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阳教会学校总平面考证分析

2018-04-09周韦平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1期
关键词:湖滨传教岳阳

周韦平

(上海建为历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315)

1 岳阳教会学校历史沿革

1901年4月,美国传教士海维礼抵岳,开办岳阳英语实习班。

1902年9月,设立正式小学,称“求新学堂”,校址在岳阳城内塔前街。

1904年,差会在岳阳城南黄沙湾购地建筑校舍,并办理中学。

1907年,迁往黄沙湾,定名为“盘湖书院”,海维礼将“盘湖书院”扩建为“湖滨中学”,并亲自兼任校长,湖滨中学为岳阳开办最早的私立中学。

1910年,校舍全部竣工,设大学部,更名为“湖滨书院”。

1912年,更名为“湖滨大学堂”。民国时期,学堂改称学校。

1920年,战争暴发,军阀王汝贤部败兵窜入湖滨中学,校长赖美德阻止,被败兵开枪打死,继由书记保尔格继任校长。20年代初,湖滨大学又附设完全中学、小学各一个班。后国民党岳阳县党部在此开办“双十学校”,设高、初中部。

1926年8月,受大革命运动冲击,学校停办。

1928年,“双十学校”停办,教会重新恢复“湖滨中学”。

1929年1月,五个教会的代表在武昌开会,达成为重建华中大学并做出最大努力的共识。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书院大学部、文华大学、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合并组成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

1931年10月,湖滨中学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正式立案。

1934年,改名为“湖南私立湖滨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设高级农业科及初中二部。后改为高级农业职业科,故俗称“湖滨大学”。学校首任校长由留美物理学和心理学硕士薛世和教授担任,他治学严谨,管理有方,曾培养了许多优秀学生。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迁往湘西沅陵坚持办学,孙福强任院长。

1940年,湖滨大学增办了附属中、小学,郭发潜担任校长。为激励学生上进,培养优秀人才,又建立了“会试助学金”。

1946年,迁回岳阳黄沙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才改为岳阳农校,由曾强任校长。复称“湖南私立湖滨大学”。湖滨大学留在岳阳的部分改为岳阳师范学校即今湖南理工学院。

1950年6月,登记最后一任董事会五名董事分别是:王育,时任湖光农场场长李指南,时任临湘教会牧师孟心全,时任中华基督教湖南大会干事韦卓民,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博士,时任武昌华中大学校长惠施霖,美国人,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时任美国复初会会计。

1951年,由湖南省农业厅接管湖滨教会学校时,全校共有大寝室1栋、大教室1栋、理化馆1栋、大礼堂1栋、食堂1栋、电机房1栋、教职员住宅12栋、礼拜堂1栋,共19栋西式建筑,改名为“湖南省立湖滨农林技术学校”,由刘伟担任校长。

1959年,由革委会接管,暂停办学。后移交湘潭专署干部疗养所。疗养所搬往醴陵后产权收归岳阳县,基本处于沉寂状态。

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岳阳教会学校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教会学校的“四有”档案的编制工作完成。

2005年6月,教育局学校建设公司对位于市特殊教育学校所属的6栋员工住宅进行保护性维修,维修后的员工住宅被改成学校招待所。

2009年12月,岳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决定将7栋员工住宅和牧师楼作为合并项目,在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中申报增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岳阳教会学校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序号为1827,编号为7-1827-5-220。

2 岳阳教会学校建立的历史背景

岳阳(原岳州)是鸦片战争后外国强迫中国履行不平等条约而开的商埠,于1899年被开辟为商埠地。岳阳作为通商口岸的设置,打开了湖南的北大门,坏的一面是,外国军队、商贸、宗教势力纷纷进驻,掠夺资源,奴役人民。中国出现了国中之国的现象,外国人在华享有最惠国待遇、外交豁免权等,中国民众人权大大降低;好的一面,促进了西方现代文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通商口岸及周边的民众开始与西方人接触,在西方势力经商、传教、驻军等活动中,互相学习语言、文化和宗教。岳阳教会学校就是在中国这样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由美国基督教复初会传教士海维礼创办的。

