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式卫星技术是怎样突破的
2018-04-09杨照德
文/ 杨照德
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和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使国防科技取得了新的突破。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突破,不仅在当年轰动一时,也为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一尖端技术何以能在基础差且动荡时期一举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器回收技术的国家?
三家拧成一股绳
苏联停止对中国的援助,全面撤走在华专家,使我国正在开展的尖端技术研究项目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聂荣臻激愤地说:“自己干吧,靠人家靠不住,党中央寄希望于中国自己的专家!”为了集中使用和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力量,更好地配合两弹研制,聂荣臻及时指出:“国防部五院、二机部、中国科学院三家拧成一股绳,共同完成国防尖端任务。”1961年在国防科委领导下组成两个协作小组,其中卫星、导弹协作组由王诤、钱学森、张劲夫、裴丽生、刘西尧组成。
为了加强尖端技术,按照聂荣臻“三步棋”的分工意见,中国科学院除承担原子能、导弹协作攻关任务外,还要考虑下一步人造卫星规划、预研任务。当时为了对外保密,规划名称定为“星际航行发展规划”。钱学森多次亲自指导了规划工作,并强调指出:“搞星际航行规划要将眼光放远一点,要看五年、十年、二十年,使我国在空间技术某些方面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65年7月,中国科学院起草了《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的规划建议》。附录中列出了十年内拟发射20颗卫星及飞船。其中返回式卫星6颗,代号为“解放”。8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会议讨论了核潜艇、远洋测量船、战略战术导弹和人造卫星规划。钱学森列席了会议,他对洲际导弹、人造卫星、测量船的相互关系作了必要的说明。中央专委原则批准了人造卫星规划建议,明确指出:“我国发展人造卫星以应用卫星为主,应用卫星又以返回式遥感卫星为主。”
力争朝夕越艰险
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试验。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距离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两弹结合”飞行试验成功,使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钱学森适时地提出了为适应国际形势,需要加速返回式遥感卫星研制工作的进程。
1967年6月,中央军委常委第77次会议决定,把现有分散的科学技术力量集中起来,加速空间技术发展,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1968年2月,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钱学森兼任院长。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院贯彻“边建设、边研制”的方针,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和实践一号卫星的同时,研究院负责研制的返回式遥感卫星也取得了一定进展。1970年6月5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专委会听取了钱学森等有关人员对返回式遥感卫星研制情况和现存问题的汇报,宣布返回式遥感卫星、运载火箭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并批准在京津地区开展大会战。
▲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这是参观者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参观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 认真测试、严格把关
返回式遥感卫星是由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技术抓总,直接参加卫星研制的有81个单位,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在研制工作中,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加上技术上遇到的困难,研制进度一再拖延,发射计划多次改变,直至1974年才具备了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条件。
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发射星于1974年6月完成了总装、测试,达到了不带问题出厂的要求。同年9月8日卫星运往酒泉发射场,并于11月5日进行首次发射,因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一根导线折断,造成整个试验失败,使卫星本体未能得到考验。此时此刻,全体参试人员心情十分沉痛。叶剑英元帅得知发射失败后,立即打电话给发射中心的全体参试人员,勉励大家:“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颓丧,要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一定要达到目的。”大家决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确保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一定要把卫星送上天、收回来。
▲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安全返回地面
获锦归来举世惊
1975年3月,国防科委副主任张爱萍复出。老将军一出山就狠抓科研生产秩序和产品质量,七机部也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质量大整顿、大检查。在卫星研制系统,钱学森要求“火箭生病,卫星也得吃药”,全体人员接受长征二号火箭的教训,对每一台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大检查,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1975年5月下旬,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二颗发射星齐套,各研制单位始终把“质量第一”放在心中,“不带问题出厂,不带疑点上天”是工作的准则。卫星总装后,立即开展了整星的各种测试,包括系统检测、整星综合模拟飞行状态测试。杨嘉墀参加了总装测试工作,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哪怕是一闪而过的现象,也抓住不放。如有一次发现姿态控制的水平陀螺测量精度有短时间的下降,再仔细观察,又一切正常。尽管精度瞬时下降值还是在允许的范围内,但大家仍以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的工作态度,认真地进行查找,最终发现有一根导线松动并与陀螺外环上的配重块相碰。这个问题如果不排除,有可能导致整个卫星试验失败。通过大家不懈地认真工作,在1975年8月完成了总装测试任务。
1975年11月26日11时30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携带返回式遥感卫星拔地而起,奔向浩瀚太空。各地面跟踪测控站不时报告:捕获目标,跟踪良好,飞行正常,星箭分离,卫星入轨,工作正常……至此,中国自己研发的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飞向太空。卫星按计划在太空运行3天,完成对地观测任务后,按照预定时间返回祖国大地。
在国防科委指挥室坐镇的张爱萍,得知返回式遥感卫星安全落地的报告后,当即挥毫写诗一首:“‘长征’万里遣‘尖兵’,巡行太空战鬼神。力争朝夕越艰险,获锦归来举世惊。”