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历史课在“图文并茂”中活起来

2018-04-09吉光子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图文并茂新教材战争

吉光子

自2016年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投入使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这对于我们初中一线历史教师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观念冲击和教学挑战。去年,我任教初三年级,当时并没有机会对初一新教材进行很多研究,但是有幸参与了对初中历史青年教师使用新教材的认识调查后,我发现很多历史教师提到的一个共同的着眼点就是: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提出了对于插图增多的不同态度,褒贬不一。于是,我开始在每次的教学中认真思考,如何将这些图片分类、不同类型的历史图片如何设计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做到契合学生的需要,达到历史课堂的真实高效呢?

一、激发历史探究兴趣,创造有历史感的课堂

以往的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历史时只看到了书上的“大字”,对于“小字”和图片往往下意识忽略,认为考试用不到。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则与我们相反,他们最先关注的一定是书上为数不多的图片和小体字里的历史故事,因为图片让他们感觉更加直观,故事让他们感到更加有趣。所以,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历史图片不是历史学习的重点”这样的错误观点是完全要被抛弃的。部编历史新教材就是从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欲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图片中感受真实的历史,在图片中体会历史的情境,创造有历史感的课堂。在以往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阐述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学会什么技术时,自己总是感觉很空洞,甚至都会有点心虚,因为书上资料不够丰富,此时的历史也没有史书的考证,更多时候是在书上画下来再让学生背,然后再列表比较加深记忆。可是考试时这课的一个难度系数并不算大的辨析选择题总是错误率很高,我们就会把它归咎为学生背得不清楚、不牢固。但是,在使用新教材上这课时,我把课本上和我补充的一些历史文物图用“我是小小考古员”的活动呈现出来,明显感觉学生当堂就“记住了”。

二、配合课文内容叙述,相互印证跃然纸上

很多历史教师尤其是女历史教师在讲战争史时,由于自身的偏重经常会使用的惯用模式是:请同学们读这段内容,找出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并总结战争的特点与影响,似乎这就是战争展示的套路,可是学生真的对这段战争理解了吗?新教材中新增的大量历史地图给了我讲解战争史的不同思路。战争是惊心动魄的、是引人入胜的、是有着极强的时空感的。为什么在我用传统套路讲完战争后,学生不激动,还会把不同的战争混淆起来,因为没有地图。战争和地图其实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而且最好是能用一些技术做出动态的地图,逐步演示出战争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为了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春秋时期战争“争霸”的特点和战国时期战争“兼并”的特点,我特地运用书上的两幅地图《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及部分典型战役地图,并进一步加工为动态地图使用。

三、拓展学生知识,学会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当今时代,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自身专业素养的局限性,我们似乎很难做到什么都比学生更懂,甚至会遇到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招架不住的尴尬景象。在上《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的学习内容一:造纸术的发明时。我们知道,关于蔡侯纸这一部分,重点介绍其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便于推广等。但此时,如果我们只是流于口头讲解,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更不能理解造纸术是一项惠及世界的伟大发明。这时,我展示了《造纸工艺流程图》,把这幅历史想象图拆解,并按照程序设置问题,逐步揭开造纸术神秘的面纱。

四、在识图用图中,培养历史学科感情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也应该是一门有感情的学科,加强人文素养的浸润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目标之一。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方面提到:“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息和自豪感。”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责任是独一无二也是不可取代的。在讲到《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时,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民族交融”的内涵和意义,新教材中的历史遗迹图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使用“课后活动”中提供的三幅摹绘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形成对这一难点的感性认识。

五、在历史简图中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不可忽略的是对重要历史概念、历史名词的解释。在过去的听课经历中,常常会听到有的历史老师纯学术化的口头讲解,说了半天,学生似懂非懂,老师就会说:“哎,算了,再怎么说你们也不明白,就这么背下来吧。”于是,这个概念就此被封存了,学生开始死记硬背。随着历史中考越来越灵活的现状来临,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宣告失败,因为学生不能判断要把他们好不容易背下来的名词写在哪里,因为题目都没有读懂。关于这样的历史概念或名词,其实,运用新教材中的历史流程图、示意图或者图表等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例如,讲到秦朝的政治制度时,学生不容易理解“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我就用书上第44页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问题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陆灵灵.高中历史备课有效性策略刍议[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4).

[2]吴金祥.如何正确认识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应遵循的原则[J].考试周刊,2012(15).

編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图文并茂新教材战争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如何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论公共图书馆中的优秀儿童绘本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