3 岳阳教会学校地理位置

岳阳市位于湖南东北部,素称“湘北门户”。地处北纬 28°25′33″~29°51′00″,东经 112°18′31″~114°09′06″之间。东邻江西省铜鼓、修水县和湖北省通城县;南抵湖南省浏阳市、长沙市、望城区;西接湖南省沅江市、南县、安乡县;北界湖北省赤壁、洪湖、监利、石首县(市)。市东西横跨177.84km,南北纵长157.87km。土地总面积15087km2,占全省总面积的7.05%。城市规划区面积845km2,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88km2。岳阳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口岸城市,城陵矶港是长江8大良港之一。岳阳港是长江航运中的湖南唯一的一站,岳阳港是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城陵矶港是湖南最大的国际集装箱港口。城陵矶顺长江而上可到重庆,顺江而下可到武汉、南京、上海。岳阳海事管理长江168km国家一级航道。

岳阳教会学校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南湖风景区湖滨办事处黄沙湾社区,现今岳阳市委党校和岳阳特殊教育学校院内,整个建筑群呈南北带状分布在低缓的黄沙湾山顶及东西两侧山坡上。

岳阳教会学校虽地处城郊,但交通区位条件比较便利。南北各有一条城市主干道,分别为黄沙弯路、甑壁山路。往东不足300m即为岳(阳)荣(家湾)公路故道和京广铁路,通过南津港大堤可直接通往岳阳市城区,到城区的距离约4km。

4 岳阳教会学校现状

岳阳教会学校现存建筑共有13栋,主要呈南北带状分布,根据其位置和功能区分,自北向南依次为外籍教师楼一栋、校长楼一栋、教士楼一栋、礼拜堂(顶部已坍塌)一栋、学生宿舍楼一栋、员工住宅七栋、牧师楼一栋,总建筑面积达3952.86m2。

5 查证历史文献资料

(1)《A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基督教在华新教差会史》——By K.S.Latourette

第576章节美国复初会(Reformed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在一九00年前不久刚刚派遣了首批传教士入华,但他们在义和拳叛乱后才建立了第一个传教站,就是在(湖南)岳州。该差会还在湖南别的地区继续传教工作并派遣了许多传教士。

(2)《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1807-1907):Being the Centenary Conference Historical Volume》(新教在华传教100年(1807-1907))——By Donald MacGillivray1907年出版于上海。

译文如下:

扉页表格,美国复初会(Reformed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截止表格1905年,1899年以后复初会外国传教士来华的男士有7人,单身女士有4人,妻子有7人,总计有18人,其中从事医务人员3名男性,1名女性。中国教师7人,外国人常驻办公(传教)站点2处(岳州、辰州府),大学学校机构2处,男学员40人,女学员14人,总计54人。有2个教区的教众,有70个接受基督教洗礼的社团。

第409~410页大致内容:

在1896年春天,美国复初会在日本的传教士海维礼,受命要去中国进行传教,他先后访问了上海、南京、九江、汉口。从他所听到、所看到的情况,驱使他更加听从神的旨意必须对中国进行传教。他给教会的刊物写了很多信,并且准备了很多小册子主要是对中国的中部进行传教任务。在同时,他志愿投入中国传教的传教工作。

在1899年末,他被要求开启新的传教任务,并且在11月15日抵达汉口。很快他在汉阳租了房子并且学习汉语。在1900年2月,他和Fred Cromer牧师一起工作。在解决完如何把家庭搬到中国的问题后,6月他和Fred Cromer一起回到日本仙台。直到1901年2月他们收到任命回到中国,海维礼的全家都搬到牯岭(今江西九江牯岭镇,在庐山山腰上)。然后他和Fred Cromer一起去岳州,在那里租个房子开始传教工作。10月Fred Cromer因为严重的眼疾回到了美国,海维礼就把全家接到了岳州。

1902年4月初,伦敦会给予了一笔财产。很快在这以后,传教的工作也正式展开,一些男孩女孩们的小班也已经形成,在这以后逐渐成长进入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

1902年圣诞节的时候,传教工作因为牧师J.Albert Beam夫妇和Wm.A.Reimert和S.Emma Ziemer小姐的到来而加强。1903年夏天S.Christine Reifsneider小姐加入了工作,一年以后Grace R.Whitmore小姐也加入了工作。1904年1月,医学博士也是牧师Wm.Kelly也在湖南辰州(今湖南怀化沅陵)也加入了工作。1904年夏天,牧师S.S.Snyder女士被从日本交换到中国进行传教工作。1905年夏天,牧师Paul E.Keller女士也抵达。

