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家”杜均

2018-04-09范俊杰

商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币圈庄家交易所

范俊杰

在2018年春节期间,一系列名为“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的微信群横空出世。在各种区块链微信群里呼风唤雨的,是薛蛮子、徐小平、蔡文胜和王峰这样的传统风险投资人。大佬们坐而论道,再次將全民区块链热推向高潮。

这些群里也有一些几乎从不发言,但闷声发财的人,他们不求虚名,他们比活跃的新晋区块链意见领袖们赚到了更多的钱。换句话说,他们或许才是区块链加密货币交易世界的庄家。

现身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一个名为“IOST”的区块链项目正在筹划ICO,募资数额巨大。随即有媒体发现,IOST项目团队与真格基金投资的“多拉打印”团队在人员上高度重合,遂质疑项目是“多拉打印”的融资马甲。

此事后来不了了之,但“杜均”的名字浮出水面——

IOST是由火币网旗下Huobi Labs孵化的项目。火币网是其主要投资方,也是与之联合首发的交易所;而杜均是火币网的联合创始人、独立董事兼股东。

除火币网和真格基金之外,IOST的投资方还有一家叫“节点资本”的机构,该机构专注区块链领域投资,杜均也是节点资本的创始合伙人。

并且,IOST曾被一家区块链垂直媒体“金色财经”积极推荐,而金色财经的实际控制人,又是杜均。

自2013年与李林等人一起创办火币网起,时至今日,他已然坐拥私募股权投资、垂直行业媒体和数字货币交易所三大核心资源。而这三大资源平台,恰恰又是一场ICO最依赖的部分,同时也被质疑是各种内幕交易和暗箱操作的温床。

数字货币和各类代币虽脱胎于“去中心化”的美好愿景,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被大量“中心化”的机构垄断资源。项目涉嫌欺诈融资、私募代投和操纵币价的乱象盛行,已经发展到不能忽视的程度。

杜均和他背后的产业链,可谓是展示当下整个数字货币交易市场坐庄手法的一个样本案例。

三重身份

杜均,1986年出生,大专肄业,曾在腾讯工作了3年。2013年下半年,他与李林等人联合创立数字货币交易所——火币网。

杜均的职务是火币网首席营销官。火币网在2013年底上线时,立即打出了“免交易手续费”的旗号,狠狠戳中当时收取交易费的交易所的软肋。再加上杜均有运营经验,平台很快一跃而起。

这时,他的人生高潮才刚刚开始。

火币网上线一年多之后,杜均退出火币网管理层,创办了区块链代币媒体金色财经,又顺势创办了节点资本。当他再次低调亮相时,已然身兼三个头衔。

倘若以金融市场的角度看待数字货币交易,他的角色简直不可思议。

杜均实际上将媒体、券商和交易所,由一人或者同一利益方全权掌握。三个市场角色之间没有任何隔离和第三方监督,同时又因为数字货币没有被承认为法定货币,不适用于现有金融监管条例,极有可能操纵项目ICO全程,以及“上市”后的币价走势。

首先,金色财经在币圈有着很大影响力,是这个圈子里少有的掷地有声的大媒体之一。众所周知,各类ICO项目和数字货币交易所,皆不具备充分的监管限制和信息披露,那么作为“币圈证券媒体”而存在的金色财经无论发布什么信息,其内容倾向如何,理论上也都不受制约。

根据天眼查披露的企业工商信息,杜均为金色财经背后的企业主体“北京财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最大单一个人股东,持股占比为52.27%。也就是说,杜均完全可以借助金色财经控制消息发布。

其次,火币网和金色财经之间为交叉持股关系,在公司层面是典型的利益关联方。也就是说,杜均亦可持有交易所股份,分享操盘收益。

与证券交易所不同,数字资产交易所完全是私人企业,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参与到前期发币和上市后炒币的任意一个环节中。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杜均的最后一重身份是节点资本创始合伙人。这是一家私募投资基金,也是火币网和金色财经的投资方。节点资本投资的项目里,有一半在最近几个月时间里完成了ICO,这其中就包括IOST、YEE和aelf。

基于这“三重身份”,杜均可以用节点资本投资早期项目,项目完成ICO后登陆自己持股的交易所,手上的媒体资源又可以为项目“保驾护航”。这是一个在传统二级市场完全无法想象的完整的生财体系。

“庄网”的套路

庄家,通常指能够影响金融证券市场行情的大户投资者,在股市中常常是上市公司所有者、投机游资和基金机构。

散户们永远对庄家又爱又恨——跟着“小道消息”和庄家同进退,一直是散户投资者,准确地说是投机者的渴望。然而,历史证明,跟庄成功者少,被庄家玩弄者众。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金色财经与其他大多数媒体不同的是其掌握的“交易所资源”(火币网)。金色财经可以将自己的商务方案和包括“火币Pro”的交易所作为资源打包提供给ICO项目。

