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加强

2018-04-09席浩洋

考试周刊 2017年10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音乐教学

摘要:小学时期是各种知识打基础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也不例外。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让他们真正地学到知识,能够通过所听的音乐,体会其中内涵,能够懂得欣赏音乐,那么音乐授课就不仅仅是让学生跟着练习发声,简单识谱,学习几首歌曲,它需要更细致的教学。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做好节奏训练这一基础教学,可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家长,社会对艺术特长,尤其是音乐特长的重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音乐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节奏训练,更要加强。本文意在分析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如何加强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小学音乐课堂

一、 节奏的意义

节奏是音乐不可或缺的部分。远古的人,开始不会谱曲,没有曲调,但是通过打拍子、跺脚、用木棍或金属敲击地面或其他硬质物体,制造出节奏,产生了美妙的音乐;再或者,我们唱歌,跳舞,演奏音乐,无论歌词背的多么熟练,曲子练得多么娴熟,舞步记得多么流畅,但是所有的表演缺乏节奏感,或者节奏感不强,那么,这首歌曲,这支舞蹈,这场演奏也只是平淡的呈现,没有亮点,它们的意境不可能很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本意亦不能正确传达,这样的表演甚至是不合格的。例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气势雄壮威武,节奏铿锵有力。在表演中如果没有节奏,或者节奏不强,只是平淡地唱出来,那就表现不出咱们军队雄赳赳,气昂昂,保家卫国的精神面貌,表达不出全国人民斗志昂扬,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任何一首成功的曲子都需要节奏。节奏是呈现音乐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 加强节奏训练对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节奏的意义不言而喻,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知能力,在节奏中体会音乐带给人们的意境,学会欣赏音乐,分析乐曲,从而有助于深入地学到知识,提高音乐水准。

素质教育改革大环境下,课改、教改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音乐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语文,数学,外语是主课,音乐在很多地方仍是副科,课时很少;即便是素质教育实施较好,重视文体教学的学校,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授课也不是很到位,比较多用的教课方法是,教师简单地教授一些乐理知识,学生跟着学习识谱,进行简单的节奏训练;教师用乐器演奏一些曲子或歌曲,学生随着打打拍子作为节奏训练,跟着哼唱曲子或者学唱歌曲,仅此而已。没有系统的节奏训练,没有完整的节奏训练的授课设计。长此以往的枯燥授课,乐理知识所识不多,基础的音乐节奏训练得不到落实,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也无从谈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了。而家长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课外请家教,上补习班,占用了学生时间,费用更是昂贵。

三、 如何加强小学课堂中的节奏训练

首先加强学校对音乐的重视程度,素质教育下,要求学生各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希望教育机构能够更多一些投入,包括给更多一些课时安排,招聘更专业的音乐教师,提供更多一些音乐设施,创造更多一些跟音乐有关的活动。

其次,教师授课方式的改进。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重视节奏训练,改变过去简单的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变,创新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进而开发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

关于加强节奏训练的方法,要因人而异。

1.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高,高深的乐理知识不容易理解,要尽量避免;但是他们的记忆力很强,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意思的儿歌、童谣作为传授课业的基础,来进行节奏训练。随着时间,曲子由简而难,循序渐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升了节奏感知能力。

2. 利用教学设施,也就是乐器演奏来辅助教学,完成节奏训练。通过使用击打乐器,例如碰铃,击鼓,三角铁,沙锤等;吹奏乐器,比如口琴,笛子等;弹奏乐器,比如钢琴,手风琴等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来自于不同乐器的声音以及使用它们演绎曲目产生的不同节奏。这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区分这些乐器,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模仿力,甚至是创造力。班级经常组织一些乐器表演节目,吹拉弹唱,甚至可以让学生充当指挥,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真切地感受节奏,呈现节奏,表演节奏。而在有节奏感的情况下表演歌曲,效果自然会更好。

3. 贴近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节奏,提炼节奏,培养节奏感。例如铁轨与列车接触发出的“咔嚓咔嚓”声,人民解放军正步走的“啪啪”声,跑步走的“一二一”这些都有助于训练节奏感。

4. 经常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节奏模仿。天马行空的想象,既可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更快速地掌握节奏,完成节奏训练。

5. 小学音乐课堂授课对象都是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教师节奏训练的授课方式要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习兴趣;而且授课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久了,小学生会容易厌倦,分神。但是训练的频率可以高一些。不时地回顾,不断地再学习,坚持反复练习。时间久了,学生对基础的乐理知识也会熟知,掌握,节奏感会越来越强,音乐鉴赏力也会提高。

四、 总结

素质教育改革的当下,人们對音乐越来越重视。节奏是音乐组成的重要因素,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时期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为了学生从小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强化音乐的节奏感,提高将来的音乐创造能力,所以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加强。

参考文献:

[1]谭潇涵.对“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的研究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马锡骞.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J].音乐大观,2013.

[3]苏龙嘎.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和方法[J].内蒙古艺术,2011(1):29-31.

作者简介:席浩洋,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江宁区空港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音乐教学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