1906年,传教工作因为牧师Frank J.Bucher女士,牧师Edwin H.Beck,牧师 Horace A.Lequear,,和 Rose A.Spangler小姐,Anne C.Kanne小姐,Carrie J.Dreibelbies小姐他们的到来而得到了加强。

教会的工作后面被分成了传教、医疗和教育三个分支,Kelly博士现在在完成修建辰州府男子医院、女子医院、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的工作。那里大概有20多个基督教徒,他们大都是对工作有热心的并且对工作有帮助的。女子学校由Reifsneider小姐负责管理,Spangler小姐作为她的助手。牧师Beck任男子学校的校长。

在岳州,Beam医生和夫人负责医疗工作。一个精心设计的医院的建设已接近尾声,一个方便使用的药房已经建好,并且任命了一名额外的医务传教士来做医疗工作,在岳州从事医疗工作的Grace R.Whitmore小姐也是接受过训练的护士。

牧师Wm.A.Reimert是在岳州开展福音工作,并且建好了一个漂亮的精心设计的教,三所教堂在这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开放。星期日学校组织得好,教会工作也在随之发展,在当时已有了55个教会成员,Zieme和Kanne小姐有一个有发展很好的女子学校,她们同时也从事妇女工作。Dreibelbies小姐在妇女们的家里和妇女培训圣经班中有特殊的工作。

为了男孩和年轻男子的教育工作,计划建立学校,包含有预科、学院和大学。海维礼负责这项工作,牧师Paul E.Keller,Frank J.Bucher和Horace H.Lequear作为助手。海维礼购买了一大片土地,并且学校的建筑物也在建立和规划,预示着这里将发展成一个好学校。

我们的新工作在中国最鼓舞人心的是美国复初会成员人数的增加,和在中国已经开始影响广泛,并且被我们自己的教会所祝福。

(3)《History of the China Mission of the Reformed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复初会在华传教史》)——BY REV.WILLIAM EDWIN HOY.D.D.(1914年出版)。

图1 

第16-17页之间插图分析如下:

①Map of our field in Hunan-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在湖南的传教区域。

②虚线方框内出现岳州和辰州府(沅陵)并且下面注释central station翻译为中央站,凸显岳阳和沅陵在湖南传教地位之高。

③虚线圆框是武汉三镇,上文已经知道由于《天津条约》后,1899年岳州开埠,由于湖南当时是一个保守省份,省会长沙相对武汉更加反对洋人,外国传教士只能从武汉通过长江走水路至洞庭湖及各支流,所到之处便是传教之地(如图1)。

图2 

(4)《民国十年双十节湖滨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册》。

找到本校各个楼栋关系的照片(建筑模糊不清),位置关系明确,与照片下部说明吻合(如图2)。

(5)《It Happened in Hunan》BY Arthur Vale Casselman(《这件事发生在湖南》)(1953年出版)

图3 

第64-65页之间照片内容:

湖滨大学海维礼住宅(如图3)。

图4 

扉页照片内容:

关于学生宿舍楼的清晰位置说明及消失的大学生宿舍的相对位置及形式(此时礼拜堂应该还未建造)(如图4)。

6 对比、分析总平面相对位置

6.1 教会学校建筑定位考证

查阅上节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发现珍贵历史照片:

图5 岳阳教会学校背面(东面)照片(照片来源:教会学校民国双十节资料)

(1)对比分析对比两张东面相似角度历史照片,对照图片下部文字提示可以确认:讲堂和宿舍之间湮没的建筑为食堂;通过对比分析教会学校东面照片可以确认:宿舍和礼拜堂之间湮没的建筑为厨房。

图6 

(2)对比分析发现:岳阳教会学校现存的宿舍楼在两张照片都存在,故以宿舍楼为参照进行分析,可以确认湮没的具体建筑有讲堂、大学宿舍、食堂和厨房,并且它们的大致位置是从南到北一字排列,南边还有2栋未知名的楼栋。

(3)对比分析发现:圆圈位置为有2个大门且均存在围墙。根据历史照片结合地形现状分析:教会学校内可能存在场地功能分区。查阅历史照片资料——民国九年湖滨中学第一次摄影照片,对比建筑细部,可以推测此门背后的楼可能是现状宿舍或者为照片上的未知楼栋。结合历史资料——《IT HAPPENED IN HUNAN》历史照片(见上文)“THE BEAUTIFUL HUPING CAMPUS ON THE SHORE OF TUNG TING LAKE”能够确认宿舍和大学宿舍的相对位置关系,此时礼拜堂应该还没有建造,也可以看出大学宿舍平面呈L形。