杜均完全有条件一手投资ICO,一手用金色财经帮这些项目摇旗呐喊,身兼运动员和拉拉队两个角色,各不耽误。

这还不是最精彩的部分——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代币完成ICO后在火币Pro上的走势你会发现,杜均还有可能扮演了裁判的角色。因为在几个热门币种中,都出现了大额资金的操盘痕迹。其中有几个币种在刚刚上线交易时有明显拉盘现象。

通过对一些“币圈”人士的采訪,PingWest品玩的记者了解到其中一部分事实:币圈的“控盘者”主要是项目团队本身、机构投资者和交易所三拨人。在证券市场中,释放消息拉盘砸盘、掌握筹码对倒操纵价格、震荡洗盘、拉升股价后高位抛货,这些一直是股市庄家们乐此不疲的坐庄伎俩。而在币圈,这些手法一样都可以被复制。

在火币Pro官方Telegram群组和一些项目的官方讨论群中,有的散户甚至直接呼吁交易所和项目拉盘。他们一边在社群里骂骂咧咧,一边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节点资本投资、金色财经炒作和火币网上币,这大概就是“庄网”的套路。

财富向“庄”流

2018年春节过后的币圈,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

可圈内人都感觉得到,利益再也无法平均分配,财富开始明显地向一些头部资源流动。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对于项目方来说,ICO的成本越来越高,却无法保证高额收益。

2月28日,火币Pro的“投票上币”项目,由用户投票来决定哪些新币可以登录火币Pro交易。但是,每向一个项目投票,用户需要花费0.1个HT(HT是火币自己发行的代币)。这些都进了火币的腰包,还只是一个项目的费用。

此举遭到了多数媒体和圈内人士的质疑,认为这是火币网变相涨上币费的手段,与竞价排名别无二致。

据说,在近期举行的一次闭门交流论坛上,有ICO项目的宣发人员诉苦称,目前金色财经的打包宣发费用已经达到几百万元。3月3日,新媒体“铅笔道”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币圈媒体推荐项目ICO的软文收费惊人,甚至达到了一篇文章收费10万元的程度,但点击数只有200多次。业内人士称,金色财经收取的广告费只会比这个数字更大。

上币费和宣发费用……一场ICO下来,手上拿到的钱所剩无几。这剩下的一点钱当中,又有多少能用来做产品开发?

另外一个疯狂且危险的信号触动着每个币圈人的神经。

ICO后狂涨的美好景象破碎,大量代币上线火币Pro后跌破发行价,而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讽刺的是,随着破发的ICO越来越多,圈内竟然出现了“破发险”的险种。

看似热闹的币圈,慢慢地变成了一个零和博弈的战场——财富在大户手头流动,靠着频繁的交易维持盘面的热闹。然而,越来越多的散户体会到了“上市即破发”的痛,越来越多的财富被无情地收割。

“是时候了”

最近,一张在币圈内流传的微信对话截图显示:火币CEO和COO已经被限制出境,且不排除叫停矿厂挖矿的可能性。

而就在3月初,节点资本的网站信息,没有任何征兆地由中文全部替换成了英文。

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国内新一轮的措施就要到来。

ICO的监管禁令出台后,火币网将交易平台整体迁至海外,并改名“火币Pro”。

但大佬们没有受到影响似的,仍在各种“三点钟群里”谈笑风生,私下筹划币圈的“下一件大事”。

早在2月27日晚,币圈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出现在北京的一个酒吧。起初这只是一个少数人的小聚会,但随着消息在社交网络上传开,越来越多的人赶来现场,小小的酒吧瞬间被包场。

小局变成大局,大局中又套小局。在一个只有核心人物的小局上,几个大佬商量:由最近在舆论中备受瞩目的陈伟星牵头成立一个新基金——“2100”。关于“2100”这个名字有几个说法,一说是入会的人起码得拥有2 100个比特币以上的身家;另一说是这是陈伟星自己之前一个基金的名字,还有人说加入的人起码能搞定相当于2 100个比特币的资金。

当然,杜均也在其中。

文章写到结尾,我们与一位币圈人士确认关于“2100”基金和杜均的消息。对方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说了一句话:

“也是时候了。”

猜你喜欢

币圈庄家交易所
币圈一天 人间三年
年轻人“币圈”暴富梦该醒了
2018年10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4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1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2018年3月包头稀土交易所产品价格统计
封面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