寞的他也透过经纪人四处找工作。2001年3月23日,德州技术大学和他签了一张5年的合约;他成为德州技大的教练。德州技大远在南方,离他生长、发迹、熟悉的中北部实在太远了,而且德州技大的规模又远小于印大,一只曾经辉煌过的猛虎,虽老威风犹在,他是不甘就此终老的。但已经65岁的他,屈于现实的环境,也只有书空咄咄了。
奈特也许还不愿意退休,但岁月不留人,完成德技大的契约以后,应该就是他引退之时。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的转轮是不允许老人恋栈的。名将麦克阿瑟曾经说过:“老兵不死、但会慢慢凋零”,很多老人常说“这是什么时代?时代变了。”没错,这是一个急速变动的时代,不能跟着时代进步的老人,退出江湖是惟一的道路。奈特的篮球哲学和思想也许会流传百世,但老的本身就是他退休的理由。
奈特用带部队的方式带球队,这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是有效的,包括伍登、史密斯等等,莫不强调“荣誉”、“责任”和“服从”,只是奈特执行得更彻底而已。但这种父权思想在20世纪后10年就已经破产了,民主和自由的思潮取而代之。我们肯定他的领导方式、也同意他的统御哲学,但那是20、30年以前的事。不论对错,时代变了,已经拥有一切荣耀的老奈特,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