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网红不妨更多点

2018-04-09鹤丁

环球人物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红娱乐科学家

鹤丁

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布,王泽山、侯云德两位院士获此殊荣。网上不少年轻人由衷赞叹:“帅呆了!”更有人喊出:“这样的人才应该上热搜!”

在新媒体的逻辑里,登上热搜约等于晋身网红。请大国脊梁走到前台,为娱乐明星的脑残粉降降温,呼唤“智慧正义”取代“颜值正义”,既折射人们对于娱乐至死的担忧,也展现对社会价值序列的再思索。

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乃至巨大的财富应该向谁分配?这确实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命题。这几年,如果有一位科学家不输娱乐明星,一定是袁隆平。无论超级稻增产还是海水稻丰收,他总能收获万石的网络点赞。而最猛烈的赞,不是来自饥饿记忆深刻的“50后”,恰恰来自从小衣食无忧的“90后”“00后”。“这样的人,活该他有钱”“放在古代是要封神的”,年轻人从不掩饰对“当代神农”的崇拜。

目光回到40年前。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因此收获了几麻袋情书的陈景润,无疑是一时无两的网红。但他那一代科学家,是因“可敬且可怜”走红。同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到来,但在之后不短的时间内,社会上却开始流行“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而上溯百年,“赛先生”振臂一呼,是当之无愧的网红,但对应到真实的历史线条中,科学沉沉浮浮、科学家起起落落,人们敬慕科学家,但有时也“止于敬”罢了。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时代,能像今天一样,科技在每个人掌心上推陈出新、渐次开花。今天,不仅是作为主义的科学赢了,更是改变生活的科技赢了,科学之光穿透生活,以前所未有的强度照亮人心。正因此,当“布鞋院士”李小文如扫地僧般出现在教室,当“二等座院士”刘先林沉醉于高铁看图纸,当南仁东踏平坎坷为天眼选址,人们敬仰他们的人格之重,但归根到底,是服膺于科学之重。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将根本性改变下一个100年。这意味着,未来的时局图,一定比上一个100年更紧密地围绕科学家铺开。他们,怎么可能不是网红?当回收火箭的马斯克收割全球无数粉丝,当“科学松鼠会”唤醒更多人愉快“剥开科学的坚果”,当深藏功与名的科学家与热衷科普的科学家都很有市场,科学家收割更大话语权的时代已经拉开大幕。当然,视角若拉回到今日中国,情況或许还没有上述那么乐观。科学家的网红时刻,依然是身后多于生前,生活花絮多于科研过程。若按德克兰·费伊所说的,科学明星是“利用他们巨大的影响力激励新思维、驱动科学争议、强化公众的理解、动员社会运动并塑造政策”,那么除了一个袁隆平、半个施一公,今天中国拿得出手的科学网红并不多。科学家群体还是沉默的。他们在激荡社会活力、凝聚科学共识、改变社会发展上,功用仍可以成倍放大。

从更大层面来说,一个社会绝不满足于只有几个网红科学家。“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是大批科技工作者紧锣密鼓、前后接续的工作,才壮大了创新的雁阵。因此,我们要关注到更多人,至少不能让他们为报销发票而头大。从这个角度看,对科学要有价值尊重,更要有制度尊重。当健全创新激励机制,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一个不落时,创新的泉涌才是必然结果。

猜你喜欢

网红娱乐科学家
假如我是科学家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我要当网红
娱乐眼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努力学,尽情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