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人物教学探讨
2018-04-09刘春
刘春
[摘 要] 历史课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向高中生灌输了古往今来、国内国外的一些重要的历史故事和人物。那些能够名留青史的历史人物,大都是为国家或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进而被后人歌功颂德。而这些杰出历史人物的博学、品格、情怀等,也正是世人所推崇的一种境界。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故事和人物往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能够更好地向高中生表达当时的历史情怀。
[关 键 词] 高中教学;历史人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151-01
高中教材中的历史人物,或喜或悲、或好或坏,都被描述得生动传神,极具历史色彩。高中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人物当时的处境,并认识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那些正面的历史人物能够刺激高中生向其学习,那些负面的历史人物会让高中生厌恶。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讲授历史人物的良好事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情操,激发他们奋发图强。本文将从现实生活出发,探讨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一些观点。
一、浅析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历史课上适当的宣讲一些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思想行为,一方面可以让高中生更好地认清历史,另一方面可以让高中生从他们身上学到良好的人格。但是在现实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讲解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忽略对高中生人格的熏陶
高中教育的目的除了让高中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外,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在讲到历史人物时只要求学生对需要记忆的知识进行强调,而忽略了高中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对比、感悟等,没有很好地引导高中生学习历史人物身上良好的品质,缺乏对高中生人格的熏陶。
(二)教学辅助设施太过于单调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口述为主,没有其他的教学辅助设施。而在讲到历史人物时,更多的就是按照教材內容进行讲解,高中生接收到的也仅仅是一个故事,对历史人物的言行思想了解不深,不利于他们向历史人物更好地学习。
二、研究提升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高中生人格的熏陶
中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思想和品格。特别是在高中历史课中,教师在讲到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时,应该向学生宣扬他们身上的优点,让学生学习先进。比如,在高二历史必修第六单元讲到毛泽东思想时,教材中重点虽然主要是在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但是如果教师不给学生讲解一下毛主席这位历史人物,他们很难了解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教师在讲到这里时,还要多拓展毛主席的一些优良品德,如好学、和善、聪慧、团结、勇于探索等,通过对毛主席的解读来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优良品质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
高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这些历史人物时,要从他们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入手,将主人公的成长历史进行剖析。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加强对历史人物的全方位了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品质。高中生处于一个思想比较敏感的时期,他们有极强的塑造性,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他们传达一些令人崇敬的历史人物时,往往会成为高中生奋斗的目标。这样他们就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模仿历史人物来做事,从而使他们受到历史人物的熏陶。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学辅助设施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达能力和讲授的全面性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到历史人物时,怎么讲才能既生动又形象。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表现历史人物时比较困难,主要是教学辅助设施欠缺。而如今迎来了多媒体信息时代,大多数中学也都在教师中配备了多媒体设施,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比如,通过投影仪或显示器播放一些有关历史人物的影片,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各种历史因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
这里依然举上述的例子,即高二历史必修第六单元讲到的毛泽东思想。为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设施播放一些关于毛主席的影片,让学生看到毛主席以前的生活和当时艰难的历史环境。这种教学方式会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受到触动,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总之,高中教学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讲解是至关重要的,他带给高中生的不只是一个个历史故事,更不是纯粹应试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的人们要以史为鉴,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特别是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充分的利用好历史人物的光和热,传递给高中生无穷的正能量,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淑敏.高中历史人物教学初探[J].新课程(下),2017(6).
[2]潘怡.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格素养的影响研究.考试周刊,20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