图7 

(4)查阅资料——《岳阳湖滨教会学校创办始末》发现上述文字:至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湖滨教会学校时,全校共有19栋西式建筑,其中还包括大教室和理化馆等重要功能的楼栋。结合岳阳教会学校平面示意图,能基本确定17栋建筑的方位,只剩下大教室和理化馆如图8所示。

图8 教会学校考证建筑定位示意图

图9 

根据上文推理结合最新测绘总图,绘制出了教会学校考证建筑定位示意图,从图8列出的主要建筑加起来是19栋,与资料中所述楼栋数量上刚好是完全匹配的。

众所周知,传教士海维礼是岳阳教会学校的创办人,兼任岳阳教会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对比分析历史资料——《IT HAPPENED IN HUNAN》历史照片(见上节)“DR.HOY'S RESIDENCE,HUPING”与《民国十年双十节湖滨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册》历史照片“校长住宅前之片面”应该为同一处建筑及大门,与“民国九年湖滨中学第一次摄影”照片背景大门也是同一处。可以确定,Dr.Hoy's house和Dr.Hoy's residence都应该为第一任校长海维礼的住宅楼。经过学校的不断落成新的楼栋,该楼栋的功能从校长住宅楼逐渐改变为后期的大教室或理化馆(如图9)。

(5)查阅岳阳市文物管理处资料——岳阳教会学校平面示意图(图10显示日期为三十七年八月一日,左上角出现1948年,可以断定为民国三十七年),对比分析得出:示意图片上没有大学宿舍,初步判断可能当时已被拆除。其他各主要建筑的相对位置虽有场地与图纸的变形因素,但是与分析推导的相对位置关系基本一致。

图10 岳阳教会学校平面示意图

图11 

为进一步确定消失的大教室和理化馆的准确位置,将教会学校平面局部放大,如图所示给其分别编号为①号和②号。从放大图可以发现①号有注明图书和实验室,②号仅有注明教室,考虑到理化馆和大教室的实际使用功能和性质,推断①号应为理化馆,②号应为大教室。所以从南到北一字排列依次为牧师楼、理化馆、大教室、宿舍礼拜堂、大学宿舍、教师楼(或教士楼)、校长楼和外籍教师楼(如图11)。

6.2 教会学校区位功能考证

根据上文教会学校东面照片可以看见始建大门位置和围墙位置,如图12所示。

图12 教会学校区域分析示意图

查阅《岳阳湖滨教会学校创办始末》,了解到教会学校初期校长由留美中国人担任,牧师由外籍人士担任,教会学校内中国人居住宿舍楼和员工宿舍楼均无壁炉痕迹,而外籍教师楼和教师楼(教士楼)以及牧师楼由外籍人士居住,且均有壁炉。推测壁炉可以作为教会学校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生活差异的依据。通过现场考证,校长楼有陶制烟囱管道,可能和初期校长薛世和留美受到美国文化影响有关。

如图12所示,外籍教师楼、校长楼和教师楼(教士楼)与员工宿舍楼分布在两个区域,这可能和中外文化差异有关,外籍人士和留学归来的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区域更利于彼此间工作和生活交流,中国员工宿舍分布在另一个区域也是同样的道理。牧师楼和湮没的大教室、理化馆作为教学区域,位于最南端。在教会学校南北狭长的场地中,礼拜堂居于中心区域与礼拜堂的中心象征地位相符,并且以礼拜堂为中心的公共区域作为教会学校的活动空间,这样也更利于当时的传播教会活动,向世人传播福音。

[1]刘倩.《美国传教士海维礼与近代岳州社会(1900~1927)》编号10486,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邓建龙.岳阳湖滨教会学校创办始末.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5月.

[3]傅 娟.岳阳近代西式建筑.古建园林技术,2008(1).

[4]胡岳君.岳州湖滨大学创办始末.档案时空,2016(11).

猜你喜欢

湖滨传教岳阳
宿迁湖滨新区嶂山林场“四化”管理 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
Mike21模型在长江岳阳补水泵船洪水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湖滨带生态修复:以云南昆明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迷人的湖滨公园
送出去的儿子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湖南教会之传教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
淮安市白马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研究
试析传教活动主体的伦理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